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經濟學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胡星 李彪 葉娟 王曉丹 向琪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商學院
近幾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呈下降趨勢,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問題已成為困擾我國高校和政府的難題。根據此現狀,解決此類問題必須要有有效的創業教育,讓學生避開社會存在的各種阻力,并有效的指導學生創業。校園地攤作為創業的一種方式,因其操作簡單,成本低,成功率高,越來越受到關注。研究校園地攤經濟的教育效益,分析湖南省校園學生地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提高其教育效益的對策建議,對于湖南省高校構建創業教育體系具有理論指導意義。我們對湖南高校學生的地攤創業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此次調查回收463份有效問卷,經過調查,共有不同學校的52位大學生進行了地攤創業活動,占總調查人數的11.2%的比例。
1.校園地攤經濟的教育效益分析
近年來,社會興起一股地攤熱,在很多大學校園里,我們都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地攤。在對學校是否有學生擺地攤的現象調查中,有88%的同學接觸過學生地攤,證明地攤創業活動基本普及每一所高校。校園地攤作為一種創業實踐模式,發揮著重要的教育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培養大學生創業的意識
創業意識即創業實踐中對人起動力作用的個性傾向,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是大學生對創業這一實踐的正確認識,理性分析和自覺決策的心理過程。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有多種途徑,比如:完善創業教育指導體系,擴展大學生創業平臺;深化創業教育教學改革,建設創業精品課程;營造良好教育環境,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大學生地攤創業作為一種操作性強,指導方便的創業活動,更易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首先,地攤創業投資少,成功率高,可以提高創業者的信心,在調查中發現,有42%的學生之所以選擇地攤創業,是因為投資少,有信心實施。另外,在接受調查的463名學生中,有接近30%學生是因為缺乏創業的信心和能力,而在擺過地攤的53名學生中,只有5名學生選擇了缺乏創業的信心和能力,并且在選擇持續擺地攤的學生中,沒有一人選擇該選項。其次,地攤創業是對創業教育有效地實踐,創業教育大都局限在理論上,缺乏實踐,地攤創業是一次很好的經歷,在具體操作中感受創業的過程,形成更加系統的理解。可見,開展有效的創業教育對提高大學生創業意識有明顯的影響,通過開展有效地創業教育首先可以讓同學們明確地攤創業也是一種可行的創業方式,同時認識到地攤創業本身所具有的優勢,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地攤創業中。
1.2提高大學生創業的素質
創業素質作為創業能力軟件的組成部分,包括創業熱情、態度、價值觀、性格和工作能力。培養大學生創業素質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1)優化課程教學體系;(2)營造良好的校內創業環境;(3)積極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地攤創業就是創業的一種具體的實踐方式,可以對學生創業素質的培養起到很好的作用,第一、地攤創業可以增強合作意識。擺地攤看似簡單,但是要獲得很好的收益,也必須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在我們的調查中,擺過地攤的53名同學中有72%的同學選擇和同學一起合作,在共同的經營管理中,大家的合作意識也隨之得到提高。第二、地攤創業可以提高人際交際能力與口才。擺地攤少不了和顧客打交道,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人際交際能力和口才自然而然的就會得到提高。第三、地攤創業可以增強管理能力,地攤創業雖說是一個規模很小的創業,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效的管理與經營是獲得收益的關鍵,這就對學生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要求,必須要做好計劃、組織、協調工作,通過擺地攤,總結管理經驗與教訓,學生的管理能力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1.3營造積極的創業氛圍
在當前高校中,很多同學還是生活在象牙塔中,大學前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來到大學后都十分迷茫,一個好的創業環境,對于他們的指導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學校內擺地攤的形式既可以發展校園經濟,積極營造濃厚的校園創業文化氛圍或者說地攤創業文化氛圍,培養大學生具備創業素質,轉變觀念,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又能夠在校園內宣揚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從而使更多的同學感受這種創業氛圍。良好的創業氛圍才能帶動學生的創業熱情,克服畏難情緒。對于那些沒有創業經驗,沒有創業資金,創業能力欠缺的學生來說,擺地攤無疑是一種比較好的創業演練方式。地攤創業投入少,易操作,風險小,見效早,更重要的是方便給學生提供實踐場地,且簡便易行。由此,地攤創業是一種易于營造積極創業氛圍的創業活動。
2.創業教育視角下校園地攤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學生個人創業素質有待提高
學生個人素質對于學生創業有很大的影響,學生能否發現創業的商機,發現商機后能否躬行,在遇到阻礙時是否有良好的受挫能力來克服阻礙,是否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將創業繼續下去,這些很大程度都取決于學生個人素質的高低,通過調查,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學生能力缺乏。在調查的463名學生中,有79%的學生沒有進行過創業,而在這79%的學生中有近30%的學生認為自己缺乏創業的能力,另外有26%的學生就沒有想過創業。(2)創業知識不足。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業所必需的相關知識,缺乏創業知識的專業培訓,對創業相關政策法規不了解,這一比例達到了46%。(3)創業品質欠缺。堅強的意志、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都屬于良好的創業品質。調查發現,在擺過地攤的53名學生中,有66%的學生最后選擇了放棄,這些同學放棄的理由有的是因為學習時間不好調整,有的是因為資金不足等等,但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有很多同學堅持了下來,這反映的是一個人個人素質的問題,在挫折面前能否堅持的問題。(4)創業個性匱乏。在調查中,有52%的學生愿意嘗試擺地攤這種創業方式,但是這些愿意嘗試的學生真正實施的卻只占到11%,由此來看,大部分學生缺少敢闖敢拼的創業個性,絕大多數所持的只是觀望態度。
2.2商品進貨渠道單一,質量無保證
地攤商品的質量是影響學生收益的重要因素,在調查中發現,有50%的學生有進貨商的商品質量得不到保障的困擾,這成為阻礙他們繼續擺地攤的原因之一,而這些擺地攤的同學有70%的學生選擇從批發市場進貨,進貨渠道單一,批發市場的商品種類繁雜,同一種商品可能在質量上有很大差別,學生選擇的大多為同一種商品中價格較低的那一類,所謂“一分錢,一分貨”,質量得不到保障也就再正常不過的了,這說明,學生只是注重自己進貨的成本,卻沒有考慮低價商品對今后自己收益的影響,導致顧客對產品不信任,60%以上的同學覺得商品的質量及售后服務沒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