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簡介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雙月刊)創刊于1981年,由中華醫學會;天津醫科大學主辦。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辦刊宗旨為及時、、全國地介紹內分泌學領域的國際新動態、新技術、新藥物及新進展。2007年中華醫學會與萬方數據攜手推動醫藥信息服務,該刊電子版已獨家授權萬方數據來實現其數字化服務推廣。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管,中華醫學會、天津醫科大學共同主辦的國家級學術期刊,本刊由我國著名的醫學內分泌學先驅——朱憲彝教授于1981年創辦。本刊辦刊宗旨為及時、準確、全面地介紹內分泌學領域的國際新動態、新技術、新藥物及新進展。
本刊為雙月刊,欄目設有述評、專家論壇、臨床熱點話題、論著、綜述、會議精粹、大型學術會議專欄、報道與交流、病例報道、網上快訊等。
讀者對象為從事醫學內分泌學專業及相關專業的高、中級醫藥衛生人員。
因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骨質疏松等臨床內分泌疾病越來越成為危害人類健康與生命的重大疾病,其研究進展也日新月異。雜志緊緊圍繞辦刊宗旨,及時、準確報道內分泌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緊緊跟上學術發展的步伐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近年逐漸實現了按專題或專集刊出文章,做到每期都有重點專欄刊登,大大提高了雜志的可讀性。
本刊多次在天津市期刊質量評估中被評為一級期刊。2001年、2003年被評為天津市優秀期刊。2004年12月在衛生部首屆醫藥衛生優秀期刊獎評獎中獲得三等獎。2010年獲得中華醫學會優秀期刊。本刊已于2006年入選"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于2011年入選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欄目設置
專家論壇、臨床熱點話題、綜述與編譯、小論壇、會議精粹、網上快訊、繼續醫學教育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榮譽
國家圖書館館藏、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知網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影響因子
(2019)復合影響因子:0.493
(2019)綜合影響因子:0.340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20年04期
2型糖尿病合并腫瘤患者血清維生素D水平及其危險因素分析劉東玲;趙崇強;李春君;陳麗琴;邱慧娜;林靜娜;217-222
吸煙與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性研究孫梅;劉栩晗;王冰;高政南;223-22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人群細胞角蛋白18水平與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扈若凡;徐少勇;沈涵;景策;賈愛華;魚馨文;邢影;梁聲茹;明潔;姬秋和;228-232
長鏈非編碼RNA影響胰島β細胞功能的研究進展李勛;李強;233-236
長鏈非編碼RNA調控脂肪形成的研究進展林金丹;閆爽;237-240
長鏈非編碼RNA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張賀;楊立英;黃雯莉;王文昭;陳素鳳;任路平;241-243,248+241-243,248
環狀RNA與脂代謝朱伊祎;林細華;李紅;244-248
肥胖所致脂肪胰及其對2型糖尿病的影響戴劉宴;俞琳;許嵐;馮晨;249-252,266+249-252,266
Ghrelin及其受體激動劑在糖尿病性胃輕癱中的作用劉爽;徐雄業;徐積兄;253-257
新型葡萄糖激酶激活劑HMS5552研究進展常明星;顧天偉;朱大龍;258-261
基于新技術的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動物模型研究進展李媛;劉明明;張堅;262-266
白脂素在2型糖尿病發生及發展中的作用何橋玲;陳桂蘭;陳家琪;張振;孫嘉;陳宏;267-270
骨膜蛋白在糖尿病心肌病發病中的作用賀瓊;薄佳琪;張夢圓;王維;何傳輝;劉云峰;271-274
減重手術改善代謝的新機制陳瑩;劉子榮;275-278
合并線粒體基因突變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2型糖尿病1例家系報告及文獻復習于之瑤;李靜;279-283
3例不同病因所致TSH正常或增高型甲亢的臨床特點與診治分析并文獻復習宋明強;王海靜;284-288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頭投稿要求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原名《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管,中華醫學會、天津醫科大學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醫學學術期刊。是中華醫學會國際醫學系列期刊之一。以內科、內分泌代謝科、婦產科、神經科、兒科、外科等相關學科醫師及廣大科研人員為讀者對象,報道國內外醫學內分泌代謝領域新知識、新成果、新技術、新藥物、新進展為辦刊宗旨。本刊實行同行審稿制度。
1 征稿范圍
本刊歡迎綜述、論著、臨床熱點話題、臨床經驗、臨床病例討論、病例報告、爭鳴園地、短篇報道、新藥介紹、會議精粹等欄目的稿件。述評、專家論壇等欄目稿件為約稿。
2 對稿件的要求
2.1 文題:力求簡明、醒目,能準確反映文章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最好不設副標題,一般不用標點符號,盡量不使用縮略語。英文文題不宜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文題含義應一致。
2.2 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改動,確需改動時必須出示單位證明。作者單位名稱(寫出所在科室)及郵政編碼腳注于首頁左下方。如有通信作者,請標明Email信箱。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附外籍作者親筆簽名同意在本刊發表的函件。集體署名的文章于文題下列署名單位,腳注列整理者姓名,若論文第一作者或整理者不是通信作者應在首頁腳注通訊作者姓名、單位、Email及郵政編碼。論文聯系人通訊地址、電話變動時請及時通知編輯部。
2.3 摘要:文稿(包括綜述、論著等)應附有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和約300個實詞的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以不加評論和解釋、簡明確切地陳述文章的主要內容。英文摘要內容要與中文摘要相對應,同時包括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及國名。其中,論著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摘要均采用第三人稱寫法,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語。
2.4 關鍵詞:文章需標引2~5個關鍵詞。關鍵詞盡量從美國NLM的MeSH數據庫(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 fcgi? db=mesh)中選取,其中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譯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的專業術語(自由詞)可直接作為關鍵詞使用,建議排在最后。有英文摘要的文章,應標注與中文對應的英文關鍵詞。關鍵詞中的縮寫詞應按《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還原為全稱。每個關鍵詞第一個單詞首字母大寫,各詞匯之間用“;”分隔。
2.5 研究設計:應在材料方法中交代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圍繞“重復、隨機、對照、均衡”4個基本原則作概要說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醫學倫理問題及知情同意:當論文的主體是以人為研究對象時,作者應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試驗的委員會(單位性的、地區性的或國家性的)所制訂的倫理學標準,并提供該委員會的標準文件及受試對象或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動物實驗類文稿須附動物合格證書并交代其動物品種、品系及亞系、遺傳背景或來源,微生物檢測合格。
2.6 醫學名詞:醫學名詞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中西藥名以最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均由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為準。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文題及正文中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確需使用商品名時應先給出其通用名稱,商品名括號列于后。
2.7 縮略語:文中盡量少用。已被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可以不加注釋直接使用。尚未公知公認的縮略語以及原詞過長、在文中多次出現者,若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現時寫出全稱,在圓括號內寫出縮略語;若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現時寫出中文全稱,在圓括號內寫出外文全稱及其縮略語。不超過5個漢字的名詞不宜使用縮略語,以免影響論文的可讀性。漢體簡化字按照1986年10月15日人民日報公布的《簡化字總表》書寫,通常以最新版本的《新華字典》為據。
2.8 圖表:文中圖表均用另紙貼附于相應文中,用統計表時,要合理安排縱橫標目,并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用統計圖時,所用統計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相匹配,并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表序、表題放在橫線的上方中央,圖序、圖題放在圖的下方中央。 僅1幅圖或1個表寫作圖1或表1。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資料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圖表均隨文排。本刊采用三線表(頂線、欄目線、底線),如遇有合計或統計學處理行(如t值、P值等),則在這行上面加一條分界橫線;表內數據要求標明單位,有效位數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線條圖應盡量用計算機制作打印,并提供數據、圖的Excel格式的數據文件,標明圖號及說明,圖的高、寬度之比約為5∶7左右。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中需標注的符號(包括箭頭)請用另紙標上,不要直接寫在照片上,每幅圖的背面應寫明文號、圖號、作者姓名及圖的上下方向。有關圖、表的題目和內容,均請用中、英文對照書寫。圖片不可折損。若刊用人像,應遮蓋其能被辨認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
2.9 計量單位:執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單位》中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規定及其書寫規則,具體執行可參照中華醫學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合使用,例如ng/kg/天應改為ng?kg-1?d-1;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于1條時應采用負數冪的形式表示,如ng/kg /min應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組合單位中斜線和負數冪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在敘述中,應先列出法定計量單位數值,括號內寫舊制單位數值;但如同一計量單位反復出現,可在首次出現時注出法定計量單位與舊制單位換算系數,然后只列法定計量單位數值。血壓計量單位使用mm Hg,但首次出現時應注明mm Hg與kPa的換算系數(1 mm Hg=0.133 kPa)。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字,如吸光度的符號為A,“A”為斜體字。
2.10 統計學符號:按GB 3358-19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統計學符號一律采用斜體排印。常用:(1)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x(中位數仍用M)。(2)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3)標準誤用英文小寫Sx。(4)t檢驗用英文小寫t。(5)F檢驗用英文大寫F。(6)卡方檢驗用希文 小寫χ2。(7)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r。(8)自由度用希文小寫ν。(9)概率用英文大寫P(P值前應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χ2值、q值等)。
2.11 數字:執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小數點前或后≥5位數字時,每三位一組,組間空1/4個漢字空。但序數詞和年份、頁數、儀表型號、標準號不分節。百分數的范圍和偏差,前一個數字的百分符號不能省略。
2.12 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基本執行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盡量避免引用摘要、綜述作為參考文獻。綜述參考文獻要求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5年內公開發表的國內、外文獻,其中近3年文獻占2/3以上。以15~30篇為宜,以期刊為主。論著參考文獻以10~20篇為宜。引用文獻(包括文字和表達的原意)務請作者與原文核對無誤。同一文獻不超過3人全部著錄,超過3人只著錄前3人,后依文種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國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縮寫形式,縮寫名后不加縮寫點,不同作者之間用“,”隔開。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碼。每年連續編碼的期刊可以不著錄期號。
期刊文獻的著錄格式示例:
[1] 霍真,李媛,鐘定榮,等.橋本甲狀腺炎與甲狀腺原發性淋巴瘤基因重排檢測[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6,35(6):344-347.
[2] Suzuki D, Toyoda M, Kondo M, et al. Efficacy of long-acting insulin analog insulin glargine at high dosage for basal-bolus insul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Tokai J Exp Clin Med,2012,37(2):35-40.
書籍著錄格式示例:
[1] 高鑫.尿崩癥//陳灝珠,主編.實用內科學[M].第10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949-953.
[2] Phillips SJ, Whisnant JP. Hypertension and stroke//Lar agh JH, Brenner BM, eds. Hypertension: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M].2nd ed.New York:Raven Press,1995:465-478.
會議錄、論文集、論文匯編著錄格式示例:
[1] 董家祥,關仲英,王兆奎,等. 重癥肝炎的綜合基礎治療//張定鳳,編. 第三屆全國病毒性肝炎專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南寧,1984[C].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203-212.
2.13 基金項目: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在文章首頁地腳注以“基金項目:××××(基金編號××××)”,作為標識。多項基金應依次列出,其間以“;”隔開。并須附基金項目證明復印件。
3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項
3.1 稿件內容:務求新穎、準確、科學性強。文字力求精練、通順、準確、重點突出。綜述應反映內分泌代謝領域所選命題的當前國際水平和發展趨勢,文內論述應有分析、有結論、深入淺出、短小精悍,全文一般不超過5 000字(指版面字數)。文稿(包括論著、經驗交流、臨床病例討論等)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練,數據準確,格式符合本刊稿約,必要時應做統計學處理。論著字數在5 000字以內,經驗交流、臨床病例討論為4 000字以內,病例報告、短篇報道在2000字以內。
3.2 本刊采用網上投稿的形式,登陸網址為http://endocrine.paperopen.com。請在網站上下載“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論文投送介紹信及授權書”,所有作者簽字、單位蓋章后郵寄至編輯部。
3.3 來稿須付稿件處理費,每篇50元(通過郵局匯款的方式交納),第一作者為中華醫學會會員減半(需附會員證復印件)。確認稿件刊登后需按通知數額付版面費。版面費可由作者單位從課題基金、科研費或其他費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贈當期雜志2冊。
3.4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凡來稿在本刊網站登錄后滿3個月內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者,系稿件仍在審閱中。作者可隨時了解稿件的流程情況;如欲轉投他刊,請先與本刊編輯部聯系,切勿一稿兩投。一旦發現一稿兩投,將立即退稿;而一旦發現一稿兩用,本刊將刊登該文系重復發表的聲明,在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上通報,并在2年內拒絕以該文第一作者為作者的任何來稿。
3.5來稿一律文責自負。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本刊可對決定刊用的文稿進行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經審核初步擬定刊用的稿件按審稿意見修改后,作者應將修改稿以Word格式提交,突破最好是用JPG或TIF格式,請用本刊電子信箱傳送修改稿和電子版的圖片,請注明修改稿及編號。修改稿逾期2個月不寄回者,視作自動撤稿。
3.6來稿一經接受刊登,由作者親筆簽署論文專有使用授權書,該論文的專有使用權即歸中華醫學會所有,中華醫學會有權以電子期刊、光盤版、網絡出版等其他方式出版該論文。未經中華醫學會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
3.7 對重大研究成果,將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的時間內發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發表的論文,作者應提供單位介紹信、查新報告和2位專家的推薦信,以說明該項成果的學術價值。論文投寄本刊后,經專家審閱通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4個月內刊出。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