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思路
1.如何測量安培力的大小?
由于本實驗測量的是作用在一根通電直導線上的安培力,其測量值非常小,只有0.01N左右.普通的彈簧測力計的精度(0.1N)顯然不能滿足定量探究的需要.為此改用電子秤來測安培力的大小,其稱量為200g,感量為0.01g.轉化為測力計,其稱量為2N,感量為0.0001N,能滿足測安培力大小的需要.利用其“去皮”功能,能直接測出安培力,并用電子秤示數的正與負表示安培力的方向.若示數為正,說明受到安培力的方向向下;若示數為負,說明受到安培力的方向向上.測量時,將電子秤置于勻強磁場中,直導線放在電子秤的秤盤上,“去皮”歸零后,閉合開關,電流通過直導線,讀出電子秤的示數,其示數的10-2倍即為安培力的大小,單位為N.
2.怎樣改變電流的大小?
利用如圖3所示的學生電源,用改變電源電壓的方法來改變電流的大小,并通過電流表直接顯示.同時采用功率為10W、阻值為5Ω的繞線電阻R來保護電路.
3.怎樣改變導線的長度?
用14cm長的裸銅線作為直導線,焊5個連接點,安置在圖4所示的導線架上,并連接到五個接線柱上.選擇不同的接線柱,可方便地改變置于勻強磁場中的導線長度,分別為14cm、12cm、10cm和8cm.
4.怎樣改變磁場的強弱?
用圖5所示的兩個長15cm、高1cm、厚1cm的釹鐵硼強磁鐵代替蹄形磁鐵,增強勻強磁場的寬度,達15cm.將其放在兩根下面有與儀器架連接的一排鐵螺釘、上面有長度刻度線的導軌上.利用磁體的吸鐵性使其與導軌固定,利用刻度線確定強磁鐵之間的距離,移動強磁體在導軌上的位置來改變磁體間的距離d.
5.怎樣描述力、電流、磁場三者方向的關系?
用箭頭直觀地描述電流方向(向左“←”或向右“→”)和磁場方向(進去“×”或出來“•”),用電子秤顯示數的正負描述安培力的方向(向下“↓”或向上“↑”),從中歸納出用左手定則來判定安培力的方向.
二、制作儀器
根據上述設計思路,制作安培力探究儀,并將其與高中學生電源、電流表、保護電阻按圖1所示電路圖連成電路,其實物照片如圖6所示.用它可以非常方便地定量探究影響安培力F大小的三個因素(電流大小I、磁場強弱B、導線長短L,其中導線與磁場方向垂直),揭示出描述安培力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磁場方向之間關系的方法(左手定則).
三、探究過程
1.探究安培力的大小與電流大小的關系
將兩個強磁體放置在導軌上,使其間的距離為10cm,使勻強磁場的強度一定.再將A、E兩個接線柱連入電路中,磁場中導線的長度保持14cm不變、直導線位于勻強磁場的中間,與強磁鐵平行.改變電源電壓,讀出與其相對應的電流表和電子秤的示數。將表1中的數據畫成如圖7所示的安培力隨電流變化的函數圖像.由圖像可知:在保持磁感應強度(1.66×10-2T)、導線的長度(14cm)不變時,垂直于磁場方向的通電直導線,受到安培力F的大小,與導線中的電流I成正比.
2.探究安培力的大小與導線長度的關系
在上述實驗序號1的基礎上,分別改變相應的接線柱,使A、D(12cm),B、D(10cm),C、D(8cm)分別先后接入電路,閉合電源開關,分別讀出電子秤的示數,并記錄在表2中.表2將表2中的數據畫成如圖8所示的安培力隨勻強磁場中導線長度變化的函數圖像.由圖像可知:在保持磁感應強度(1.66×10-2T)、導線中的電流(1.46A)不變時,垂直于磁場方向的通電直導線,受到安培力F的大小,與導線的長度L成正比.
3.探究安培力的大小與磁場強弱的關系
在探究1實驗序號1的基礎上,在導軌上移動強磁體的位置,改變它們間的距離d,使其分別為8cm、6cm、5cm、4cm.閉合電源開關,分別讀出電子秤的示數,并換算成磁場的強弱B(B為磁感應強度)。分析表中第2行和第3行的數據可知,兩個相同的強磁體組成的勻強磁場,其磁感應的強度隨磁極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再將表3中第3行和第4行的數據畫成如圖9所示的安培力隨磁場的強弱而變化的函數圖像.由圖像可知:在勻強磁場中,導線的長度(0.14m)、電流一定時(1.46A),垂直于磁場方向的通電直導線,受到安培力F的大小與磁感應強度B成正比.
4.探究安培力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磁場方向之間的關系
分別改變電流方向(由“→”改變為“←”)和磁場方向(由“×”改變為“•”),查看電子秤示數的正負(“↓”為正,“↑”為負),并把三個方向分別記錄在表4中.分析表4中的實驗現象可知:安培力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磁場的方向都有關,三者之間的方向關系可用左手定則來描述:伸開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個手指垂直,且都跟手掌在同一個平面內,讓磁感線直穿入手掌心,使四指指向電流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安培力的方向,如圖10所示.再讓學生用左手定則逐一驗證表4中實驗序號1(或2、或3、或4)中三個方向之間的關系.
四、得出結論
綜上分析可得:通電直導線在磁場中受到安培力F的大小,與電流的大小I成正比,與導線的長度L成正比,與磁感應強度B成正比.由此可得計算安培力的公式F=ILBsinθ.其中的B為磁感應強度,它是描述磁場強弱和方向的一個物理量.其大小為B=F/IL,單位為特斯拉(T),簡稱特.表3中的B1=1.66×10-2T、B3=1.76×10-2T、B4=1.91×10-2T、B5=2.01×10-2T、B2=2.14×10-2T,都是利用公式B=F/IL,將I=1.46A、L=0.14cm和F1=0.34N、F2=0.36N、F3=0.39N、F4=0.41N、F5=0.44N等數據分別代入計算而得的.
五、教學探討
對于探究影響安培力大小因素實驗的教學,若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會直接根據教材的安排,通過演示實驗后,讓學生直接閱讀“分析了很多實驗事實后人們認識到,通電導線與磁場方向垂直時,它受力的大小,既與導線的長度L成正比,又與導線中的電流I成正比,即與IL成正比,用公式表示為F=BIL”.這樣的教學,表面上學生也經歷了探究,事實上學生的思維是禁錮的.這樣的教學顯然缺乏嚴謹的探究過程,公式的得出顯得蒼白無力,這對教學條件比較好的重點中學的理科學生而言,是無法落實科學探究這一目標的.本人認為,在物理規律教學尤其是得出定量公式的教學之前,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如何讓學生經歷物理規律乃至公式的發現過程,就需要對教材進行二次創造.以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為思維起點,創設與規律或公式的真實發現過程相似的情境,變定性研究為定量探究,引導學生經歷物理學家的發現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思維品質.
作者:方紅霞 單位:揚州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