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形態,憑借低門檻、多元化的優勢逐漸的被網民所認可。多樣化的直播內容和多種方式的直播類型也讓網絡直播平臺形成了互動性強,碎片化觀看的特點。作為一種新的發展平臺,當然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下面文章對于當前國內網絡直播的發展展開研究,針對發展特點,盈利模式和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并探索網絡直播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網絡直播,直播發展,視頻社交
從狹義的定義上來說,網絡直播是近幾年興起的高互動視頻娛樂形式,通常是主播在互聯網平臺上,通過手機、攝像頭等視頻錄制工具,直播自己正在進行的活動,如唱歌、表演、打游戲等,網友可通過彈幕留言與主播進行互動,也可以通過送花等虛擬道具進行打賞。
網絡直播發展到今天,已經走到3.0移動視頻直播階段。由于直播門檻較低,交互方式多樣新穎,并隨著直播在明星互動、演出現場等多場景的應用,越來越多的網民開始接受這種新興傳播形式并參與其中,全民直播可謂大勢所趨。
1 網絡直播發展現狀
從權威數據上看,CNNIC最新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已達3.43億,占網民總數的45.6%,其中,游戲直播用戶規模達到1.8億,真人秀直播用戶規模達到1.73億。
從傳播效應上看,洪荒少女傅園慧直播1小時收入超31萬;《奔跑吧兄弟》第四季發布會上,跑男成員在騰訊直播發布會現場,與網友進行互動,觀看人次超百萬;而僅在Angelababy放下偶像包袱做各種搞怪表情的10分鐘內,觀看人次就超過33萬。這些傳播效果驚人的案例都反映了大數據時代,直播是一個將個人IP品牌價值放大的絕佳平臺,所創造的財富也是相當可觀的。
2 網絡直播發展特點
直播內容和類型的多樣化促使網絡直播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發展特點。
1)直播門檻低。互聯網的平臺和視頻錄制設備的普及,大大降低了網絡直播的門檻。擁有手機、攝像頭等簡單易得的設備,下載一個直播軟件,注冊賬號,就能夠開通個人直播房間,并在房間內進行合法的視頻直播。
2)互動性強。主播可以通過攝像頭直面觀眾,彈幕系統和對話框的使用為觀眾提供了可與主播進行溝通的途徑,通過送花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欣賞;主播通過觀看彈幕,了解觀眾想法,及時調整直播細節。用戶還可以利用彈幕進行話題討論,充分模擬出一個完整的互動社區。
3)受眾黏性差。目前,大部分直播用戶是根據自己喜愛的主播來選擇平臺,對特定平臺沒有強烈的忠誠度,因此,受眾對于平臺的黏性很低。許多平臺為留住用戶,紛紛開始挖角大戰,斗魚就曾在1個月內從虎牙直播挖走6名直播,花費超過6 000萬元。
4)女性主播為主。80%以上男性直播用戶的事實,促使女性直播更受歡迎這一現象的出現。在許多直播平臺,美女直播直接被歸為一個專門的板塊,與游戲直播并駕齊驅,占據著同樣的重要地位。
5)半碎片化觀看。通常認為微博和微信屬于碎片化傳播,網絡直播平臺上的內容則可稱為半碎片化傳播。網絡直播平臺上的節目大多都沒有絕對固定的播出時間,觀眾也不會像觀看電視綜藝或電視劇一樣守著手機看網絡直播,大多是閑散時間的隨機觀看,但是這種隨機又不像微博或微信一樣的高度隨機,且觀看時間相對來說也比較長,因此,可將網絡直播稱為“半碎片化傳播”。
3 網絡直播盈利途徑
目前網絡直播平臺的盈利模式大體分為虛擬道具、廣告盈收、游戲引流、會員服務四種。
1)虛擬道具。即送“花”“游艇”“保時捷”等直播打賞。很多熱門的主播依靠打賞就能夠月入十萬甚至百萬。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受眾對于主播的個人喜愛,對于平臺本身盈利并沒有決定性作用。
2)廣告營收。即在直播中插播廣告。插播廣告進行盈收對于直播體驗是非常大的冒險,短期內沒有直播平臺嘗試這種做法。
3)游戲引流。大部分平臺選擇通過頁面插入廣告鏈接,進行頁游等的引流,不過,斗魚等平臺與頁游合作產生的流量收入也僅在6 000萬元左右,引流盈利較為乏力。
4)會員服務。這種盈利模式同虛擬道具一樣,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受眾對于主播的個人喜愛,對于直播平臺本身盈利并沒有很大影響。
從以上幾種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網絡直播的盈利途徑少,且盈利困難。而在盈利乏力的同時,直播平臺的支出卻不少,通常需要負擔高昂的寬帶、主播薪酬和直播版權等費用,因此,鮮有直播平臺目前能夠實現盈收。
4 網絡直播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個方興未艾的平臺,網絡直播雖上漲勢頭不可小覷,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
1)直播內容亂象。除少數垂直的網絡直播平臺外,其他直播平臺幾乎都是什么樣的內容都可以開啟直播,但顯然并不是什么樣的內容都適合通過網絡直播,UGC為我們帶來豐富多樣的內容的同時,也帶來色情、暴力、賭博、不恰當言論等內容,而這些,都是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自由生長的。
2)監管機制缺失。直播平臺的低門檻可以為其迅速帶來海量用戶和關注,也同樣暗藏內容監管的漏洞危機。目前視頻網站一般采用“監管員 + 技術監管”的監管機制,而在直播平臺中,由于技術限制,目前還無法做到技術監管,即不能進行有效的智能畫面識別,而這也是未來整個視頻產業進行內容監管的重要方式。
3)直播分類窄導致用戶群體不全。前文也已提到,網絡直播的用戶80%為被電競直播吸引而來的男性用戶,而數量同樣龐大的女性用戶則有待挖掘。在板塊設置上,大熱的游戲直播、美女直播都對女性用戶缺乏吸引力,而事實上,女性用戶的消費力和自傳播力不容小覷,拓寬用戶群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優質內容的生產和發掘困難。網絡直播是自媒體時代下UGC模式應用于視頻的成功案例,但完全依靠這種沒有專業與趣味保障的內容生產模式,不僅大大增加平臺成本,更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在視頻行業,“內容為王”依然成立,對直播平臺也不例外。即使前期可以通過電競和秀場等內容迅速吸引流量,但要長久留住用戶,還是要依托優質的內容生產。
5 網絡直播未來展望
隨著網絡直播逐漸走進更廣闊的資本市場,必須從盈利模式、內容監管機制等多方面創新和改革,才能保障直播平臺長久穩健地發展。
1)直播內容更廣泛,直播場景更多樣。以“內容為王”為原則思想,將直播內容拓寬到綜藝、訪談、娛樂等多方面,并深入挖掘更多可直播的場景,為用戶提供更新穎有趣的直播感受。多樣化的內容可提供多樣化的場景選擇,只有更細分、豐富的場景,才能不斷推陳出新,源源不斷地吸引用戶的關注。
2)發展移動直播,更突出的社交功能。隨著當今人們越來越習慣移動互聯網生活、即時移動社交成為人們重要的社交方式,“即時交流的社交溝通”屬性與“方便快捷的移動直播”結合或許將成為今后直播平臺的發展方向。
3)成為新聞報道“第一線”。直播不需要太高技術含量和專業積累,可操作性強,因此,在移動直播時代,尤其是當突發事件來臨,現場的人們都可能成為“一線記者”,向網友直播此時此刻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微博、微信開啟了“人人即媒體”的傳播時代,而直播的誕生,更是強化了這一傳播新格局。
4)結合VR等新科技,呈現形式更加創新。有專家預測,2017年將是VR爆發的一年,而視頻則將成為VR技術最能大施拳腳的領域。利用VR技術,電影、演唱會、會議等的直播,都能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樂視就嘗試了VR直播,或許在將來,VR直播將發展為直播獨特的平臺優勢。
6 結束語
從悄然興起到街頭巷尾都熟悉,直播的發展也不過短短幾年。而這短短幾年里,直播已經從上傳個人小視頻的1.0時展到了“隨走、隨看、隨播”的3.0移動直播時代。從直播用戶數的迅速增長、直播內容的日益豐富、直播涉足領域的日漸廣泛等種種現象都可以看出,人們越來越認同這種新興的傳播形態了。
與其他的傳播方式相比,網絡直播平臺開放,進入門檻低,傳播和互動都很及時,并且有相當高的真實可信度,這些優勢讓直播在名人形象塑造、企業營銷、新聞傳播等方面均得到發展。但直播內容的亂象,監管機制的缺失,直播分類窄導致的用戶群體不全、優質內容的生產和發掘的困難等問題,都制約著直播行業的發展。
在未來,我們可以期待,解決了以上問題的網絡直播,結合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網絡直播能夠以一種更加好的姿態迎接屬于它的時代。
參考文獻:
[1]陳潔.網絡直播平臺:內容與資本的較量[J].視聽界,2016(3):63-67.
[2]黃藝.泛娛樂化時代網絡直播平臺熱潮下的冷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106.
[3]金俠飛.我國網絡直播平臺可持續發展方式探究[J].科技傳播,2016(6):89,101.
[4]張旻.熱鬧的“網紅”:網絡直播平臺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記者,2016(5).
推薦閱讀:網絡直播下出版業的營銷模式與創新
這篇營銷管理論文發表了網絡直播下出版業的營銷模式與創新,網絡直播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新的文化態勢,論文分析了“直播+出版”的現狀和營銷優勢,并對其創新發展提出可行建議,出版機構可以使話題持續發酵,進而提升受眾對出版品牌的認知度。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