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服務性學習是一種在行動和反思過程中進行的經驗性學習,它已成為近年來美國教育改革運動的焦點之一。服務性學習把社區服務作為獲得特定學術目標的載體,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反思精神和公民責任。 關鍵詞:美國;服務性學習;中小學生
服務性學習是學習、服務與教學相結合的一種獨特方式,目前在美國已經成為一項貫穿學前到12年級以及大學教育階段的學習運動。在服務性學習中,學校等教育組織與培訓機構,社會組織緊密聯系,學習從教室延伸到社區,并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時間,比學生通過參與一系列融合個人和小組的活動與服務,反思自己的服務與學習經歷,服務性學習能夠發展和豐富學生真實的知識、實踐技能,以及增強他們終身的社會責任心與公民價值觀、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知識、技能,在此過程中培養對他人的關懷感、服務性學習有效地把學生的知識獲得和不斷發展與豐富聯系在一起。
一、服務性學習釋義
對服務性學習的理解有多種。一般認為,服務性學習是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學策略或者是一種學生學習經驗的補充。它強調把社區服務作為學生學習與掌握技能和知識的一種方式,學生在行動中不斷觀察和認識,不斷進行自我發現和自我反思,除了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外,服務性學習更強調價值觀的養成和增強。“它為學生提供鏡子以觀察自身,提供顯微鏡以審視社會,提供雙倍望遠鏡以探究前景”。
密執安州立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阿登·姆恩(Arden Moon)認為,服務性學習是將服務與內容結構予以統合并進行實施的一種課程計劃。伊勒(Evier,1999)和蓋勒斯(Giles)認為服務性學習是一種經驗性的教育模式,“經驗促進理解,理解促進更有效的行動”。
美國國家實驗教育協會(National Socitety for Expefimentaial Education)對服務性學習的定義如下: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并且在服務過程中對所學的東西進行積極反思的有組織的服務活動。
美國服務性學習委員會最近頒布的《在行動中學習:美國學校服務性學習的力量》的報告指出:“服務性學習與自愿服務是不同的,它是一種把社區服務和學術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用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增強其公民責任感,同時促進社區發展和進步。”
需要指出的是,服務性學習不是一種自愿者的計劃.也不是學術課程的附加,而是課程本身;服務性學習不是用來懲罰學生的服務,也不是只適用于高中與大學,更不是使學生或社區單方面受益,而是使雙方互惠;服務性學習強調的是合作,而不是競爭;服務性學習不是只適合于某一些學科,而是可以在任何學科和任何年齡段的學生中開展,方式可以不同。
服務性學習與社區服務是不同的。服務性學習將社區服務作為實現學生的學術目標的媒介,與學術內容和學術標準相聯系。阿登·姆恩教授認為,社區服務不涉及正規學術性的需要及其任務;社區服務通過學生的自愿努力滿足社區需求,服務性學習也滿足那種需要,但它將那種需要作為審視我們自身、社會和未來的基礎。并且,服務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在現實生活情境中來應用新的已獲得的技能與知識的機會。學生從事的服務對于社區而言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然而,我們應明確,只有當社區服務適應學校課程目標時,服務性學習才有可能發生,并具有一定的價值。
美國的服務性學習已滲透到各級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在服務性學習中,一般是首先確定一個課題,進行討論,然后分小組到社區服務一段時間,最后描述整個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教育改革服務性學習聯合會(Alliance Service- learning in Education Reform)認為服務性學習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預備——學生在他們的社區中發現問題,并制定適應社區需要的發展計劃;
(2)合作——來自于社區團體的學生與當地社區形成伙伴關系,共同解決社區問題;
(3)服務——學生實施有助于社區發展的服務性計劃;
(4)課程統合——學生為解決社區問題而運用在學校里掌握的知識;
(5)反思——學生花費一定的時間對所從事的社區服務性工作進行思考、討論,并進行歸納、總結,最終形成文字材料。
二、服務性學習的歷史發展
美國服務性學習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學”的思想、早在1915年,在阿巴拉切亞就出現了工作、服務和學習相結合的兩年制或四年制的民間大學。20世紀三四十年代,為改善經濟蕭條的困境,美國決定提供受教育機會,要求學生畢業后以服務社會作為回報。人們發現,學校不是社會的“孤島”,大量的社區活動能夠不斷地滲透到青少年的學習活動之中。20世紀60年代,服務性學習被首次提出,在接下來的十年里,各種志愿服務組織和團體從地方擴展到全國,參與人數迅速增加。
1979年,美國國家服務性學習中心成立,并提出三條基本原則。20世紀80年代以后,美國教育界掀起了服務性學習的熱潮,服務性學習在全美得到普及,教育界已經開始探索各種服務性學習模式。正是因為意識到服務性工作計劃的內在價值,美國的決策者、立法者及教育者才全方位推進丁地方、州和國家層次的計劃。
美國政府1990年頒布的《國家和社區服務法案》(The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 of 1990)和1993年克林頓總統頒布的《全美服務信任法案》(The National Service Trust Act of 1993),均以法律形式確定了服務性學習的地位和發展趨勢。
在美國各州和地方學區的推動下,服務性學習運動已經從教育的邊緣發展成為教育的主流。從1984年到1997年,參與服務性學習的中小學生從90萬名上升到126萬名。 1999—2000學年,在349所接受調查的大學中,有71.2萬名學生參加了服務性學習,有12.2%的教師提供服務性學習課程,有9%的學校把服務性學習課程作為畢業的要求。美國服務性學習委員會2001年的報告指出,2000—2001學年,美國參與服務性學習的中小學學生超過了130萬。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發和實施服務性學習項目的專業人員與州和地方認證機構合作,把服務性學習納入教師教育改革之中。其具體做法是:
(1)建立能夠培養高質量服務性學習教師的課程體系。
(2)教師和教師教育機構(大學和學區)之間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3)對教師教育項目重點使用“教學對話”和“認知訓練”的方法,尤其注意以反思性實踐為重點的服務經驗的現實性和背景性。
(4)要以長期培訓代替短期培訓。
1993年,為了探討發展美國服務性學習教師網絡的可行性,在一次由大學校園協作組織召集的會議上,首次提出要編輯一套關于服務性學習與教師教育的叢書。除了公立學校提出的項目外,一些大學和學區的教師教育項目也開始將服務性學習納入教師教育中,力圖將服務性學習項目與知識淵博的教師、提供支持的管理者、見多識廣的社區成員和真正從事服務性學習的學生結合在一起,并力圖以長期培訓代替短期培訓。 三、服務性學習的目標與價值
當今的美國學生正日漸脫離社區,失去了公民責任心,服務性學習有助于學生重構公民責任。服務性學習促進學生在連接理論與經驗、思考與行動中學習,通過有意義的與必需的在社區的直接服務,滿足尚未實現的需要,使學生有能力幫助他人,奉獻自身,并與他人建立關愛的關系。經濟學家杰里米·瑞佛肯(Jeremy Fifkin)聲稱,“服務性學習可能會成為21世紀解決社會問題的主要方法”。
服務性學習的目標主要包括:
(1)給學生提供一個更為豐富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了解學術科目與現實世界的關系;
(2)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幫助學生了解如何做事,為學生的職業選擇提供幫助;
(3)增強學生對于自身學習的責任感,并具備履行公民職責與權利的能力;
(4)向學生揭露社會的不適當、不公正問題,并幫助學生正確處理這些問題;
(5)給學生提供跨文化學習的機會。
服務性學習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現實社會問題和需要結合起來,既促進了學生的智力發展,又提高了學生的公民參與意識。同時,服務性學習不用打破學習的嚴密性和學科性,就能夠提供給學生盡最大努力學習的理由,使學生積極參與服務計劃,既達到服務社區的目的,又讓他們形成了更高的學術成就目標。在服務性學習中。學生會分析社區和社會,了解社區的演變歷程。他們會與無家可歸者緊密聯系,還會與上代人密切交往。除了參與服務性工作本身以外,學生們通過這種計劃能夠發展多種能力。
學生在服務性學習中.可以洞察社會特征,解決社會問題。學生參與服務如建筑改造、健康看護、環境保護、鄰里聯系等,能夠使學生服務于社區,通過服務經歷進行反思,能促進對學科的學習,并為公共健康、社區工作、城鎮計劃等作出貢獻。研究表明,參與服務性學習的學生,其社會責任感、交往及學業能力等都有所增強。有94%參加服務性學習的學生認為,服務性學習教會了他們怎樣與同伴和老師相處得更好,怎樣在一個集體中工作得更好;幫助他們了解了社會,并知道怎樣使它變得更好。
姆恩說:“我們的文化缺乏對年輕人進行公民相互依賴和個人責任心的養成性教育。服務性學習為中小學生開啟了跨學科課程學習的大門,并給他們學習生活技能(如團隊工作)提供了機會。”服務性學習對于學生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學術成就、公民責任心的發展以及職業拓展具有積極的影響。學生通過服務性學習,可以實現自我價值,他們對于社會問題和社會需要具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對社會文化更容易接受。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