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證券投資論文
一、公募基金界的高速發展帶來的人才緊缺與流動,而這一現象在2010年繼續突飛猛進。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共發生372次基金經理變更事項、192起基金經理離職事件。另外,今年金鷹、東方等小基金公司也紛紛更換了投資總監。2010年9月19日,隨著大摩華鑫基金經理項志群的離去,公募基金業中,在基金經理崗位上從業持續10年的老將,從4人減少到3人。這些都非常明確的顯示,中國證券市場專業人才連續工作的人員在減少,這非常不利于證券行業專業人才,特別是優秀的專業人才的延續。
二、證券投資基金人員流動原因分析
1、從公募轉向私募
2009年以來,基金經理“華麗轉身”的消息不絕于耳。
私募基金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公募基金的經理們已經不能穩坐泰山了。有媒體做統計,54.7%的基金經理選擇到其他基金公司任職,19.8%則流向了私募基金。超過一半的基金公司加入到這場風波之中,從公募基金轉型為私募基金,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其中還不乏明星基金經理的身影。基金經理的流動性越來越大,這樣,基金經理的流動對原來的基金必然會有很大的沖擊,保持基金收益穩定,留住明星基金經理成為目前需要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從業人員心態失衡
目前資本市場來看,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中介機構擴張、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實際上證券與期貨行業面臨著人才流動性過快、不斷出現離職的情況,利益浮躁心理對行業影響明顯。以證券行業為例,由于估值體系與市場投資者相對不成熟、發行體制的不完善,實際上目前證券行業的從業人員處于非常浮躁的環境之中,面對越來越多的財富效應向自然人股東、保薦利益人員、利益任職等傾倒,不少泡沫化股票發行與上市炒作,使得“億萬富翁”不時出現,絕大多數證券從業人員面對與其相關但又沒有太大關聯的財富效應,心態失衡現象已經明顯出現。據筆者研究觀察,目前證券公司中,除總部收入較高外,其它如基層營業部收入明顯感到壓力,而對于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的從業人員來看,由于業務單一且限制過多,其工資收入更是非常微薄,人員變動仍大,能夠堅持下來潛心從事證券行業的更少。強烈的巨大反差,使得不少證券從業人員離職另謀出路,而堅守在崗位的從業人員也是心態浮躁,收入分配的巨大落差可能是導致其工作難以穩定的根源之一,另外,從其它原因來看,市場環境也存在諸多因素,比如市場波動、風險因素、年輕員工心理不成熟、證券事業心不強、壓力與自由度不足、監管從嚴等因素影響也較明顯,因此我國證券市場人才環境的營造仍需多方面改善與引導。
總體來看,中國證券市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其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專業人才,但人才的持續工作能力、心態與平衡、學歷與能力的交織困惑、變動情況、人才環境、利益所造成的浮躁、市場品種泡沫化估值期的心理失衡等問題仍較為突出,如何在新形勢下,提升人才戰略,使得大量專業人才能夠長期穩定的為中國證券市場工作,并形成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3、從封閉式轉向開放式
2004年以來,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日趨低迷,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雖然日益壯大,但與此相反的是,我國的封閉式基金無論其規模的大小及經營業績的好壞,都處于折價狀態,而且貼水率是越來越大,平均高達35%,有些已經超過40%。于是保險公司對封閉市基金徹底失望,一些大機構投資者也表示“不在這個市場投資了”;但對一般個人投資者來說,封閉式基金似乎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取舍都不甘心。參加游戲的人少了,自然導致封閉式基金市交易日益清淡。成立了開放式基金以后,由于利益的趨勢,人們將好的基金經理調整到了開放式基金上。
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基金公司積極的開發開放式基金,這樣是原來的封閉式基金中的經理流向開放式基金,一個是,封閉式轉開放式流行的2007年里,原有的基金投資和運作模式會發生變化,相應的基金經理也會隨著發生相應的轉變。
對開放式基金經理而言,市場上比較追捧的是主動投資風格的基金。主動管理型偏股基金業績集體回暖,2011年10月平均回報率5.42%。這樣不少基金就改變策略,甚至考慮投資風格和策略的變化,在一些周期性行業的選擇上也出現了分歧。這必然會導致基金經理從保守型基金中跳往開放性和主動性基金中。
4、職位誘惑
公募基金人才流失的難題,目前看來似乎只有兩個解決手段,一是加薪,二是“加冕”。基金業的薪酬之高早已被市場詬病,基金公司能夠使出的金錢留人手段已經接近極限,所以在只有加薪而沒有沒有“加冕”的情況下,好多基金經理會選擇跳槽,到另外一家需求“加冕”。
三、針對證券投資基金從業人員流動頻繁的對策研究
1、完善激勵機制
公募基金經理離職潮一波勝似一波的原因主要在于制
度癥結難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激勵機制問題。不少公募基金經理就因為公募的激勵機制不足而“出走”的。據了解,公募基金經理中收入最高的也只有1000萬元左右。而去私募后,有20%的業績提成,做得好的話,一年的收入就能超過千萬元;另外,公募的束縛太多,比如倉位限制、對重倉股持倉比例的限制等,影響了公募操作的靈活性,也是公募基金經理離職的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勢在必行。
2、建立學習型企業組織文化,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團隊
RogerG.Ibbotson和PaulD.Kaplan(1998)研究基金公司業績表明:在投資業績中公司的資產配置策略占有具有重要的份額[4]。說明了基金公司的投資業績好壞不僅依賴于基金經理的個人智慧,更依賴于整個團隊的整體智慧。這表明整個團隊各個方面人員的團隊生產方式,是形成公司企業文化和風格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