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平均受教育年限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受教育程度,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提高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方面具有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概述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定義與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指出我國平均受教育年限的現狀與不足,總結職業教育在提高我國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上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礎上提出職業教育在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上的新舉措。
關鍵詞 職業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高職擴招
《職業教育》以“加強教育理論研究,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為辦刊理念,堅持為“職教理論導航”,努力成為“職教研究園地”,以“面向中等職業教育未來,體現中等職業教育特色”為辦刊特色。
2016年9月發布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8年。2019年1月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平均受教育年限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受教育程度,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提高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定義與計算方法
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某一特定年齡段人群接受普通教育和成人學歷教育的年限總和的平均數。平均受教育年限可以用來衡量某一群體總體的受教育水平,反映某一群體人力資源的總體水平,在國際比較中也可以作為國家間受教育水平差異的主要衡量指標。
平均受教育年限Y- 可以用公式表示為:Y-=E/P,E為某一人口群體中每個人的受教育年限之和,P為該人口群體的總人數。在實際工作中,為簡化計算,也便于不同年度間的比較,E的數值一般采用將各種文化程度的人口乘以相應受教育年數,再將各個乘積相加的方法來計算,即表示為:E=∑Pi Ei ,Pi為具有i種文化程度的人口數,Ei為具有i種文化程度的人口受教育年數系數,i可根據學制確定。這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公式進一步可以表示為:Y-=(∑Pi Ei)/P。
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計算方法主要有學制年數法、實際調查法和固定系數法三種[1]。學制年數法將學制年數視為受教育年數,對存在的學制差異忽略不計,也不考慮畢業和肄業等狀況,容易高估人口受教育年數的實際值,計算結果是一種未來理想值。實際調查法以受教育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實際調查結果為系數,不包括非全脫產教育,可能會低估人口受教育年數的實際值。固定系數法以學制為基礎設定固定系數,將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分為畢業、肄業和在校等幾種情況,為受教育年限的計算設定一套固定系數,其計算結果介于學制年數法和實際調查法之間。
以上三種方法各具特點,在目前的實際工作中,一般使用學制年數法來計算平均受教育年限。因為平均受教育年限這一指標容易受到歷史、人均壽命、教育體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數值的變化也比較緩慢,對當前教育制度變化的反應滯后和不靈敏,所以國際上又采用預期受教育年限這一通用指標。
預期受教育年限是指個體進入學歷教育體系可預期獲得的教育年數,主要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教育發展水平下學齡兒童預期可以接受學校教育的年限,是評價教育成就和教育發展水平的國際性通用指標。預期受教育年限的計算方法是求學歷教育各年級凈入學率之和。這一指標由當前入學率決定,對當前的教育狀況反應靈敏,其數值變化也較為迅速。
一般認為,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要靠長久的積累,其基本來源是各級學歷教育。只有提高各級教育的入學率,即提高預期受教育年限才能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兩者成正相關關系。預期受教育年限容易在短時間內得到提高,呈現出不斷增長的單調遞增形態,但是平均受教育年限因為涉及到龐大的人口群體,所以它的提高要緩慢得多,年增幅度也要小得多[2]。
二、我國平均受教育年限的現狀與不足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據,我國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982年為3.97年,1990年上升為4.20年,2000年提高為6.16年,2010年達到了7.01年。據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目前我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過13.3年,相當于大學一年級水平。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3]顯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為38788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為26779人,文盲率由6.72%下降為4.08%,反映出我國在提高國民受教育程度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但總體來看,我國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主要表現為:我國國民整體受教育程度偏低,中、高層次人才匱乏,城鄉間、地區間、性別間受教育水平尚存在較大差異。
我國6歲及以上人口中,未上過學的占5.0%,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占28.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1.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5.0%,大學專科文化程度的占5.5%,大學本科文化程度的占3.7%,研究生文化程度的僅占0.3%。75.4%的人口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整體受教育程度偏低。
我國人口比例男性占51%,女性占49%。其中未上過學的,男性占28.2%、女性占71.8%;小學文化程度,男性占47.1%、女性占52.9%;初中文化程度,男性占53.8%、女性占46.2%;高中文化程度,男性占55.7%、女性占44.3%;大學??莆幕潭?,男性占53.7%、女性占46.3%;大學本科文化程度,男性占55.3%、女性占44.7%;研究生文化程度,男性占56.8%、女性占43.2%。男性在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均超過了女性,而女性未上過學的人口比例比男性高近44個百分點。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