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同鮑魚菇菌株的生產性能、耐硒能力不同。本試驗比較了10個鮑魚菇菌株的生產性能與耐硒能力。結果表明,鮑魚菇1號的綜合品質、耐硒能力均較好。將鮑魚菇1號用于富硒栽培,在培養料中添加10 mg/kg的Na2SeO3,獲得子實體的生物轉化率及硒回收率均最高。
關鍵詞:鮑魚菇;富硒菌株;篩選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體的低硒狀態與克山病、癌癥、心血管病等40余種疾病的發病率密切相關。硒特別是生物源有機硒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功效[1]。土壤缺硒是全世界廣泛存在的問題,在我國有72%的國土為不同程度的缺硒區,只靠天然食品補硒難以從根本上改善飲食缺硒狀況。鮑魚菇(Pleurotus abalonus Han,Chen et Cheng)是食、藥兼用的珍稀食用菌之一。鮑魚菇可利用多種原料在夏季栽培,彌補夏季自然溫度條件下食用菌栽培及市場鮮菇產品稀少的空缺,提高食用菌生產效益。以鮑魚菇作為富硒載體,培養富硒鮑魚菇,可同時發揮硒和鮑魚菇固有的以及協同的生理作用[2],豐富市場產品供應,提高菇農效益?;谶@一設想,筆者對適于富硒栽培的鮑魚菇菌株進行了篩選,為富硒鮑魚菇的科學化、規?;?、市場化栽培提供優良菌株。
1 材料與方法
1.1 鮑魚菇菌株搜集
不同鮑魚菇菌株對硒的耐受能力、富集能力不同,為篩選適于富硒栽培的菌株,從全國各地搜集常用栽培菌株10個,用于富硒栽培篩選試驗(表1)。
1.2 不同鮑魚菇品比試驗
將收集的菌株進行栽培出菇試驗,以篩選栽培性狀優良的鮑魚菇品種。
1.2.1 栽培料配方 棉籽殼88%,麩皮10%,石灰1%,石膏1%,料水比=1∶ 1.3。熟料袋栽,常規管理。
1.2.2 試驗設計 供試菌株10個,每個菌株10袋,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正常出菇管理,按照試驗要求準確記錄。子實體七八分成熟時觀察子實體生長發育情況。各菌株產量以前三潮產量計,常規方法計算各菌株生物學轉化率。
1.3 鮑魚菇不同品種菌絲生長耐硒能力比較試驗
1.3.1 供試液體培養基 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KH2PO4 1.5 g,MgSO4·7H2O 0.5 g,蛋白胨 3 g,Na2SeO3 6 mg,蒸餾水1 000 mL。
1.3.2 液體培養 將液體培養基分裝于250 mL三角瓶中,每瓶100 mL,滅菌備用。將保存的鮑魚菇菌株轉接至含硒液體培養基中,置于振蕩培養箱中 25~27℃﹑120 r/min,振蕩培養7 d。以不加Na2SeO3的培養基作空白對照。
供試試劑:Na2SeO3及其它化學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1.3.3 數據測定 液體培養結束后,過濾收集菌絲體并烘干稱重,計算抑制率。
抑制率(%)=(空白對照菌絲干重-處理菌絲干重)/空白對照菌絲干重×100
1.4 鮑魚菇富硒栽培試驗
小編推薦優秀的農業類期刊 《西部林業科學》核心級林業期刊論文征稿
《西部林業科學》系由云南省林業科學院、云南省林學會聯合主辦的公開發行的學術類刊物。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林業核心期刊,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云南省優秀科技期、《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