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預防醫學論文
作者:李小芳 單位: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在衛生監督學中開展PBL教學改革就是要建立全新的教學思維,使教和學沒有主被動之分,教師和學生在問題的基礎上互相啟發、互相討論,促進對問題的深入理解,從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創新性思維的能力。
衛生法規與監督學PBL教學的具體實施
衛生法規與監督學課程分為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總論部分包括衛生監督的概念、性質、分類、效力、歷史沿革,還包括衛生監督的法律關系、衛生監督主體、衛生監督依據、衛生監督程序、衛生監督手段等基本內容。這一部分以概念性、理論性的內容為主,不宜開展PBL教學。而各論部分包括食品衛生監督、傳染病防治監督、化妝品衛生監督、放射衛生監督、學校衛生監督、勞動衛生監督、國境衛生檢疫、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和其它衛生監督、醫政監督等,由于實踐性較強,便于理論聯系實際,可以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問題供學生思考、討論、解決。
每次課程前一周,由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及教學目標提出帶有線索性的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提前準備。上課時,按每組8~10人進行討論。小組成員根據各自所學的理論、知識及課前所查閱資料,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分析、匯總。每個小組形成一定的觀點后,各小組選派代表分別發言,各小組之間可以互相提問、質疑、辯論。在此過程中,教師只做引導性發言,控制上課的節奏與進度,總結難點重點,最后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
衛生法規與監督學PBL教學較傳統教學方式的優點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習效果衛生監督學是近些年來發展起來的交叉性、邊緣性學科。較傳統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課程有很大的不同,更傾向社會學科,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感覺不容易理解,概念比較難記,難于理論聯系實際。采用P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置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來主動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拓寬了思路,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衛生監督學的學科特點,一般所設計的問題大都是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又是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同時還必須根據問題的實際情況來綜合分析,才能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從而使學生在理論學習時,應帶著問題,帶著思考,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學習,而不是就理論學理論。
衛生監督學PBL教學方式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衛生監督學所開設的時間是五年級上學期,這學期預防醫學的主干課程大都在本學期開設,且距離碩士研究生考試也很接近,而PBL教學方式要求學生課前花費大量時間查閱文獻資料,造成學生付出大量時間與精力,這個問題許多學生難以接受[3]。另外,所設計的問題很難保證問題的全面性,只能是對某個問題進行討論,影響對內容的系統學習,甚至打破了學科的系統完整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