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不斷的出現,以及組織模式、社會治理、產業以及商業體系框架的變革,對傳統的工程問題的解決提出了挑戰,工科不得不被重新審視,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新工科,便應運而生,呼之而出。在新工科背景下,對人才需求以及培養目標有了新的要求,針對此,為了更好的順應時代的發展,就要對傳統的計算機專業進行轉型。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雜志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大恒電子出版社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國家級學術期刊。http://m.cssfps.cn/hzqk/jisuanjiqikan/37525.html
1傳統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現狀
1.1重視理論,忽略實踐
在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在傳統的理論觀念影響下,各高校重視理論技術以及課堂教育,而忽略了課外指導和實踐課程。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教學來說,一般包括:課外作業、課程設計、實驗操作以及畢業論文等幾方面,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的教學將課堂理論設為教學任務的重點,而對于實踐教學則是一帶而過,草草的結束教學任務,由于教師的教學觀念出現偏差,導致專業學科布局不合理,而且教學手段不科學,使得培養出的學生大部分只能“紙上談兵”,缺乏實踐經驗。
1.2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不足
當前,很多的高校在計算機的專業課程方面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很多的普通高校都是以重點高校的教育課程體系為參考,對“互聯網+”這條主線的發展趨勢欠缺融合,忽略了順時而教和因材施教,導致教學內容與新工科背景對計算機專業的需求相脫節的情況,比如課程設置在大數據的分析方面涉及的不夠新,與社會相關緊密的智能交通大數據在課程教學中并沒有得到分析和研判。
1.3考核制度有待加強
當前,由于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部分高校的考核制度還有待完善,計算機專業的考核制度一般都是將基礎理論知識成績與實驗考核成績相結合,但是理論成績過于偏重,而忽略了實踐考核,但是對于計算機專業這樣實踐性較強的專業,這樣的考核制度并不適合,這只會讓那些重考分、輕能力的學生名列前茅,而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2新工科背景下傳統計算機專業轉型的策略
2.1調整專業學科布局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要想培養出實用型的人才,就要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科布局進行適當的調整,把“互聯網思維”作為計算機類專業新工科建設的核心,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學生需要在更廣泛的專業交叉和融合中學習。注重實踐教學的培養,著眼于互聯網革命、新技術發展、制造業升級等時代特征,培養學生學習而且是快速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增加實踐課程的課時,并且鼓勵學生們創新。
2.2教學模式的改革
2.2.1重視實踐教學
在新工科的影響下,要想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就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實踐教學除了每天的必要課程外,如課內上機、實驗課等,還要進行必須的課程設計與綜合實踐,為了有效的增加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可以通過開展比賽的形式來進行,如網頁設計大賽、程序設計大賽等,一方面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2.2.2開辦校企合作模式
為了能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了解社會發展的方向,以及人才需求的要求,高校積極開辦校企合作的模式,依照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結合課程教學計劃,組織學生到計算機科技培訓單位或者是將企業精英請到學校為學生們授課,使學生從開發技術方面實現從學校到企業就業的零距離轉換,并且根據學生們的特點,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引起一些前沿的技術和工具,并且在掌握常規軟件編程技能的同時,使他們接觸一些云計算、物聯網、3D、信息安全等前沿IT熱點技術,培養學生的技術研究興趣。
2.3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新工科的精準定義需要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摸索,但是培養人才追求創新的思維稟賦、持續學習能力和領導力,以及寬厚的人文素質,是核心和內涵,所以在傳統計算機專業轉型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除了開設專業的課程之外,還要開設職業素養方面的課程,使學生們深刻的體會到道德素質教學的重要性,另外,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也要中其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們各方面的學習能力,這同時也對教師的能力有了較高的要求,所以校方還要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定期的對教師進行培訓,將教師外派到企業,學習先進的技術,或者聘請相關專業的教授進入到學校中,與在職教師進行面對面交流、學術講座等,豐富教師們的視野。
3結束語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傳統計算機要想成功轉型,就要從教學模式、學生能力、課程安排等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學習新事物的能力,為我國科技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