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美國中國功夫電影已經走進很多家庭,除了將中國功夫推向了世界,同時也將中國文化得到了傳播。當然在中國功夫電影中走紅的電影明星也具有了 不凡的影響力。同時巨星在美國的電影界的發展也帶動了中國電影進軍北美的步伐。之所以中國的功夫電影能如此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這就要得益于中國鮮明的文化價值,將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融洽的結合起來,未來行業的發展也會繼續保持這種特色。
[關鍵詞] 期刊論文 投稿,功夫電影,文化價值觀,北美地區,文化傳播
中國功夫電影在北美地區已經歷了幾十年的廣泛傳播,幾代功夫巨星更是家喻戶曉,人人熟知,這是其他題材的中國電影難以實現的北美傳播效應。中國功夫電影所創下的票房業績甚至連許多美國、加拿大本土的電影都望塵莫及。功夫電影對于中國武術的宣傳效果以及對中國武術相關產業在北美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更重要的是功夫電影使得北美大眾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這對于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和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影響意義更加深遠。
一、中國功夫電影實現跨文化傳播的成功之道
(一)中國功夫電影必須具備獨特而鮮明的文化價值觀
中國功夫電影在北美地區的成功的首要決定因素就在于它所包含著的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并且這種價值觀得到了北美大眾的認同。中國功夫電影從李小龍時代開始到成龍、李連杰乃至現代后起的功夫巨星的“新時代”,一直都在以中國傳統武術的價值觀作為其文化價值的基礎,而中國武術的價值觀又來源于中國樸素的哲學,這是中國文化發展的基礎。因此,這種鮮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價值使得中國功夫電影很快成為北美文化市場的一個亮點而受到關注。首先,功夫電影所宣傳的一個核心價值觀就是,正義一定能夠戰勝邪惡,同時正義戰勝邪惡也并非輕而易舉,它需要經過努力完善自我和奮力拼搏的艱苦過程。
中國武術講究“要想克人,必先強己”的核心理念,這種理念使得練功之人每日必須聞雞起舞、吃苦耐勞,這樣才能練就手到擒來的本領。與此同時,中國武術倡導“強不欺弱,弱不怕強”的尚武精神,也宣揚著一種正義一定能戰勝邪惡的尚武信念。美國電影業極力宣傳正義戰勝邪惡的精神,但電影《超人》《蜘蛛俠》等宣傳的是一種天生強于他人的超人所具有的戰勝邪惡的絕對力量。也就是說,功夫電影所宣揚的是一種正義戰勝邪惡的現實力量,而美國電影則更強調一種正義戰勝邪惡的精神力量。顯然,現實力量更容易被人們模仿和追崇。
(二)中國功夫電影必須實現與西方文化的融合
中、西文化之差異固然存在,也不可避免,這是數千年的歷史積淀的結果,然而,在全球化、全球意識越來越重要,民族融合愈漸深入之今日,各個民族、各個國家都在通過各式各樣的媒介,進行著廣泛而又深入的交流,從而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實現雙贏;同時,在國際的交流與合作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文化融合的重要性。要想讓一個國家認識并接受本國的產品或者技術,讓其接受本國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前提條件。電影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但電影本身要想實現其文化傳播效應,首先要努力實現其本身與異域文化的融合。
1.中國功夫電影的文化融合功效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人們明顯可以感覺得出抗爭精神的缺乏,順從和逆來順受往往成為大眾文化的主旨。很多的中國古裝電影就以此為題,大多都有很濃厚的封建觀念和悲情色彩。而在西方,縱觀它的歷史,可以很容易地發現它是充滿著抗爭精神的。可以說,西方歷史(尤其是北美歷史),就是一部人類發展的抗爭史。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構成了現在中、西文化的差異及其思維方式的不同。而中國功夫電影正是表現了中國人的一種抗爭精神,這使得西方人為之震撼。從此,他們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審視中國古典文化和重新認識中華民族,發掘中西文化的共同之處。
從格斗角度來分析,西方人的思維往往是速度快、力量大、身體強壯從而可以避免受傷,從電影《金剛》就可以看出,而且個人英雄主義色彩濃厚。所以,西方的武者大多是為了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壯,攻擊力越來越強,殺傷力越來越大,從而可以維護正義,甚至拯救世界。而中國功夫則大不相同,首先,從武術境界的角度來分析,西方人總是想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壯從而可以取得勝利,而中國功夫更加強調的是一種攻防的技術和精神力量,這種技術和精神力量使得弱者可以戰勝強者。真正的武林高手不一定是要有出色的身體條件,但是憑著技術和精神力量實現其以柔克剛,化動為靜;可以實現臨危而不懼、心靜如水而能一招置人于死地。其次,從最終結果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西方的格斗最終是要奪取其勝利,使對手屈服于己,而中國武術之最高境界是以和為貴。
2.中國功夫電影對北美電影市場的補充和沖擊作用
“戰爭與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在當今和平年代,戰爭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武打、城市槍戰、暴力等題材的電影層出不窮,并創造了不錯的票房業績。有人說,競爭與征服是人類的本質力量,武打、戰爭題材的電影為人們提供了發泄和表達這種本質力量的途徑。北美武打、戰爭題材的電影往往過于暴力和血腥,它已受到社會學者和文化界的批評。[1]中國功夫電影雖然武打場面激烈,勝負抉擇鮮明,但很少有血腥場面,也并非暴力的表達。因此它曾經是北美地區武打題材電影市場的重要補充,并逐漸上升為市場的主流,形成對北美電影市場的沖擊。
中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很好表達。武術當中的“武”不能等同于西方的“武力”,武力的最終目的是戰勝對手,發展武力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戰”。而中國武術的最高境界是“不戰”。提高武之技術,強壯自我,從而達到與敵之力量均衡,實現和平。通過電影形式的文化傳播,這種“武”之價值觀已被北美越來越多的大眾所接受,因而中國功夫電影在北美大有取代西方暴力電影的趨勢。
二、中國功夫電影在北美地區的文化傳播效應
(一)功夫電影使北美大眾了解了中國功夫
大部分的北美大眾是通過功夫電影了解中國武術的,從李小龍、成龍到李連杰,他們從對明星的崇拜發展到對中國武術的敬仰。通過功夫電影他們了解到中國武術并不像西方的拳擊、自由搏擊那樣鋒芒畢露,也不像韓國的跆拳道那樣簡單、死板。中國功夫講究以柔克剛,借力打力,講究在變化中尋找克敵之機。武打是一種體力的較量,更是一種智力和勇氣的較量。據一項調查顯示,[2]在美國和加拿大,以中國功夫為題材的電影數量遠遠超過以跆拳道、空手道、拳擊為題材的電影數量。
中國武術門派眾多,風格各異,內容博大精深,要真正系統地了解中國武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是中國人也很少有人能夠真正了解中國武術。中國功夫電影以其獨特的形式讓西方人了解了中國武術,了解了中國武術所包含文化、哲學以及中國人的價值觀,其文化傳播的效應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化活動所不能比擬的。
(二)功夫電影增加了北美大眾對中國文化的神秘感和期待
中國功夫為什么能夠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借力打力?這些武術當中包含著的技術與哲學使北美大眾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增加了對中國文化的神秘感。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在“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現代經濟擴張模式下,中國功夫電影所扮演的角色已遠遠超出了娛樂傳媒的范疇。北美大眾透過中國功夫所產生的對中國文化的神秘感進而形成的文化期待,是中國經濟向北美滲透的重要前提。
任何形式的活動要想實現跨文化傳播,它首先要面對異域文化的抵觸和排斥,而從排斥到接受,再到追捧要經歷漫長的過程。[3]多少文化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被過濾得所剩無幾,甚至消失殆盡。中國功夫電影的跨文化傳播似乎并沒有受到
當地文化的排斥。事實上,李小龍的電影本身就是講述了中國功夫在美國傳播時所受到的排斥、挑戰和最終被接受的過程,北美大眾接受和追崇李小龍是他們了解和期待中國文化的結果。成龍時代的中國功夫電影讓北美大眾對中國功夫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因為成龍的電影在表現中國功夫的同時加入了個人的情感和個性,使北美大眾明白,中國功夫并非像西方的拳擊或韓國跆拳道那樣標準化和去個性化。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