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教學論文
信息技術課也有它獨特的優勢,如實用性、可操作性強,多媒體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無窮的網絡資源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極好空間,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和優勢,圍繞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使信息技術課在素質教育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高一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階段,他們有強烈的獨立性、表現欲。如何對待一些“不聽話”的學生是任何教師都要面對的課題,對他們應給以關注,而不是簡單的批評和處罰,要從青少年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理解他們,取得他們的信任。
一、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進行正確地引導
高中生對許多問題有獨到的見解,不盲從教師。如在計算機教學中就常會遇到一些對計算機十分感興趣的學生,他們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少數學生甚至對計算機內各個部件如CPU、主板、顯卡型號及規格都能講得頭頭是道。在課外他們常和教師談論關于計算機的各種問題,希望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但在課堂上他們對課本上的知識卻不屑一顧,經常我行我素自搞一套,以至于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給教師上課造成不小的麻煩。
但這一類“不聽話”的學生,肯鉆研,有創造性,其實是很有培養前途的一方面要積極創造條件,讓他們能有機會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要耐心幫助他們克服不足之處,從而培養良好的品質。在這一點上我們有著深刻的體會,如在上屆高一學生中,某重點班的信息技術課科代表就是典型的例子,這個學生熟悉計算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很高,理解能力也很強,每堂課的教學內容都能超額完成。但隨著對計算機認識的加深,課本上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他的要求,轉而對因特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在“西祠胡同”上建立一個論壇叫“侃在模范馬路上”。
上課時利用Windows中的工具在局域網中給全班同學發短消息,號召大家到“西祠胡同”,上他的論壇上聊天,弄得全班同學都效仿他而互發短消息,有的學生甚至利用短消息相互漫罵,以至影響到高一年級的各個班,使得課堂秩序遭受破壞。為此,我狠狠地批評了他,并將Windows中發短消息的工具全都刪掉,原以為問題解決了,豈知適得其反,這個學生從此一蹶不振,產生了很大地抵觸情緒,上課時什么都不做,成績一落千丈。
二、要從青少年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理解和教育學生
另一類“不聽話”的學生與前者不同,他們起初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績,但是由于環境影響或學習方法等各方面的原因,學習成績始終不理想,這些同學由于遭受了挫折,又長期得不到認同,就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和消極情緒。
他們自卑、懷疑、任性、厭學、不負責任,不相信任何人,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造成心理上的封閉。這種封閉又促使他們和周圍的人產生更大的隔閡和不信任,形成惡性循環。長期處于心理危機之中,對他們的心理的成長將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這類學生上課時對教學的內容毫無興趣,只想用計算機玩游戲或上網,上了網也只熱衷于聊天或看一些無聊的信息。沒有遵守紀律的意識,上課時在機房里隨意走動,干擾別人上機,有時還故意起哄。對于教師反復的批評,毫不在乎。一旦班級中再有幾個學生以其為榜樣進行效仿,整個班級的教學就難以維持。
對于這樣一些使教師腦筋的學生我們應該給以較多的關注。
關注首先是關心,而不是簡單的監督、批評和處罰,緩和師生之間的對立情緒,取得他們的信任,使他們逐步從“差生”的陰影中擺脫出來。然后再設法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引導到教學中來。這樣做雖然不能保證將其培養成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是起碼能幫助他們逐步緩解心理危機,使他們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發展。這也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尊重學生。
三、對目前信息技術課的現狀做一些調查研究,從中發現問題,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
平時我們常常以“聽話”或“不聽話”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一個“不聽話”的學生確實會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的麻煩,但這樣的學生就是壞學生嗎?我們不能僅僅根據一個學生的行為表現就簡單地下結論。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高一學生正處于由少年逐步向成人發展。
他們在自我評價和理想等方面存在著現實與想象之間的差距,有較強的認同意識,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對他們的認同,這點在一部分“不聽話”的學生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他們有強烈的獨立性、表現欲、逆反心理。不愿意家長和教師將他們當作小孩,而愿意和自己的伙伴在一起就自己感興趣的各種話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希望別人能傾聽和尊重自己的看法地。
信息技術課在學生心目中的實際地位是比不上那些高考科目的,它有今天這樣的地位主要得益于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和媒體的影響。應當充分認識信息技術課在現代化教育和素質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