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下旬,應屆大學畢業生求職工作已進入尾聲。由麥可思研究院最新完成的“2013屆應屆大學畢業生簽約分析報告”顯示,所謂“就業難”主要是難在結構性矛盾突出,崗位與大學生理想間的匹配度存在距離。在這份報告所附的鏈接中,還提出了一個值得警醒的問題———通過“假就業”刷高就業率。一些高校要求學生必須先簽就業協議,否則就不許參加論文答辯、不能拿到畢業證。部分學生為了應付學校,索性造假作為權宜之策,自己刻章“簽就業協議”,上淘寶網站花上百余元購買就業協議,找超市老板兩元錢蓋一個章簽假就業協議。而這些就業協議最終都會成為相關部門統計今年大學生就業率的依據。
一邊是最難就業季的嚴峻就業形勢,一邊卻是極高的就業率——雖然到今年4月份,一些地區的簽約就業率只有不足三成,可轉眼,教育部門就宣布在6月底飆升到80%以上,比如,北京有關部門宣布,截至6月底,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已超86%,與往年基本持平,預計今年將超95%——這背后的造假行為值得引起高度關注。我們不懷疑教育部門和高校,以及社會用人單位,為解決今年大學生就業難,想了很多辦法,拓寬就業渠道,創造就業崗位,但就業率的注水和造假問題,也不可忽視。
目前統計的就業率主要分三部分,一部分是簽約就業率,是可以出具就業協議書的就業率,這是教育部門和學校最為看重的就業數據;另一部分是靈活就業、隱性就業,包括學生自主創業;再就是考研[微博]和出國留學[微博]的學生,也計算在就業之內。這三部分就業,都存在注水、造假的情況。
于教育部門、高校而言,就業率就是政績。在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今年,就業率的真實性高度存疑。而虛假的就業數據,在制造表面的就業繁榮的同時,會產生很嚴重的負面影響。
這種造假、注水情況,與就業率的統計機制有關,目前的就業率,就是由高校自行統計,再交教育部門審核、發布,由于學校和教育部門是一體的,因此,就業率的就業缺乏獨立性、公正性,加之就業率關系到學校的臉面和一些專業的生存(教育部門規定,某專業就業率連續兩年低于60%,將減招或停招),就業率自然會越來越高。
要遏制就業率造假、注水,必須改變就業率統計機制,由高校統計,變為第三方統計,說到底,就業率數據,是對高校的評價之一,按照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對高等教育的評價,要由行政評價變為專業評價和社會評價,目前對高校就業率的統計,從性質上看是行政評價,因此應該退出,交給社會中介機構獨立統計。
另外,就業率數據,應該與高校的辦學利益溝通,即教育部門不能根據就業率來決定高校專業的生死。這一數據應該主要用于向公眾公開,再由公眾根據這一信息,自主選擇學校和專業——對于一些基礎學科,受教育者選擇時,可能并不會在乎就業率,而對于職業教育學校,受教育者選擇時,會更多關注就業情況,這也會引導高校科學、合力設置專業,而不是出于功利的考量辦學。
教育就業職稱論文發表范文:
摘要:小學教育專業在河北省是一個新興的學科,目前已在省內五所院校開設。在大學生就業難的背景下,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已經成為影響該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在調查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現狀包括求職經歷、工作現狀、專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的關系等方面,并在此調查的基礎上提出提高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就業質量的對策,如提高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調整就業心態、加強就業指導,完善就業信息溝通與交流渠道以及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應發揮專業優勢,促進學生就業等方面,進一步提高就業質量,促進專業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就業現狀,就業質量,對策
1998年教育部師范司正式啟動“面向21世紀培養專、本科學歷小學教師專業建設”項目,杭州師范學院和南京師范大學在全國率先招收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學生,至此,我國開始了高師院校設置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嘗試。2002 年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被正式列入國家教育部設置的本科專業目錄,小學教師培養正式納入高等教育體系中,截止到2010年全國共有137所高校開設小學教育專業課程。多年的實踐探索使我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小學教育本科招生數量不斷增加。從小學教育專業發展的實際來看,課程設置不斷完善,培養目標不斷明確,但同時也突顯了一些問題,如就業問題。從一些已有的調查來看,小學教育專業的就業狀況不容樂觀。
更多教育職稱論文發表范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