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能源管理論文發表了低碳能源對中國能源安全性提高的意義,由于國際能源石油價格波動,很多國家開始研究探索新能源,我國發展低碳能源很好的適應了我國的國情,通過定制低碳能源戰略,達成最佳的綜合資源計劃,未來發展低碳能源將是未來我國能源開發與利用的主要動力和發展方向。
關鍵詞:能源管理論文,中國的能源安全,低碳能源,可持續發展
第一章:國際能源安全現狀及背景分析
1.1里海—俄羅斯—中亞地區在世界石油市場的崛起
里海地區主要包括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三個國家及俄羅斯、伊朗部分地區。當前里海地區已探明石油儲量在1100億至2400億桶之間,約占世界總儲量的18%,該地區天然氣儲量保守估計也有20萬億立方米以上,占世界總量的35%以上。在天然氣方面,俄羅斯能源大國地位更為明顯,擁有全球32%的已探明天然氣儲量,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其周邊鄰國乃至西歐國家都高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
1.2石油價格劇烈波動
波動成了目前國際石油供應所面臨的主要問題。2007年,在美元大幅貶值及大量避險資金流入石油期貨的雙重推動下,國際油價從2007年1月18日的48.2美元 桶一路上漲,并于2008年第一個交易日首次突破100美元大關。油價又在7月11日攻上147.27美元的歷史新高,離150美元整數關僅一步之遙。然而2009年1月初油價驚人地跌破35美元。
第二章:中國能源安全現狀及發展方向
2.1中國能源安全現狀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初級能源消費國,占用全球煤炭總消費量一半,世界排行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近二、三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很快,持續增長的經濟帶動能源需求也快速增長。盡管中國人均 GDP 世界排位還很靠后,但經濟總量已超過日本,成了位列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按國際能源署的統計,中國 2009 年能源消費總量達到 22.52 億噸石油當量,比美國 21.70 億噸高出 4%,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費國。2007 年 12 月 26 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長達 1.6 萬字的《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詳細介紹中國能源發展現狀、能源發展戰略和目標、全面推進能源節約、提高能源供給能力、促進能源產業與環境協調發展、深化能源體制改革以及加強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等
政策措施。這部白皮書意在消除外界對中國能源需求迅猛增長的疑慮和擔憂,它重點表明中國堅持能源可持續發展,將給世界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為世界能源安全與穩定作出積極的貢獻。
2.2中國低碳能源發展背景
中國有著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目前,水電和太陽能熱水器已發展成為比較成熟的產業,風力發電發展的條件已經具備,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利用等技術領域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可以預計,未來二三十年內,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新型產業之一。中國要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經驗,積極大力推進水、風、太陽能等多種發電形式,把利用生物能源作為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予以發展,逐漸降低對煤的依賴程度。
以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有效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在上述幾個方面我們已經作了較為系統的研究,這里需要進一步強調以下幾點:
一是要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
二是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三是要緊跟世界能源發展趨勢,及時轉變能源發展戰略。
2.3 2050年前中國能源發展階段的戰略定位
中國科學綠色低碳能源戰略的基本內涵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發展戰略,可概括為“科學、綠色、低碳能源戰略”。“科學”是指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在科技進步的支撐下,實現節能提效基礎上的科學的能源供需平衡;“綠色”(環保)是指實現環境友好的能源開發和利用;“低碳”是指明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污染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是2個不同的概念,因而,綠色和低碳也是2個有差異的概念,但在中國能源的具體情況下,二者在工作方向上高度一致,走向綠色和走向低碳并行不悖。中國的科學、綠色、低碳能源戰略可概括為:加快調控轉型,強化節能優先,實行總量控制,保障合理需求,優化多元結構,實現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引領,系統經濟高效。
第三章:低碳能源對中國能源安全性提高的意義
3.1.我國能源發展的現狀
(1)能源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2)能源消費結構逐步優化。
(3)能源科技進步不斷加快。
(4)能源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5)能源國際合作成果豐碩。
3.2能源低碳化對中國意義重大
能源低碳化是全球趨勢,也是中國目標。能源的轉型是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環節,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成就舉世矚目。發展低碳能源,是中國緩解能源與資源供需矛盾、遏制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必然選擇,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是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富民強國,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尤其在當前國際經濟尚未復蘇的金融危機背景下,發展低碳能源更具有特殊的意義。開發太陽能、光能、風能、潮汐能、水能、沼氣等低碳能源,由此可形成許多新興產業,并可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從而擴大就業面,提高就業率,這對克服經濟衰退,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促進社會和諧意義重大。(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 Wang Qiang. China's energy policy comes at a price.[J]. Science, 2008, 321(5893).
[2] Cyranoski David. Japan rethinks its energy policy.[J]. Nature, 2011, 473(7347).
[3] 華賁 . 中國低碳能源戰略芻議 [EB/OL]. 中國能源網 http://www.china5e.com,2009-9-18.
[4] 杜祥琬,周大地 . 實施科學、綠色、低碳能源戰略 [N].學習時報,2011-5-3.
[5] 張爾俊,馬立平.我國碳排放現狀與碳排放影響因素研究[J].今日中國論壇,2012(12):192-193.
[6] 崔民選,王軍生,陳義和.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推薦閱讀:《能源與環境》宣傳國家有關節能與環保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報道能源和環保工程開發和建設;介紹節能與環保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以及能源與環境工程科學管理與改革等動態。深入貫徹《節能法》動員全社會參與節能減排,增強低碳意識,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