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傳播學論文
一、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的原則
1.運用“具體”原則將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論轉化為具體形象的語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個以概念、原理為主體構筑起來的較為嚴密的理論體系,理論性、抽象性和概括性都比較強。在具體的教學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面對的教育對象并不是專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對他們而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性較強,一些政治術語較為抽象。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形象、具體的語言,這種做法不僅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也是理解的一個基本原則。當教育者試圖把一個觀念傳達給每一位學生,而又不確定他們知道些什么的時候,具體是唯一可靠的語言。事實上,在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的幾大原則中,具體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這些原則中最有效的。
2.運用“可信”原則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信任關系。青少年有一種典型的“逆反心理”,這種心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常常會遇到的現象。很多大學生一聽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會有一種抵觸情緒,他們認為老師是來給他們灌輸思想的,老師越是強調一些理論,他們越是不以為然。逆反心理一旦產生,會極大地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使授課內容真實可信、不夸不假、不偏不倚,使大學生信服。大學生只有建立在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者信任的基礎上,才能積極主動地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轉化為自己思想意識的一部分。
3.運用“情感”原則將大學生的思想意識轉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通過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大學生理解并相信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傳播的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但僅僅相信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有所行動,即將養成的思想意識轉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在實踐活動中體現出來,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和歸宿點。如何實現從內化到外化的轉變?根據情感主義倫理學的觀點,人的情感是道德行為得以發生的重要驅動。人的認識只有與相應的情感體驗發生共鳴時,才能對這種知識堅信不疑,并付諸實踐。因而,思想政治理論工作者要努力找準情感溝通的接近點,使教育入耳、入腦、入心,從而引導學生的行動。
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環節
1.興趣激發,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堅持意外原則最忌諱授課內容平淡無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努力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廣度,將教材內容的特殊之處展示給學生。打破常規使大學生有了短暫的驚訝,但還不足以持久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了讓學生持久地關注整堂課的內容,第一,可以創造一些好奇心的缺口。根據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喬治•洛溫施坦(GeorgeLoewenstein)對情境興趣的解釋,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知識出現缺口時,好奇心就產生了。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而言,授課教師需要掌握最新的學術動態,具備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介紹一些本學科領域最新的學術觀點,讓大學生發現自己的知識結構出現了缺口,這樣大學生才會有意識地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第二,為了調動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可以創造一個有懸念的事件或者謎團,并在授課的過程中慢慢揭開,這就是所謂的“謎團教學”。值得一提的是,謎團教學不僅可以持久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能力。
2.力避抽象,讓學生理解并記住授課內容。堅持具體原則要盡量避免授課內容充滿了概念、術語和理論。由于不同的社會閱歷和知識結構,老師和學生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另外,不同專業的學生對理論的認知理解存在很大的差異,而大多數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都沒有考慮到文理工科學生的差異化。為此,在講授政治理論課時,要盡可能地做到深入淺出,使理論形象化、具體化和生動化。在具體的語言之中,思想政治課理論就有了具體的依托,具體的內容往往給我們帶來畫面感和視覺形象,學生就能把抽象的概念建立在一個具體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理解并記住老師講授的理論。
3.直面質疑,同意并相信授課內容。堅持可信原則要擺脫高高在上的說教者姿態。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第一,適當地引用一些非權威的觀點,有時非權威比權威來得更加可信。所謂的非權威指的是一些小人物,他們生活在社會基層,沒有任何權力,不代表官方態度。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多讓一些小人物發表他們的看法,不僅有助于增加觀點的可信度,也比較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共鳴。第二,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盡量減少空洞的說教,多尋找一些生動的細節。具體清晰的細節能讓學生身臨其境,調動起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感覺,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引起他們的共鳴。不僅如此,具體明確的細節還會讓我們的敘述更加真實,我們的觀點更加可信。第三,對于大學生的質疑,不必回避。社會的急劇變革,自然積累了諸多社會問題。大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和現實問題,是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表現。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鼓勵大學生的質疑精神。同時,要敢于面對這些復雜的現實問題,必要時還要和大學生進行辯論,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大學生對黨和政府的認同感,進而將思想政治道德認識內化為思想政治道德信念。
4.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外化于行。堅持情感原則要密切聯系大學生的實際生活,觸發大學生的積極情感。第一,要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實際生活脫節,嚴重影響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學生為本,不斷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只有抓住大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才能讓他們真正在意,并影響他們的行動。第二,通過情感教育,觸發大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喚起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將思想政治道德認識外化為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行為。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要滿懷激情地投身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富有活力的教育者能夠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激情和渴望等積極情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內心產生一種尊敬和追求,才會在行動上追隨效仿、身體力行。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覺悟和理論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不同領域如何吸引人們興趣的方法和技巧,對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本文作者:李永菊 單位:河南中醫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