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世界經濟的激烈競爭和科學技術的日益現代化,繼續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其在促進個人發展、社會進步、人類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國都越來越來越重視全民性的繼續教育。我國的繼續教育起步較晚,20世紀50年代的科技、經濟、社會發展事業中已蘊含繼續教育的萌芽,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繼續教育才正式被我國承認為一種真正的教育形式。[1]
科教興國偉大戰略的提出,促進了我國繼續教育事業的大發展,為我國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素質的提升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終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鞏固了繼續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使其成為我國加快構建學習化社會的重要手段。在繼續教育作用日益凸顯,備受各國政府重視的背景下,我國也應切合國際需要、根據自身特點,努力探尋繼續教育科學、穩步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繼續教育的涵義
(一)國外對繼續教育的概念界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職業技術教育術語》認為“廣義的繼續教育是指那些已經脫離正規教育,已參加工作和負有成人責任的人所受的各種各樣的教育。”[2]可見,在這個定義中,廣義的繼續教育泛指在正規教育后,對在職成人實施的各種各樣的教育。美國認為,“繼續教育指在正規教育后所進行的教育,使成人不斷獲得個人職業所需要的新知識、新技能,同時加深對臨近職業的了解”。[3]由定義可知,美國的繼續教育雖然對成人的職業知識、技能有所側重,但總體來說,其所包含范圍還是很廣泛的,指正規教育后的一切教育。聯邦德國認為,繼續教育是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大學教育后的第四個教育期。[3]很明顯,德國的繼續教育僅限于大學后教育。可見,世界各國對繼續教育的認識不一,根據本國特點,對其概念的界定各有側重,但均強調繼續教育的受教育者應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和接受正規教育的經歷。
(二)中國繼續教育概念的發展
1987年12月,國家教委、國家科委等六個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大學后繼續教育的暫行規定》,指出:“大學后繼續教育的對象是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技術職務的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重點是中青年骨干,任務是使受教育者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擴展、加深和提高,使其結構趨于合理,水平保持先進,以便更好地滿足崗位職務的需要”。1988年,國家經委等部委聯合發布的《企業科技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1989年農業部辦公廳發布的《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等文件,均將教育對象放寬為具有中專以上文化程度或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在職人員。[2]
可見,隨著對繼續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入和繼續教育實踐的發展,我國繼續教育的對象范圍越來越廣。隨著我國繼續教育與市場經濟的直接接軌和與世界交流的日益頻繁,其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日益豐富多樣,辦學形式和服務對象更加多元,為了滿足各行業、各層次培養人才的需要,我國繼續教育的外延更加擴大,內容更加豐富,從狹義的專業技術教育拓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界定的廣義的繼續教育,并同正規的學歷教育一起,構成完整的成人教育體系。[4]
二、我國繼續教育發展的策略探析
(一)類型多元化是繼續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
繼續教育對象職業的多元化和年齡的多元化必然導致繼續教育類型的多元化。繼續教育依據不同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1)層次結構。層次結構可有兩種劃分法:一是按培養目標劃分,可分為大學后繼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成人中等教育、成人職業教育、成人休閑教育等層次。二是按照成人的年齡段劃分,可分為成人早期繼續教育、成人中期繼續教育、成人后期繼續教育等層次。(2)類型分類。按照類型分類,繼續教育可分為學位與文憑教育和非學位、非文憑教育。(3)專業結構。我國在繼續教育專業設置上應該形成一個門類齊全(包括理、工、醫、農、文、史、教、哲、經、法、管等科類),比例合理的專業結構。(4)形式結構。按教學手段劃分,繼續教育可分為以廣播電視為主的教育、以函授為主的教育和以夜大為主的教育;按教學組織形式劃分,可以分為以自學為主、面授為輔的函授教育,完全靠自學的自學考試教育和以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為主的廣播電視教育;按整個教學活動所占時間劃分,可以分為全脫產繼續教育、半脫產繼續教育、業余繼續教育、自學教育等。我國繼續教育在類型上應努力創設“桃李滿園春似錦,姹紫嫣紅芳滿門”的繁華景象,力爭辦學類型的多元化,這必將是我國繼續教育發展的未來趨勢。
(二)辦學個性化是繼續教育走向繁榮的必然選擇
個性是體現一事物不同于它事物的特殊屬性,是一種獨有的、特別的風格,是“人無我有、獨一無二”的。繼續教育辦得好不好,關鍵在于能否辦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優勢、魅力和吸引力。辦學個性是植根于繼續教育載體發展的歷史之中的,必須比較、篩選和提煉出其最值得發揚的長處和優勢,并在以后的辦學中加以積累、沉淀和升華。這樣的個性才是真正的個性,是可以立于不敗之地、長期保持的個性,是不易被競爭者模仿的個性。個性化是繼續教育競爭力的主導因素,是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重要基礎,是核心競爭力形成與發展的結果。繼續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有自己的特色和特長,社會需求、辦學規格、學科門類、學生個性是多樣的,繼續教育在投資主體、辦學模式、體系結構、培養目標、質量標準等方面,愈來愈向多元、多層次發展。如,現代繼續教育內容十分寬泛,涉及范圍從學歷提升、職稱晉升、衛生保健、崗位培訓至繪畫、歌舞、烹飪等休閑教育。繼續教育的內容應照顧到國民的不同職業背景和專業背景;考慮到國民的不同家庭背景和婚姻背景;體察到國民的興趣愛好和個人所長;重視國民的年齡階段和社會角色;注重國民的不同個性及發展愿望;強調國民的獨特經驗和成長歷程。所以,各層次、各類別的繼續教育應注意辦學的個性化,這是繼續教育走向繁榮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