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水產資源論文
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特別是農業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生生物種質資源是生物種質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水產育種、養殖生產和漁業科技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支撐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戰略資源。為全面掌握我市土著水產種質資源現狀,對制定下一階段土著魚類資源利用規劃,促進我市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我市在2009年,組織有關技術人員深入全市各縣(區)對土著水產種質資源現狀開展了專題調研。
1基本情況
1.1漁業自然資源現狀
我市位于甘肅東部,地處北緯34°54'-35°43',東經108°30'-107°45'之間。全市轄涇川、靈臺、崇信、華亭、莊浪、靜寧六縣和崆峒區,總土地面積1.1萬km2,海拔在890~2875m之間,平均氣溫8℃,降水量450~700mm之間,平均511.2mm,無霜期180d左右。境內有涇河、渭河兩大水系,涇河水系有涇河、頡河、?I河、紅河、蒲河、黑河、達溪河。渭河水系有:葫蘆河、南河、高界河、甘溝河、甘渭河、莊浪河、李店河、水洛河。地下熱水資源有:涇川縣南河村1號井,何家坪2號井,靈臺縣靈鳳橋南井,崆峒區崆峒鎮熱水井。有水庫33座,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18座,小(二)型水庫13座。水源豐富,氣候溫和,適宜淡水魚類生長。
1.2土著魚類資源現狀
1.2.1土著魚類的種類:我市魚類資源較豐富,共有土著魚類11個種類,系屬于3目4科12屬,主要有:秦嶺細鱗鮭、黃河高原鰍(狗魚子)、泥鰍、馬口魚、拉氏魚歲、餐條、麥穗魚、清徐胡?、棒花魚、鯉魚、鯽魚、波氏?虎魚。土著兩棲類1種為中華鱉是省級三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其中經濟魚類5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土著經濟魚類有4種,為鯉魚、鯽魚、泥鰍、餐條,兩棲類1種為中華鱉。
1.2.2土著魚類的分布:鯉魚、鯽魚、黃河高原鰍(狗魚子)、泥鰍、棒花魚分布于涇河、渭河兩大水系。拉氏魚歲、餐條分布于涇河水系。秦嶺細鱗鮭分布于華亭、莊浪兩縣。馬口魚、波氏?虎魚分布于靜寧、莊浪兩縣。清徐胡?分布于莊浪縣。麥穗魚分布于靜寧縣。中華鱉分布于靈臺、涇川、崇信、崆峒四縣區。
1.3開發利用現狀
多年來,我市在魚類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特別是在中華鱉的人工馴化方面成績顯著,靈臺甲魚成為甘肅地方知名品牌。靈臺甲魚的人工馴化開始于1985年,組建“靈臺縣甲魚場”,開始甲魚的人工養殖。1986年甲魚人工孵化成功,實現了甲魚人工馴化的重大技術突破。以后,甲魚人工養殖在我市快速推廣,先后靈臺、涇川、崇信、崆峒都建有甲魚養殖場,價格也一路飆升到600~800元/kg,走到了事業輝煌的頂點;但隨著南方甲魚和東南亞甲魚的大量進入,甲魚價格一路走跌,事業進入低谷;現除靈臺有零星養殖外,其它各縣區不再養殖。20年來,我市在中華甲魚人工孵化、養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首次利用市內土著漁業資源人工馴化成功,并形成優勢養殖品種,形成了成熟的甲魚繁殖及養殖技術。保存了部分中華甲魚原種親魚。目前“中華甲魚”在我市靈臺縣(區)套養面積3.3hm2,產量2000多kg,產值16萬元。但是,近年來由于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土著魚類資源不斷減少,種質退化、瀕臨滅絕,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直接影響著我市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是土著魚類的開發利用還沒有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財政支持力度不夠,經費缺少,工作全面開展有一定難度。二是我市水庫、塘壩大多隸屬于水務部門,而土著魚類的開發利用工作又由農牧部門從事,這給開發利用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許多的不便。三是我市只有三個縣(區)建有漁業工作機構,其余四縣與畜牧部門合署辦公,造成機構工作不專一,影響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四是我市在土著魚類的人工繁殖方面還經驗不足。
3開發利用前景及開發措施
土著經濟魚類,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加強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的研究,了解魚類資源的分布、洄游、繁衍等生物學特性,掌握高效、合理開發技術,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是漁業生產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3.1提高魚類資源的保護意識
魚類資源枯竭,水域生態系統失去平衡,間接影響人類的生存質量。因此大力宣傳保護魚類資源的重要意義和重要性,普及環保知識,提高群眾保護魚類資源意識,使保護魚類資源成為群眾的自覺行為。同時,要加大漁政執法力度,嚴格按照《漁業法》、《野生水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管理魚類資源。
3.2建立自然保護區
在土著魚類分布區域、產卵場,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水域生態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資源增殖放流,恢復衰退種類的資源,定向改造水域魚類組成,增加水域的自然資源量,保護生物多樣性,以達到土著魚類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目的。
3.3加強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調查工作
在重點水域,每年進行一次土著魚類資源調查、評估魚類資源存有量,計劃可捕量,定期調整重點水域內主要種類捕撈限額計劃,確保自然水域主要種類的資源量。
3.4建立種質資源庫,保護魚類資源
通過資源調查和生態環境研究,選擇魚類分布的水系,建立水產重要種質資源生態地的自然保護區或天然生態庫,對魚類資源進行原地保存。作為水產主要養殖品種,利用現有原種場和良種場,建立人工生態庫,對魚類資源進行異地保存,科學合理地繁殖所保存的原良種,向生產提供大量的原種苗種。同時,引進良種,培育出雜交新品種。
3.5強化土著經濟魚類的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