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材料化學論文
本研究針對鉛筆桿材的松脆性和尺寸穩定性要求,以蘇北意楊作為研究對象,選取4種化學藥劑對楊木刨切板進行軟化處理,并檢測其物理力學性能,旨在探索適用于意楊鉛筆板的改性處理方法。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材料及設備
試驗材料:意楊(Populuseuramericana)刨切板,由江蘇豐縣飛龍木制品廠提供,規格183mm×73mm×5.12mm,無節子、無變色等缺陷,初始含水率為6%~10%。化學藥劑:乙二胺:99.0%,成都市科龍試劑廠;氨水:25%~28%,NaOH:96.0%,乙酸(冰乙酸):99.5%,南京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實驗裝置:加壓浸漬罐、力學試驗機、恒溫恒濕箱、電子天平、干燥箱、偏光顯微鏡等。
2.實驗方法
為確定意楊單板軟化處理的最佳工藝條件,在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本試驗選擇軟化劑、軟化溫度、軟化時間和加壓壓力4個因素為變量,設定4個水平(表1),采用L16(44)進行正交試驗設計。為減少由含水率不均引起的浸漬差異,先將楊木刨切單板泡水24h,然后將配置好的軟化劑溶液加熱到各個溫度水平,再放入楊木單板在進行加壓浸漬,注意楊木單板一定要全部浸入軟化劑溶液中;待達到軟化時間后,取出試件水洗2min,放置在干燥無酸的環境里氣干3d,然后放到烘箱先在60℃溫度下烘4h、再在80℃烘6h,隨后對處理試件進行物性測定。試件硬度的測定:按照GB1940—91木材硬度試驗方法,采用萬能力學試驗機,將試樣放在實驗機座上,測試所用鋼球直徑11mm,速度0.5mm/min,壓入深度為2.75mm,記錄荷載的數字。試件抗彎彈性模量按GB/T1657—1999《人造板及飾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試驗方法》進行測定。試件密度、24h吸水率、尺寸穩定性均按GB/T1657—1999有關試驗方法進行測定。試件尺寸:50mm×50mm×5.12mm。微觀構造:采用OLYMPUS—BX41偏光顯微鏡觀察試件顯微構造并拍照。
二、結果與分析
1.最佳工藝參數的確定
鉛筆板用材需要剛度大、變形小、偏脆性的木材,因此本實驗以抗彎彈性模量為主要考察因子,優選出最佳工藝參數。軟化處理后楊木單板抗彎彈性模量的極差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2、3。由表2可見,各因素影響主次順序為D>A>B>C,即加壓壓力影響最大,軟化劑種類和軟化溫度其次,軟化時間影響相對最小。從表3可見,加壓壓力在0.034水平上對楊木單板抗彎彈性模量的影響顯著,軟化劑種類對楊木單板抗彎彈性模量的影響不顯著,軟化溫度其次,軟化時間的影響相對較小。由此得出最佳的軟化工藝參數條件為:加壓壓力為0.6MPa,軟化劑為25%氨水,軟化溫度為60℃,軟化時間為50min。
2.處理前后物理力學性能對比
1)抗彎彈性模量和硬度
本試驗主要測定軟化處理單板抗彎彈性模量和硬度的變化,并與未處理材對比表征軟化效果。由圖1可知,經過處理后的楊木單板抗彎彈性模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25%氨水處理的衰減的最少,下降幅度為13%,最接近椴木的MOE值(椴木的MOE值約為10067MPa[6]);其他3種軟化劑處理板材的MOE下降幅度較大,材質劣化明顯。由圖2可知,經過處理后的楊木單板硬度都有較大程度降低,其中25%乙二胺處理材硬度下降最明顯,但各組軟化劑處理單板之間硬度值差異不大;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化學藥劑和溫度的協同作用,使部分纖維素、半纖維素溶解,木素稍有降解。由此可知經這4種化學藥劑處理后,楊木單板的抗彎彈性模量和硬度都不同程度的降低,楊木單板的剛度下降變形增加,但軟化劑種類對單板抗彎彈性模量的影響更明顯。
2)密度
未處理單板和軟化單板的密度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見,經軟化處理的單板的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相應的軟化處理前后密度變化率均為負值;變化率最大是25%氨水,最小的為25%乙二胺。說明楊木單板經軟化處理后質量有所損失,密度降低。
3)24h吸水率
未處理單板和軟化單板的24h吸水率測定結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見,軟化后單板的24h吸水率比未處理單板增大了許多,相應的軟化處理前后24h吸水率變化率為正值,變化率最大的是10%NaOH處理的單板,其吸水率增加了38.4%;最小的是25%乙酸,增加了15.8%。原因可能是木材經過化學藥劑處理后,部分纖維素、半纖維素水解,部分木素降解,吸水性增加。
4)尺寸穩定性未處理單板和軟化單板的尺寸穩定性測定結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見,軟化處理單板的長度增長率、長度收縮率、厚度增長率、厚度收縮率均比未處理材小,相應的各方向的變化率為負值。其中乙二胺和氨水處理單板在長度增長率的變化率最大,為48%,乙二胺的長度收縮率的變化率甚至達到50%。而乙酸處理單板在厚度方向上的變化率最大,其原因可能是乙二胺和氨水為堿性,與半纖維素反應明顯,而乙酸為弱酸,對木質素降解作用更明顯些,因此,處理后板材在各方向上的尺寸變化率表現不一致。總體上軟化后的單板抗脹縮能力明顯增強,尺寸穩定性顯著提高。
3.微觀構造對比
選取了軟化效果最佳的單板進行顯微切片,觀察軟化處理對組織構造的影響。由圖3可以看出,軟化處理后楊木組織中薄壁細胞的細胞壁變得膨潤,邊界不清,細胞形狀扭曲;導管產生了較大的變形和破損;胞間層變皺變松,部分甚至破損。這些變化表明軟化處理使單板組織結構變得更松軟,軟化處理明顯減弱了細胞壁的骨架作用。
三、結論
(1)試驗確定了楊木單板的最佳軟化工藝參數為:軟化劑為25%氨水,軟化溫度為60℃,軟化時間為50min,加壓壓力為0.6MPa。(2)軟化處理后單板的密度、硬度、抗彎彈性模量均不同程度降低,材質下降,尺寸穩定性均好于未處理單板,達到了預期軟化的目的。軟化處理能有效提高楊木單板的松脆性,從而將會減少鉛筆桿加工過程中不光滑和起毛現象。(3)微觀構造觀察表明,軟化處理后楊木的細胞壁膨潤,細胞形狀模糊,管孔變形和破損,材質變軟,使木材更易卷削。因此,采用化學藥物對鉛筆板進行改性處理效果明顯,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本文圖、表略)
本文作者:肖飛 饒文彬 魏娟 關明杰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江蘇蘇美達國際技術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