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成本核算論文
1物流企業
1.1項目物流
項目物流是現今新型物流企業發展的重點,是以每個客戶的業務量為基準,進行合理的劃分與區別,對每個獨立的項目按照一定的業務數額進行組織管理,實現單核算考核。其主要由工程型項目物流與企業型項目物流兩者組成。(1)工程型項目物流,即把一個項目工程中所有的物流業務作為一個單獨的且獨立的項目來運作。(2)企業型物流,即把一個客戶所有訂單中的物流業務看作一個獨立的整體來進行運作的物流項目。
1.2產品物流
產品物流,即物流企業在對市場進行細化的過程中,以某一項特定的產品作為運作與管理的一種物流方式。例如:現在比較常見的食品物流、家電物流、汽車物流、飲料酒水物流等,都是以某一種特定的產品作為主要的運輸方向的,而且通過這個運輸的產品實現自己的經濟型利益。因其所要服務的對象往往比較單一,避免了許多對服務不利的問題,極大地降低了企業在物流運輸中的盲目性。因此,產品物流可為客戶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1.3非固定性物流
非固定性物流,即不以物流作為其經濟運作的伙伴,只是單純地通過物流來實現自己貨物安全可靠地到達目的地,不損害其本身的價值,主要以訂單為基礎獨立核算。例如:淘寶、天貓上的訂單,都是通過非固定性物流來得以實現的。非固定性物流是現今物流企業業務最為廣泛、收入最為客觀的物流環節之一,其不僅僅帶給了物流企業高回報的利潤鏈條,也節約了消費者的時間,解決了大量人力浪費現象的出現。
2物流企業物流成本核算現狀
我國由于物流企業發展起步較晚,至今仍沒有形成針對物流企業成本核算的基層理論方法,物流企業在運行時,也缺少相關的可參考的模式,因此形成了物流成本核算“因企業而宜”的景象,即物流企業以自己公司的性質、對物流理念的理解,來進行物流成本的核算,從而導致各物流企業的成本核算呈現出多樣化。
2.1“服務型”成本核算方法應用狹窄
“服務型”成本核算方法大多應用于功能多、規模大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將物流服務上升到一定的產品宗旨中,即企業不僅僅為客戶提供運輸,也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并根據企業常用的“品種法”進行劃分。由于各個“品種”所占比例不同,有些占有比重輕,有些占有的比重大,在最后進行統一成本核算時,往往影響了成本核算的準確性,也無法對物流企業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成本核算體系,造成成本核算盲目性與混亂性現象。
2.2“運輸型”成本核算法應用不規范
我國現今大多數的物流企業都沿用了運輸企業成本核算方法,“運輸型”成本核算方法是遵循物流企業工作的核心重點———運送傳輸貨物,并以此為基本理念的成本核算方法。這種核算方法以業務作為進行成本計算的參考點,并把成本費用進行詳細劃分:管理的費用、運輸營運的成本費用、倉儲的成本費用,把這些成本簡單地進行累加就構成這種企業中的物流成本。由于“運輸型”的單一性,使其不能準確地實現企業的整體成本預控標準,更無法提供不同客戶與不同業務成本的比對與整合。
2.3“統一費率型”成本核算法應用失衡
“統一費率型”主要針對物料配送、大型連鎖超市的商品配送等,通常按照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三項總費用計算企業成本費用,以上一年運行情況為參考依據,適用于大型貨物運輸的成本計算法。“統一費率型”成本核算方法只適用于單個客戶,且屬于會計簡潔計算范疇,從嚴格意義上講,“統一費率型”成本核算法沒有有效的成本核算對象。
2.4“倒扣型”成本核算使用不合理
“倒扣型”主要針對郵政物流企業的快遞,根據單項業務成本計算,就是從收入中按照百分比扣除一定的利潤,剩余部分被作為成本,在每個會計期間與收入配比的一種成本核算方法。但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對各項業務“倒扣”得到的成本總額與實際發生的費用總額差進行相對性的核算,因此,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進行成本核算,對于系統的構建度幾乎為零,不能實現當代成本核算的理念。
3物流企業成本核算方法的應用分析
3.1作業成本法
我國物流企業整體的成本核算存在一定的差異,對物流企業的成本核算平臺的構建存在較大的漏洞,是因為我國的成本核算方法存在著特殊性和特色性。從而,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核算成本的方法———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法就是整合了物流企業與客戶資源的作業消耗值,將企業的成本與客戶的價值以作業的形式充分地聯系在一起,成本的最終核算取決于各自作業量的一種新型物流企業核算成本的方法,可實現企業成本計算與控制的高度結合。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核算法相比較具有以下優勢:(1)成本的核算對象有差異。現今傳統的成本核算是對于物流企業產品和少層面的服務作為計算基準;而作業成本法,不僅僅對物流企業的產品與服務做了全面的核算,同時也對物流企業產品與服務的成因及發展狀況做了系統的核算。(2)對費用的約束力度有差異。傳統的成本核算與物流企業的產品制作、服務設施的開銷及制作費用有關,對有利于物流企業發展的財政外支出、人員薪酬的核算較少。作業成本法,不僅僅對物流企業的產品制作、服務設施開銷和制作費用的支出做了系統的統計,同時也對企業相關的財政支出與員工薪酬做了統一的核算,實現了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的分布圖。(3)間接、直接產生的費用分配理念不同。我國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對物流企業產品與服務的消耗時間、消耗人力、消耗資金的單項比值來進行核算的;作業成本法不僅僅對物流企業中的產品與服務的消耗時間、消耗人力、消耗資金進行核算,同時也按照消耗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合理的層次劃分,實現客戶的合理分類,并制定不同的作業標間,根據所要消耗資源的多少進行合理的人力、資金的安排,從而提高了物流企業成本核算的準確性。
作業成本法核算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進行界定。對物流企業中所有客戶訂單、渠道、服務活動等進行分析,并列舉典型案例進行實例研究,確定企業服務的基本層面的消費,并按照資金的收入劃分出層次。(2)進行確認。對上述的客戶訂單、服務方式、服務渠道所耗損的資源進行整合,與物流服務、生產無關的作業項目,應在成本核算中刪除,確認出最佳的成本核算界面。(3)進行分析。在上述的操作之后,可根據物流企業的作業構成模式進行分層次的作業基本結構的定制,并對物流企業復雜的各項作業進行篩選和整合,將同項物流作業合并,最終形成物流作業中心。(4)資源選擇。其是作業成本核算法的關鍵步驟。合理分析物流企業的作業后,應根據資源的利用、消耗情況,制定出資源的流向數據,即形成作業成本庫。對所有資源進行整合分析,可充分地反映出物流作業量與資源耗費的最終關系,從而說明資源被各作業消耗的原因、方式以及數量。(5)進行計算。根據“選擇”中的作業庫并結合物流業務與服務的水平,計算作業成本分配率,按照不同業務以及物流各種服務中所消耗的作業量的多少來分配其作業成本,最后計算出各項業務或物流服務中應承擔的作業成本。
3.2營運成本法
營運成本法,就是將與生產與服務所有相關的費用統稱為營運成本。因為物流企業主要的工作中心以及工作方向就是通過運輸才能實現的,因此,營運成本法是符合我國物流企業運行、績效分析的一種成本核算方法。在《企業會計制度》中對制造企業的“生產成本”以及《交通運輸企業成本費用管理核算辦法》中對交通運輸企業的“營運業務成本”核算體現的核算原則和方法進行了分析,文中明確表明了營運成本法在物流企業中的重要位置及其作用。營運成本法的核算程序:營運成本法的核算是根據對物流業務發生的費用及其成本項目的分析所獲得的,是對物流成本按照直接與間接進行分配后的產物。即通過對相關的項目進行分析后制定出的“物流成本”,是物流企業經營物流業務中的全部費用:“運輸的共同費用”“倉儲的共同費用”“裝卸的共同費用”“增值作業的共同費用”“間接營運的費用”。該方法對物流企業內部的運輸、倉儲、裝卸、增值、營運五方面來進行核算,實現對物流企業成本的高把控。營運成本法的核算步驟:(1)確定。即對成本對象的有效把控,并根據相關成本明細賬目對物流成本進行歸納、收集和分配的工作。對物流企業中物流業務成本核算對象進行明確,對物流企業在物流業務運營的過程當中所發生的資源耗費對象進行明確。(2)區分。按照不同的成本核對對不同性質的物流業務進行區分,并按照合理的分配進行整合歸納。(3)計算。按照不同的區分標準以及相關會計的計算理論,對物流的成本進行核算。(本文來自于《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雜志。《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4結束語
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既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方便,也極大限度地緩解了我國人員待業的現狀。為更有效地確保物流企業的快速、高效、精準的運行,實施作業成本法與營運成本法是現今最為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它們不僅打破了傳統成本核算的局限性、單一性、無系統性的缺點,也為物流企業的運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使用上述兩種成本核算方法時也要按照合適的依據來進行適當的選取,讓物流成本核算成為真正能為企業創效的經濟型技術。
作者:呂盾 單位:山西財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