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英語教學
1.當前成人教育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中的普遍問題
課程設置的結構問題具體表現在:各校課程設置大一統,各類學校、各地區無特色、無區別。必修課偏多,選修課很少。有的成教學院即使開設選修課,但范圍卻相當狹窄,僅局限于專業課領域。跨學科、跨專業、跨年級的選修課幾乎沒有。其直接后果是,學生普遍的文理知識不足,眼界不夠開闊,知識結構狹窄、單一。課程設置多重知識型課,輕實踐課。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本科專科往往是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频姆婧蜐饪s。從培養目標到培養過程,從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材選擇到課程設置、教師配置與教學方法都類似于普通高等教育。其明顯特點是計劃性強,強調統一性而缺乏靈活性,沒有真正照顧到成人的學習特點及學習需要。其次,成人英語教育的課程不夠適合學生的特點及個性發展。教育部規定自2008年起,全國的普通高校都不能招脫產班,只有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梢哉惺彰摦a班。這使得成人教育生源更多為在職人員。成人在職學生由于具有不同的學習經歷與多樣的職業需求,因此成人教育需要提供給學員更多的選擇機會,使學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適合自己興趣特點,有利于自身職業發展的課程,實行靈活的選課制度以滿足學生對教育的需求。成人教育學員大多有需要取得學歷的需求,然而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過課程來擴大教育機會,提高學員的素質,增強就業能力,實施終身教育。
成人英語教育的課程沒有很好地適應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成人受教育者需要在日益全球化、知識化的社會發展形勢中通過進修相應的課程來獲得在社會工作及生活中必須的知識、態度和技能。普爾和賽維爾(Pool&Sewell)總結了八項最重要的核心就業力技能:良好的工作態度、抗壓性、表達與溝通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術、學習意愿與可塑性、團隊合作能力、基礎電腦應用技能、發掘及解決問題能力。這八項核心就業能力加上外語能力,則是受訪者認為高等教育應當優先加強養成的就業技能。(PoolSewell,2007)總結以上的各種問題,我們需要對現有的成人課程設置進行改革,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視角。
2.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目標
班克斯(JamesA.Banks)以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發展的歷史為背景,經過研究指出: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取向是促使每個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種族、文化和性別團體的學生能夠享有公平的學習機會,幫助所有學生獲得未來跨文化社會中所需的民主價值觀、信念、知識、技能和態度。(James,1998)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的目標是美國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理論的價值導向系統,它指涉的是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的價值取向問題。美國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的目標主要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通過發展多元歷史文化價值觀以促成學生發展積
極正面的認知與態度多元文化教育通過反應不同群體的課程體系的實施,使得其他非主流文化群體的歷史文化價值觀也能在學校課程體系中得到平等的尊重和理解。無論是來自主流文化群體還是來自非主流文化群體的學生都可從中獲益,并由此樹立起一種更能體現民主社會平等與公正精神的全新的多元歷史文化價值觀并形成具有判斷力和良好的認知力。
2.2幫助學生了解并支持文化的多樣性以增強跨文化
交流與合作能力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最早是為了減少種族歧視與文化偏見。多元文化教育者認為,美國原有的課程體系是造成種族歧視和文化偏見在學校教育中無法減少的原因,惟有對學校課程體系施以多元文化式的重新建構,才有可能通過改善學生的認知以減少歧視與偏見并使學生學會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或不同處境的人相處,這將有利于學生日后在解決和處理不同人群事務的過程中成為靈活高效的人。2.3增強社會行動能力多元文化教育者認為,增強學生的社會行動能力是美國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的另一重要目標。這一社會行動能力具體表現為學生對于美國學校,乃至社會中的不平等狀況所具有的批判與改造能力,而這一能力的獲得有利于改善來自非主流文化群體的學生的不利處境。
2.4促進教育機會的均等,促進學生平等、民主的理想
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體系期望改變學校教育的文化結構,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在學校中都有公平的學習機會。教師通過運用各種教學材料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來提升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學業成就。
3.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的設計內容
3.1多元文化教育課程設計的5個方面
班克斯提出多元文化教育需要教學方法與學校環境的改變,他闡釋了多元文化教育課程設計的五個面向(fivedi-mensions)(聯合,1948)。這五個面向是內容的整合、知識的建構、平等的教學、減少偏見、賦權的學校文化與社會結構。內容的整合是為了各門課程中成功地整合多元文化教育,教師有必要在所有學科領域中,應用來自各種文化的內容。整合的方法主要包括貢獻法、增加法、內容轉換法和決策法。貢獻法是老師和學生共同發現其他文化中的英雄、歷史貢獻和民族文化節日;增加法是在原來課程結構不變的基礎上,把其他文化的概念和觀點融入課程中;內容轉換法是從其他文化角度出發,評價課程中的概念事件;決策法是由學生自主決策,針對不同的文化觀念,采取何種方式解決問題。知識的建構是指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從自己種族、文化的經驗來建構學校所講授的知識;平等的教學是教師運用各種教學策略促進不同種族、文化、性別及不同社會階層的學生的學業成績提高,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學生有更多的成功機會;減少偏見則是對于學校、課堂、教科書中所反映的不同文化,是否含有對其他族群的偏見,進行深刻的反省,教師能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發展正向的族群態度,以減少偏見;賦權的學校文化與社會結構是指教師不僅要看到教室內族群間的互動,而且要注意到整個學校內的族群互動,鼓勵學校行政人員與學生進行族群間的正面互動,創造一種賦權的學校文化。班克斯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應從這五個方面考慮,才能使學生學習到有效參與全球社會所必備的知識技能和看待事物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