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法學論文
作者:鄭文姬 單位: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法學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在《21世紀中國法學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提出了法學素質教育的內涵為思想道德素質、法律素質和文化素質,并系統闡述了法學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但目前法學專業學生的素質和社會要求差距很大,迫切需要構建完善的高校法學素質教育運行機制。
一、合理設置課程,建立素質教育體系
為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要合理確定課程設置,法學專業應建立由公共基礎課、14門核心專業課和大量選修課組成的教學體系,注重計算機、法律外語、口才學、法律文獻檢索等專業技能課程的設置,在此基礎上加強綜合素質培養。
(一)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職業倫理道德
法律公平公正原則要求法學學生應具備良好的法律職業倫理道德:追求真理、維護正義的崇高理想;崇尚法律、法律至上的堅定信念;恪守法律職業倫理道德,并以其特有的思維方式和道德取向滲透到整個社會的秩序和利益分配。強化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改進“兩課”教學內容,突出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法律信仰。可結合具體的案例對學生進行更生動、更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法學院可建立學生在校信用檔案,以備用人單位做參考。將職業倫理道德與就業聯系起來,讓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努力成為一名剛正清廉、崇尚法律的高等法律人才。
(二)加強法律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執業能力
法律素質教育是在以往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把傳授法學基本原理、熟悉案件審理程序和具體操作要求等結合起來,加強法律技能訓練和經驗積累,培養學生較強的業務能力,它要求法學教學要提升價值知識、方法知識在教學內容中的地位。為此,在教學中,教師除了重點講授法學基本原理、知識和技能,為學生提供寬厚的法學功底外,可加大實際操作技能課的力度,以法律法規的具體運用,指導學生將所學理論靈活運用到司法實踐中,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素質
我國現行的法學教育是一種“工匠性”的教育,學生知識面過窄,只能對一些法律規定做僵化的、機械的記憶,對法學基礎理論難以有全面、深刻、靈活的把握。所以,法學素質教育可打破現行的課程體系,在專業課之外設置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課程,給學生以法律職業必需的復合知識結構。加強工具性課程的教學,通過訓練規程式的文化基礎課,對學生的語言及書面表達能力、公文寫作能力、臨場應變能力等進行培訓,調動學生的人際交往、公共關系協調能力,鍛煉其從事職業活動的社會能力。此外,還應注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提高他們心理健康水平。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法學素質教育的質量
(一)啟發式講授法
改進講授法的路向就是變一般講授法(填鴨式)為啟發式講授法。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鼓勵學生自己尋找答案,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要達到預期目的,教師可設計在課程進行一段時間,學生了解了一定的基本法理后,提出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熱烈討論,教師再給予一系列啟發,最終確定解決方案,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案例教學法
在教師的組織下,讓學生對案例提出一系列的問題進行討論,形式可以有師生討論、小組討論、班級討論、布置案例作業等,除回答問題外,學生可經常主動地就案例發表自己的看法。營造一個寬松的課堂環境使學生暢所欲言,給學生提供一種認識和解決法律問題的模擬機會,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獨立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加深學生對法學原理和規范的理解。
(三)診所式教學法
讓學生在“診所”中在教師的指導下為委托人提供咨詢,“診斷”法律問題,開出“處方”為他們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并為他們提供法律服務。如,模擬課堂教學、代理真實案件、在律師事務所走讀等,使學生在一個個非控制的現實場景中鍛煉自己的法律工作技能。通過學生參與實際的法律適用過程來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法律實踐能力,從而加深學生對法學理論和制度的理解。
(四)實踐教學法
法學院可與公、檢、法等單位加強合作,共同確定實踐技能培養目標和實踐教學大綱,構筑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指導體系。設立課外學習小組,進行問題研究與寫作,培養學生邏輯思辯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組織模擬法庭、法庭旁聽、學術講座和學術報告,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成立法律援助機構,進行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既伸張社會正義,又完善學生人格;建立穩固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定期到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機構實習,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五)多媒體教學手段
教師將搜集和整理的司法實踐和社會生活中的經典案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和互聯網開展教學。豐富課堂內容,開拓學生的學習自由度和活動空間,增強學習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三、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提高教師素質的長效機制
法學教師應擴大關注面;主動參與法律實務,為教學打好實踐基礎;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通過言傳身教,影響學生逐步按法律人的方式思考和行為。法學院應努力提高法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完善培訓、深造、實踐和考核機制,鼓勵教師通過多種途徑提升自己的學歷和研究水平;鼓勵法學教師參加司法考試,盡快由“單師型”向“雙師型”轉變;鼓勵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實務部門調研,提高法學教師學術與實踐經驗。建立優勝劣汰的競聘制度。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推行彈性學分制,建立教學質量監控評估制度。積極邀請、聘用法律素養深厚、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到校任教或參與教學活動。
四、改革考試方法,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建立起動態的、科學的考試或成績評價機制。首先,改變閉卷考試的方式為筆試與口試、平時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減少法律理論考試內容和分值,增大口試、撰寫司法調查報告、司法文書以及案例分析等考試內容與分值,以真正檢驗學生的能力。其次,改變命題形式,提高試題質量。盡量減少死記硬背的內容,增加對實踐有指導意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