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環境工程論文
作者:吳光前 周培國 張文妍 丁濤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木材工業學院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保護產業逐步興起,社會對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截至2004年,我國設有環境工程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達到247所,年招生人數超過2萬人[1]。由于環境工程專業是一門綜合了化學、生物學、土木建筑學、氣象學、管理學等多個專業門類的綜合性新興交叉學科,因此,我國的絕大多數高等院校在開設環境工程專業的初始階段,均不同程度地結合和依托了本校原有的一些特色優勢學科。環境工程專業又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開設環境工程專業的各個高校在辦學過程中,必須緊密結合自身的專業特色,大力加強環境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培養出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一、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簡介
南京林業大學木材工業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創辦于2002年,創設的目的是針對木材加工行業所產生的粉塵、噪聲、廢水污染控制以及生物質材料的資源化利用開展教學、實踐和創新性研究工作,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工科專業基礎理論、環境工程設計和環保產品開發相關知識,能在環境污染防治,尤其在木材加工工業領域從事水、氣、噪聲、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因此,本專業在教學環節設置上,不僅注重環境工程基礎專業課程的學習,而且設置了與木材加工技術有關的專業課程,具有較為鮮明的行業特色。目前本專業已經有110余名本科畢業生順利走上了工作崗位,畢業的碩士研究生8名。據統計,本專業自2005—2009年,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大部分畢業生進入了與木材加工行業有關的企事業單位從事環境保護與企業安全與質量管理方面的工作。通過對用人單位進行的調查和回訪表明,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總體表現較為滿意,其中部分同學已經走上了中層領導崗位,從客觀上證明了本專業所采取的教學模式是比較成功的。
二、環境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現狀概述
對于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來說,生產實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實踐性環節,通過生產實習,可以使學生了解環保設施及設備的運行管理知識,同時促進和增強學生對課本上環境污染治理工藝原理的理解。南京林業大學木材工業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具有鮮明的林業特色,學生不僅需要在生產實習中學習環境工程的一般知識,還需要掌握木材加工企業的相關生產流程和生產環節的污染情況。因此,對生產實習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境工程專業成立僅有8年的時間,但是由于所依托的國家級重點學科———木材科學與技術所具有的雄厚的辦學基礎,本專業的生產實習具有較高的起點。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時間為3周,均采用集中實習的方式,實習地點由學院和指導教師負責聯系,實習時由指導教師統一帶隊。每年的生產實習開始前,指導教師將實習大綱發給學生,學生在實習開始前熟悉生產實習的內容和要求,并對相關內容進行預習,寫出詳細的預習報告,凡預習報告不合格的學生,不得進入實習現場。生產實習的內容一般包括5個部分:①木材加工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和污染物產生環節的學習;②木材加工企業通風除塵和氣力輸送系統的學習;③木材加工企業,主要是中密度纖維板生產企業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和工藝的學習;④生物質材料和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的學習;⑤城市廢水處理技術的學習。經過多年的探索,本專業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穩定的實習基地,見表1。在實習的形式上,對于有條件的實習單位,采取學生駐廠、分組,與工人師傅下生產線親自參與生產的實習形式;對于不具備條件的實習單位,采取以參觀考察為主的生產實習形式。
三、環境工程專業生產實習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由于我國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日益擴大和國內企事業單位經營體制的轉變,目前對于國內絕大多數工科專業來說,生產實習已經成為實踐教學中的最薄弱環節,面臨著很多困難[2-3]。可以說,現行的高校生產實習的計劃安排與企事業單位的運行機制越來越不適應,矛盾越來越突出,實習指導教師普遍反映學校付出了大量實習經費,但是部分學生往往反映學不到知識,實習的效果無法保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實習單位安排實習比較困難。由于我國經濟體制已經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眾多企業已經從國有逐漸轉變為私有或者股份制經營。企業的經營管理主要圍繞生產和創利進行,社會責任大大弱化,對學生的生產實習持不歡迎的態度。因此,在聯系實習單位的過程中,多數都需要由學院出面,尋找那些與學院有長期科研合作的企事業單位,而開拓新的實習單位則十分困難。
②不能保證生產實習的效率。很多企業的生產實習由過去的實際動手變成走訪參觀,由長期實踐變為短期接觸,導致實習效率很低。根據過去幾年的實習經驗,實習單位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單位是國有企事業單位,如南京江心洲污水處理廠和南京窖子山垃圾填埋場,這種單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延續了以往國營企業的特點,在對待學生實習的態度上持歡迎態度,并且具有豐富的接待本科生進行生產實習的經驗,在實習時間和實習環節的安排上較為周到,學生可以駐廠、分組,由工人師傅帶隊深入生產第一線實際動手操作。在這一類單位實習,學生普遍反映學到的知識較多。第二類單位是由學院教師根據以往的科研合作關系和私人關系聯系的私營企業,這一類企業由于和學院有長久的合作關系,對本科生前往生產實習一般持歡迎態度,但是由于企業自身接待學生生產實習的經驗不足,以及企業自身的生產和安全等方面原因,往往難以安排學生深入生產第一線開展實際操作,走馬觀花的情況比較嚴重,企業往往愿意把學生們高高興興迎進來,歡歡喜喜送出去。
③由于理論教學比重增大,導致實習教學學時減少,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降低。在工科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畢業后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重要保證,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接觸實際生產的時間和條件。但是近年來,隨著環境工程專業在校生的基礎和專業理論課所占比重的逐年增加,生產實踐環節的課時逐步縮減,從根本上限制了學生從事生產實習的時間,導致學生重理論、輕實踐,在走上工作崗位后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磨合才能適應崗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