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業機械論文
本文作者:劉學江 單位:吉林省集安市農機監理站
農業是我國基礎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其壽命的長短和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和國家的經濟建設。農業機械維修專指針對于農業生產中的各類使用工具、設備、機械、儀器等進行的相關維修與維護工作,其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責任重大,目的是保障相關農業機械產品的安全性和延長使用壽命,并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日常的農業生產工作當中。目前我國農業機械管理與維修相對滯后,一些農民的機械維修觀念落后,導致應用中的機械產品安全性堪憂、質量不穩定。為確保農業機械的可持續發展和利用,在新時代的契機下,最好對農業機械管理與維修的思路進行梳理,創新發展。
一、目前我國農業機械管理與維修存在的問題
1、維修網點眾多,但質量不高
目前我國與農機維修相關的維修網點較多,但分布不均勻,在交通便利、相對富裕的地區密集,但在貧窮地區布局疏散。另一方面,維修網點的技術人員水平不足,又缺乏相應的培訓與專業交流,對于實際的機械維修僅憑經驗和感覺,不能快速學習和豐富先進的技術與設備知識,還有大量的維修工人無上崗證,導致在對農業機械維修時問題較多,甚至出現安全性和質量不過關等問題。
2、農民對于機械維修與維護的觀念落后
現代的農業機械由于考慮到使用者的素質和使用環境,通常結構上都不甚復雜,一般人都可以理解和掌握。這導致一些農民認為機械操作簡單,不按規程和說明應用,造成對機械設備的磨損嚴重甚至是破壞;還有,一些農民由于稍有機械知識或是憑經驗,對自家的機械設備進行長期的維修與換件,因更換后仍可正常使用,故不考慮安全性和使用壽命問題,導致對農業機械的損害。這些都源于觀念上的落后,也進一步造成農業機械維修網絡的經營缺乏客戶,資金流斷裂,進而導致機械維修網點的經營不善,無法富裕資金去進行技術培訓,從而發生惡性循環,影響整體的管理效果。
3、新型農業機械的零部件生產與供應不足
由于技術水平僅在生產企業中不斷提升,而在消費和應用層面上仍維持在舊的機械維修思維之中,使新產品雖然推廣至農村,但相應的維修與更換需求不足,零部件生產廠商也就不重視相關的配件生產,導致供應不足,在維修與更換時遇到問題。尤其是隨著新機械的種類不斷增多,個別的維修點甚至出現以次充好的現象,嚴重影響行業的秩序和農業生產的安全性。
二、新時期農業機械管理與維修的發展思路
1、形成市場機制,完善相關法規
市場機制是促進整個農業機械維修市場的管理向著正規化和擴大化方向發展的基礎,尤其考慮到目前的機械維修網絡與農民觀念的落后所產生的一系列惡性循環的問題,應首先利用法律法規對不合格、不專業、無上崗癥的維修點及維修人員進行取締或停業整頓,規范整個維修市場,以標準化建設規范相關業務流程和質量擔保等,形成有效的良性市場機制,促進行業發展。同時,對于各單位、組織的維修管理人員進行合理的編制,形成快速反應的維修機構,提升管理能力,以實現長期、有效、專業的維修行業管理機制。還有,注意建立和健全相關的監管體系,對于各類農業機械維修企業以及人員進行定期或抽查考核,進行合理的資格認證,完善服務水平,提高技術含量。
2、加強管理力度,扶持優秀企業,完善服務流程與體系
作為整個維修市場的監管主體,農機行業的管理部門必須肩負起管理職能。為了順應新時期新經濟的要求,要加強管理力度,扶持優秀企業,全面提高各類維修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營運能力。在此基礎上,要加強服務流程與體系的建設,要以服務于市場的觀念服務好各維修企業,以獲得更完善的經濟保障。
3、全面網絡化建設,維護網絡利益
農業機械維修必須向網絡化、全面化的方向發展,雖然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網絡體系,但總體而言網絡建設不均勻、質量不高,因而下一步的工作是利用新時期的相關促進政策,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網絡的建設,為各網點的人員進行專業化技術培訓,選拔優秀人才實施管理與交流,擴大行業的技能水平,提升整個網絡的利益,也同時帶動了各維修網點的利益獲得。網絡是機械維修與管理的基礎布局,在網絡建設的基礎上,還要形成更加完善的組織架構,形成逐級管理的模式,減少農機行業管理部門的人力、物力、財力輸出,并提升整個行業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4、提高農民素質,轉變維修觀念
維修網絡的正常運營需要有農業機械的送修送檢,由于農民的檢修意識不強造成的網絡客戶資源不足的問題,需要通過轉變農民們的維修觀念,提高農民素質來實現。同時還要提高農民的安全意識和經濟意識,讓農民們明白,有效的維修與維護可大大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從而減少更換設備的經濟投入,獲得更高的產量及收益,是一個長效而切實的提高農民收入的方法。
結語:思路是引領企業及行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在21世紀這一新的時期下,人們的經濟與經營理念在不斷的轉化與發展,在獲得利潤最大化的同時,越來越加重了全局觀念,這也要求廣大農業機械管理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學習,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嚴格審視農機管理的產業鏈建設,從而提升農機管理水平,擴大市場經營,帶動我國農業機械維修的整體發展。同時,一定要切實可行的滲透“服務”觀念,服務于行業,服務于網點,服務于農民。有效的服務才能真正的讓管理者從被服務者的角度看待問題,從而思考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推動整個體系和行業的全面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