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新聞傳播
20世紀中后期以來,《西游記》開始走出大陸,港澳地區以及國外對《西游記》的影視改編開始出現,香港電視臺曾多次改編《西游記》。日本在《西游記》的跨文化影視傳播中亦非常有代表性。1978年10月,日本人第一次將《西游記》改編成電視劇并在日本電視臺播出,隨后日本共四次將《西游記》搬上銀幕。2006年1月,由鈴木吉弘制片、坂原裕二編劇的《西游記》連續劇由富士電視臺播出(以下簡稱富士版),很快在日本掀起了觀看《西游記》的新一輪高潮。
現代影視借助圖像和電子技術的再生產方式,很好地克服了語言文字在跨文化傳播中的局限性,并以其大眾化和直觀性使《西游記》的跨文化傳播實現了更大限度的拓展。然而,在文學的跨文化傳播過程中,“還有許多美學因素、心理學因素和文化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這些難以確定的因素的作用下,被傳播和接受的文學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變異”[1]。日本影視版的《西游記》雖然基本素材來源于中國,且并未脫離原著基本框架,但在改編過程中,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之下,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系列的文化誤讀[2]、文化變異現象,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日本本國的價值觀念和文化特征。若進一步探究,“變異是在哪個部分發生的?怎樣產生變異的?為什么會有變異?”[3]
類似的問題不可避免地成為我們要關注的重要方面。現代闡釋學和接受美學的研究理論都反對把作品的意義看成是固定不變的和唯一的。然而,從小說到影視,跨越了文字解讀到影像闡釋的視界[4],除了原著的世界觀、歷史觀、藝術觀等會被重塑,其影像闡釋也必然會打上時代精神與思潮的烙印,無論是原著的母題還是人物形象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改編者的價值取向和審美取向。下文將以在日本影響最大的2006年富士版《西游記》電視劇為主,分析《西游記》在日本影視中的變異。
一、《西游記》在日本影視中的母題變異
“母題”(Motif)這一概念源自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研究,其內涵和外延歷來有著不盡相同的闡釋,美國著名的民俗學家史蒂斯•湯普森(StithThompson)廣泛搜羅口頭流傳的神話、傳說、故事和敘事詩歌,從中提取母題兩萬余個。他對母題以及母題和類型之關系作過權威性的解釋:“一個母題是一個故事中最小的、能夠持續在傳統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就必須具有某種不尋常的和動人的力量。”[5]可見,母題不僅是敘事作品中能夠延續傳統積淀的成分,還具有一種普遍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一個民族甚至是人類共同的集體無意識,能夠勾勒出一種文化中共同的文化心理。因此,對母題的挖掘與表現往往體現出一部敘事作品的民族性與深刻性。
在日本影視版《西游記》中,原著母題出現了一些看似普通實則深刻的變異。
首先,繼承了歷險母題,強化了伙伴和團隊的重要性。在各種日版《西游記》影視版本中,基本都繼承了歷險的母題結構。從1978年的電視劇版本到2006年富士電視臺推出的11集連續劇,以及2007年暑期最新推出的電影版《西游記》,唐僧師徒無一例外都是歷經劫難才終成完滿。所不同的是,在日本版《西游記》的歷險母題中,強調了伙伴和團隊的作用。在富士版《西游記》中,三藏法師救出被壓在五行山下的孫悟空,向他介紹已經收為徒弟的八戒和沙悟凈時說:“這是我的兩個伙伴。”一開始便強調了伙伴的關系定位。日本改編后的《西游記》電視劇與電影中,雖然三藏法師、悟空、八戒、沙悟凈的身份還是師徒四人,但較之原著少了些師父、大師兄、二師弟之類的等級觀念,更多強調了一種團隊關系。
其次,弱化了反叛母題,突出了勇氣和正義之心的重要性。在1978年版的電視劇《西游記》中,尚有反映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情節,不過重點表現了如來對孫悟空的收服。在富士版《西游記》中,已經完全省略了孫悟空出生以及大鬧天宮的情節,一出場就是師徒四人,只是用回憶的方式提到了三藏法師從五行山下救出悟空的場面。富士版《西游記》首集便開宗明義突出了堅信正義之心的重要性。三藏法師為救師傅的女兒,甘作替身去當祭品,深入魔窟,在遭到出賣后,他依然深信師傅的無辜,最終震撼了師傅,打敗了魔王。類似的情節在劇中多次出現,渲染了三藏法師對正義不敗的堅定信心。另一方面,與原著中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為了“成佛成圣”的目的不同,富士版《西游記》中孫悟空與三藏法師相約去天竺取經是為了感受人類勇氣的重要性,驅逐沒有父母、獨處天地間的孤獨感,完善他那顆石猴的心靈。
第三,引入了婚戀母題。婚戀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西游記》原著的婚戀母題是非常弱化的,唯有豬八戒因難斷“色戒”留下無數笑料,與取經的原旨相背而帶有一種詼諧調侃色彩。而在富士版《西游記》中,感情戲的成份明顯加重。除了三藏法師一如既往沒有任何“緋聞”,悟空、八戒、沙悟凈則無一例外都有蕩氣回腸的戀情故事。《溫泉之國》中,因豬和妖怪的雙重身份而深深自卑的八戒得到了漂亮姑娘春麗的主動表白,八戒深受鼓舞并愛上了她,決定為她放棄天竺之行。《砂之國》中,連原著中最沉默寡言的沙悟凈也邂逅了舊戀人金魚,經受了一場愛情與誠信的考驗。第十集《滅法國》中,一直偷偷喜歡悟空的凜凜決定和悟空舉行結婚典禮,以保護師徒四人順利西行,婚禮上為保護悟空她被惡魔安排的飛刀所傷,引發悟空真情外露。富士版《西游記》無疑對愛情有很多正面的探討和描繪。母題的變異是《西游記》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內容變異的重要表現。在跨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內容的變異一方面來自日本文化對原著文化背景的再解讀或融合。比如在歷險的過程中,強調伙伴和團隊的重要性,弱化反叛色彩,突出勇氣和堅信正義之心的重要性,這些都和日本文化的傳統和文化思維息息相關。內容的變異另一方面還跟當下時代的特征相關,對婚戀主題的凸顯,對誠信的描繪,都使當下人對自己的職業和生存狀態感同身受,使《西游記》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仍然能引發人們的關注和思考。
二、《西游記》在日本影視中的藝術形象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