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明確時代新人新坐標和把握文化建設新高度,是“十四五”期間中職語文教學的應有之意。部編中職語文教材的編寫,既要結合國情,又要針對學生學情,以整體提高中職生的語文素養,服務于實現“中國夢”。建議在以下六個方面考慮:行而有序,參考部編普高篇目;突出傳統,兼顧外文和時文;加強思辨,引導直面關注現實;參悟原作,謹慎節選并適當注釋;提高效率,盡量融合多媒體;結合學情,開放讀寫要求。
徐勇雁, 編輯學刊 發表時間:2021-09-15
關鍵詞 中職語文 部編教材 傳統文化 多媒體
明確時代新人新坐標,立德樹人,培養承擔民族復興大任的當打之人;把握文化建設新高度,傳承傳統文化精華,加強民族文化自信,是“十四五”期間中職語文教學的應有之意。為進一步規范、優化和提升中職語文教學,部編中職語文教材的編寫提上了日程。基于從業中職語文和傳統文化等教材多年編輯的經驗,我以現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職國規《語文》(以下分別簡稱 “人教版”“高教版”)為例,對部編中職語文教材的編寫提出以下六個方面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行而有序,參考部編普高篇目
文體特點和文章主旨不同,學習目的和學時要求明確,中職語文教材自然要呈現單元化形式。
1. 單元序列,建議按主題歸類。人教版(基礎模塊)上下兩冊各以 5 個主題為主,夾以“古代詩詞欣賞”“小說劇本欣賞” 和“古代散文欣賞”“詩歌散文欣賞”;高教版(基礎模塊)上冊 6 個單元,分別是“欣賞詩歌”“厘清思路”“品味語言”“提煉主旨”“整體感知”“古詩文誦讀”,兩套教材都是“主題”“文體”角度不一。為突出人文性和職業性,建議按“主題”(比如“自然”“家國”“職場” 等)劃分單元,統領古今中外不同文體文種。
2. 杜絕出現與現行部編小學和初中語文教材篇目雷同問題。比如人教版(基礎模塊)下冊的第七單元第 18 課《過零丁洋》和第 19 課《木蘭詩》分別跟現行部編初中九下和七下《語文》教材雷同,高教版(基礎模塊)上冊的第四單元第 16 課《不求甚解》跟現行部編初中九下《語文》教材雷同。其對應的 “心系家國”和“提煉主旨”,完全可以替換為同一作者或主題的篇目。
3. 可以參考部編普通高中《語文》的有關篇目。中職生與普高生同為高中生,美文共賞,比如《沁園春 • 長沙》于宋詞形式中刻畫出青年偉人壯志,《再別康橋》于白話詩中凸顯出“三美”,《病梅館記》于美學主張里可見自然人生意趣,《荷塘月色》將寄情山水發揮到極致,《我與地壇》《合歡樹》讓我們跟史鐵生一起思考健康人生和永失母愛,《別了,不列顛尼亞》《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則提醒我們正視歷史愛好和平。
二、突出傳統,兼顧外文和時文
來路不忘組,奮斗知方向。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一代代人薪火相傳,應該適當增加古詩文誦讀和傳統文化常識普及;同時美美與共,要兼容并蓄優秀的外國文化,積極感受新時代的脈搏。
1. 靈活處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篇目增加及其形式。首先是將較多的相關古詩文納入主題單元,比如明代李東陽的《醫戒》涉及中醫辯證以及名實問題;施耐庵《水滸傳》節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手刃仇敵固然大快人心,卻血腥暴力,涉及民間法與國家刑法的沖突,不妨撤換為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節選《制臺見洋人》。此外,既可以在文下注釋和課后練習上適當補充和拓展,比如毛澤東的《沁園春 • 長沙》“中流擊水”可以指出引用祖逖的“中流擊楫”典故,而課后進行同詞牌如《沁園春 • 雪》等的比較閱讀;也可以結合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或“文學(化)常識”,集中進行課外的古詩詞(如愛國或四季)誦讀或系列常識(如文學史或節令民俗)簡介。
2. 適量精選優秀的外國文化和反映時代生活的時文。比如高教版(基礎模塊)下冊的第四單元第 14 課是茨威格致敬托翁的《世間最美的墳墓》,而現行部編初中七下《偉大的悲劇》、八上《列夫 • 托爾斯泰》都是該作者作品,不妨替換為赫爾曼 • 黑塞《獲得教養的途徑》;歷史學家鄧廣銘的《中國文化的既往與開來》和報紙通訊《尋找時傳祥—— 尋訪精神高原》,則具有認清歷史、現在和未來的意義;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賣白菜》、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對于引導學生們感悟父母皆有裨益;朱啟平的通訊《落日》和羅森塔爾的通訊《奧斯維辛沒有新聞》可以借此思考戰爭與和平。
三、加強思辨,引導直面關注現實
時處叛逆期的中職生需要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部編普高語文必修三、四皆有 “思辨類文章”單元,應該就有加強高中生思辨能力并引導其直面關注現實的考慮。
1. 首先形象給出內容形式俱佳的思辨案例。比如《向中國人脫帽致敬》既圍繞言論自由、臺灣問題和經濟強國等中國形象展開對話,又展示了精彩的聆聽與表達技巧; 1993 年國際大專辯論會決賽之“人性本善 / 惡”則是一場思辨之巔的高手對決,令人擊節贊嘆。
2. 多方引導學生努力崇尚高尚、用心了解歷史和積極關注現實。比如羅素的《高尚生活》、蘇洵的《六國論》和魯迅的《拿來主義》等,對于中職生追求高尚生活、關注歷史和國運及辯證對待民族傳統外來文化等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四、參悟原作,謹慎節選并適當注釋
課文的選定及其閱讀指導是重中之重,不僅僅是顯示編選者的語文素養,更在于加強甚至重塑中職生的語文素養,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
1. 節選讀本,一定要參悟領會原作。比如人教版(基礎模塊)上冊第四單元第 10 課《職業》選自鄭振鐸譯本的泰戈爾《新月集》,表達了兒童對自由玩樂的向往,屬于“少年不識愁滋味”,所以成年人怎么能以兒童視角反觀其身看待職業?又如高教版(基礎模塊) 下冊的第四單元第 13 課《荷塘月色》對原文做了大量的刪減,“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活用典故而且形成博喻,“峭楞楞如鬼一般”與 “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對比而言“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而 “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今昔對比可見沉浸故紙,直抒胸臆更是三嘆不已,大刪特刪既淺化了心情由喜轉郁的基礎,又使得“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所透露出心情的一再沉郁前后失據。
2. 注釋要精要而準確。比如上例“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可以加注——宋代杜衍《蓮花》“曉來一朵煙波上,似畫真妃出浴時”化用白居易《長恨歌》“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句,以浴后弱不禁風的楊玉環比喻“不勝涼風的嬌羞”的白蓮花。古文注釋尤其要明白無誤,現行部編初中七下《論語十二章》“學而時習之”的“習”解作“溫習” 并不恰切,本意是“踐習,習練”。《鴻門宴》“勿內諸侯”之“內”僅僅解釋為“納”的通假字,而不給出其本意“入內”,自然不能使人理解為什么是“使動用法”。上例《沁園春 • 長沙》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結構對仗的兩個動賓短語,形象再現了“風華正茂”的“同學少年”“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欲“主沉浮”而不甘“沉淪”的“揮斥方遒”即“激揚”的“書生意氣”,所謂“激濁揚清”分明是意譯了。
五、提高效率,盡量融合多媒體
基于中職生的學情,如何提高其語文學習效率是個涉及師生、課堂和社會的大問題。在選文、模塊及教材版面設計上,可以大做文章。
1.為便于多媒體教學,盡量編選有改編音視頻的篇目或設計音樂影視劇欣賞實踐。比如篇目有詩詞類: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蘇軾的《念奴嬌 • 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 • 京口北固亭懷古》《青玉案 • 元夕》和葉芝的《當你老了》等。散文類:司馬遷的《史記》節選《鴻門宴》和林覺民的《與妻書》等。小說類:魯迅的《祝福》、曹雪芹的《紅樓夢》節選《林黛玉進賈府》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節選《草船借箭》等。戲劇節選:關漢卿的《竇娥冤》、湯顯祖的《牡丹亭》、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和曹禺的《雷雨》等。這些都有大家喜聞樂見的影視資料。結合其他藝術門類欣賞,可以設計“歌詞”單元,宋詞的前世也無非是隋唐以降流行廟堂市井的“曲子詞”而已,至少可以設計系列常識(如歌詞或影視劇)簡介,或“介紹你喜歡的歌曲或影視劇”課后作業或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2.為圖文并茂增強美感,盡量注意插圖細節。比如,人教版(拓展模塊)第一單元第 2 課《落日》插圖中景“密蘇里”號戰列艦,絕對沒有當時的全景新聞圖片來得真實切題;高教版(基礎模塊)上冊前 5 課都沒有作者肖像,后文也時有時無版面不一,而第 10 課莫泊桑像左視也背離題目,建議肖像統一為正面直視或右視文題(文內插圖亦同此理,以免望向課外);兩家出版社的話劇《雷雨》“吃藥” 劇照都與節選部分無關,應刪除。
六、結合學情,開放讀寫要求
中職學生學養有待提高和普遍缺少升學壓力,都是不爭的事實。在此前提下,應該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開放讀寫。
1.編寫配套練習冊,進行語文基礎訓練和字詞句積累。以教材為序,結合單元要求,設計填空、選擇和閱讀理解題型,不必超出課文范圍,進行簡單的字音、字詞、句式、修辭、表達方式、文化常識和閱讀理解等訓練,日積月累逐步提高。
2.細心設計課后思考練習題和語文綜合實踐課。比如,《鴻門宴》課后搜集關于項羽的詩詞,觀看電影《王的盛宴》《鴻門宴傳奇》等,評論“論成敗,誰是英雄”,座談影評或寫觀后感;老舍《我的母親》或史鐵生《合歡樹》課后,回顧胡適《我的母親》,觀看馬丁的演講視頻《父與子的戰爭》,思考如何理解父母和與其相處,并成長實現自我。
總之,部編中職語文教材的編寫,既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又要包容外國優秀篇章,既要傳達時代強音,又要符合學生心理,既要文圖并茂,又要融合多媒體,需要大家群策合力,為中職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國家民族的美好未來助力!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