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質量管理理論,工程進度是工作質量在時間維度的體現。在對巴基斯坦SK水電站項目現場調研的基礎上,將“5MIE”分析方法和因果分析方法應用于隧洞工程施工進度的影響因素分析中,系統(tǒng)梳理并總結出影響SK水電站項目隧洞工程施工進度的主要因素,識別出隧洞工程施工進度的管控要點。研究成果可對我國水電行業(yè)工程承包和海外投資企業(yè)更好地實施隧洞工程進度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隧洞工程;質量管理;施工進度;“一帶一路”倡議;SK水電站;巴基斯坦
1 工程概況
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也為我國從事國際工程的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新的市場和發(fā)展機遇。以電力行業(yè)為代表的境外項目投資市場已經成為各大國際工程和投資企業(yè)競相爭取的領域,在南亞、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地區(qū),越來越多的水電獨立發(fā)電廠(IPP)投資項目中出現了中國企業(yè)的身影。而大型水電項目一般用地面積大、地下工程多、建設周期長、工期風險大,在約定的工期內實現商業(yè)運營成為投資人在項目建設期最為核心的目標之一[1-2]。
巴基斯坦SK水電站項目是中國葛洲壩集團在境外首個綠地開發(fā)的水電投資項目,也是“一帶一路”倡議先行的“中巴經濟走廊”首批清單項目。項目由葛洲壩集團控股投資,以“投建營一體化”模式開發(fā)建設,是集葛洲壩集團優(yōu)質資源重點打造的標桿工程。項目位于巴基斯坦開普省昆哈( Kunhar)河流域,距首都伊斯蘭堡約256 km,電站布置4臺單機容量為221 MW的沖擊式水輪發(fā)電機組,多年平均年發(fā)電量32億kW·h。該電站項目為高水頭、長隧洞引水式電站,戰(zhàn)線全長約30 km,引水隧洞長約23 km,建設期為72個月。引水隧洞工程為控制項目總工期的關鍵線路工程,因此控制引水隧洞施工進度成為確保項目按期投運重點工作。
本文結合巴基斯坦SK水電站項目工程實踐,將全面質量管理理論應用于進度管理過程中,從人、機、料、法、環(huán)、管6個方面系統(tǒng)分析影響地下隧洞工程施工進度的主要因素,進而把握住對隧洞工程施工進度的管控要點。
2 項目情況介紹
(1)引水隧洞布置。SK項目引水隧洞起點與大壩上游進水口末端相連,終點與調壓井相連,隧洞斷面為內圓外馬蹄形,斷面直徑為6m。勘察預測圍巖情況以Q2、Q2a類圍巖為主,Q3、Q4類圍巖次之,局部為Q1、Q5類和Q6類。隧洞采用鉆爆法開挖,沿線布置9條施工支洞。調壓井至主廠房為兩條呈3級臺階狀布置的壓力鋼管,沿線布置2條施工支洞。項目引水系統(tǒng)一線總計布置11條施工支洞。
(2)項目管理難點。SK項目引水隧洞戰(zhàn)線長,其施工周期直接影響整個項目的發(fā)電工期,沿線支洞數量多,地形條件復雜,跨越多個地質斷層,大大增加了建設期施工管理的難度;加之項目前期征地工作啟動較晚、地質勘查深度不夠、施工準備期較短,給后期項目實施帶來較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好建設過程中的進度管理工作成為項目管理的重點和難點。
3 現場進度調研
為理清進度管控思路,緊抓主要矛盾,投資方、項目公司和承包商共同組建了1個進度檢查和推進專項工作組,對項目現場進度現狀開展了專題調研,力求找到影響進度的主要原因,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管控措施并督促落實。經工作組現場調研,發(fā)現存在如下問題。
3.1 共性問題
(1)施工用電。電力供應問題是制約引水隧洞一線施工的瓶頸,項目配套建設的重油電站已投產運行,但配套11kV/33kV臨時輸電線路未能及時完工,導致電力供應不夠穩(wěn)定,各支洞電動空壓機無法充分投入使用,無法保障鉆機和噴混凝土設備施工用氣,進而難以滿足洞挖工程高強度施工需求。
(2)施工設備。施工設備數量不足,關鍵的柴油發(fā)電機和柴油動力空壓機老化嚴重,故障頻發(fā),對現場連續(xù)施工造成較大影響,重新采購柴油發(fā)電機和柴油動力空壓機到貨時間與11kV/33kV臨時輸電線路完工時間接近。從經濟上考慮,是否新購設備問題使承包商難以決策。
(3)施工管理。隧洞專業(yè)分包商作業(yè)人員熟練程度不足,鉆爆工程作業(yè)未能嚴格遵守施工方案和工藝工法,導致爆破效果不佳,超挖現象嚴重,補炮較多,各施工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耗時均超過合理時間。
(4)社會環(huán)境。現場調研期間恰逢穆斯林齋月,巴籍員工在05:30-14:30工作。軍方安保要求嚴格,現場沒有建設營地設施的工作面,不準延長施工時間。
(5)自然環(huán)境。項目現場海拔高,冬季降雪量較大,當年冬季降雪超過正常年份,積雪厚、氣溫低,對項目正常施工造成較大影響。
3.2 具體問題
SK項目工程各部位具體問題見表1。
4 進度影響因素分析
4.1“5MIE”分析
根據質量管理理論,造成產品質量波動的因素主要有6個:①人( Man)。操作者對質量的認識、技術熟練程度、身體狀況等。②機器( Machine)。機器設備、工器具的精度和維護保養(yǎng)狀況等。③材料( 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等。④方法(Method)。加工工藝、工裝選擇、操作規(guī)程等。⑤測量(Measurement)。測量時采取的方法是否標準、正確。⑥環(huán)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溫度、濕度、照明和清潔條件等。這6個因素簡稱“SMIE”。在建設項目中,施工進度可理解為在時間維度上的施工“質量”,以上因素中“測量”對于施工進度不適用,而“管理( Management)”是施工進度的重要影響因素[3],因此造成施工進度偏差的主要原因可以類似地從人、機、料、法、環(huán)、管6個主要因素進行分析。
(1)人的因素。管理人員的數量和經驗,技術專家的數量和水平,作業(yè)人員的數量和熟練度,中外員工的搭配比例,人員作業(yè)時間的限制等。
推薦閱讀:水電站工程論文發(fā)表哪里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