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雖然語感教學已經是語文教育中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其教學成效并不顯著,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文章通過分析小學教育階段語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研究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以期抓住小學生語感培養的最佳時期,提高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能力。
劉成韻, 學周刊 發表時間:2021-08-13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語感教學
時代的不斷發展愈發凸顯語文文化功底的重要性。 語文語感教學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把握小學教育階段這一語感培養的關鍵時期, 認識到傳統語感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核心素養為教育指導理念,培養和鍛煉他們的語言感知和認知能力,夯實他們的語感基礎,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語文理論知識,培養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同時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成效。
一、當前小學語文語感教學的現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我國教育領域也在不斷進行教育理念的改革創新, 把學生的素質教育當作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 但傳統應試教育和灌輸式教育模式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根深蒂固,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語感教學不夠重視,還是把學生的成績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 致力于追趕教學進度,應對考試。 教學中反復講解文章結構及段落大意,無暇顧及語感教學,把原本活潑靈動的語文教學內容搞得僵硬枯燥,壓抑了學生的語感培養及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
二、小學語文語感教學的重要意義
語感是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 涉及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和情感等多種實踐活動,是對言語作品做出的一種直覺性判斷和感受。 語感教學通過學生對語言作品的主觀積極的意會和領悟, 不斷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使他們的精神得到升華。 小學教師要充分抓住語感教學的這一先進性和教學優勢,結合小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巧妙設計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能力,使其感受文學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語感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通過文本閱讀培養語感,踐行核心素養
文本閱讀是培養小學生語感能力的基礎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要多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字詞句的朗讀訓練,在學生熟悉掌握字詞讀音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對句子和全文內容的理解把握朗讀的音調, 正確處理文章的閱讀停頓。 通過文本閱讀培養語感,首先需要理解課文和句子內容,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了文章語句內容和主題思想, 才能讓學生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培養語感。
比如,在學課文《觀潮》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文本閱讀的過程感知文本內容,以及作者利用文字、語句傳遞出的思想和感受。有對錢塘江大潮洶涌澎湃的聲勢的震撼,也飽含著作者對祖國壯麗河山的贊美。 教師幫助學生在理解文本的主題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掌握課文中的停頓、語調,并從一些關鍵詞句中感受語感。 從剛開始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是一條白線,到后來白線逐漸變粗拉長,然后形成翻滾的白浪,進而是高達兩丈的水墻,其中的“一條白線”到“兩丈多高的水墻”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使觀潮者感受到大潮的來勢洶涌和雷霆萬鈞。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可以把一些關鍵的詞空出來讓學生填空, 利用填空和給一些關鍵詞涂色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和理解,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強化對學生的語感訓練。
(二)通過科學的閱讀方式,培養小學生的素養和語感
1.利用閱讀思考能力的培養,提升小學生語感。 小學語文語感教學效果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個積累培養的過程。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語感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是衡量學生語感水平的主要標準。學生對文章的把握和感知能力,是領悟文章主題和思想的重要環節,如果閱讀思考能力缺失,就會使語感培養失去支撐。
認識到閱讀在小學語文語感教學的重要性, 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設計一些基礎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加強閱讀思考,幫助學生逐步接受并適應閱讀情境, 進而全面提升閱讀思考的理解和感知力,敏銳地把握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
例如,在學習閱讀《蝙蝠和雷達》這篇文章時,可以先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設計問題,“蝙蝠是怎樣在漆黑的夜里避開障礙物,暢通無阻飛行的,它的哪些身體器官對它的飛行起著保障作用, 對蝙蝠的研究給飛機的安全飛行帶來了怎樣的啟發? ”讓學生帶著問題邊閱讀邊思考,加深了學生對文章內容框架的理解,提高了他們的整體感知能力,還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效地積累與建構。
2.科學朗讀培養語感,踐行核心素養。 大聲朗讀是小學生語感培養的主要方式之一, 教師要利用好這種語感訓練方法和形式,尋找各種朗讀篇目,豐富學生的文本資源,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訓練。 在朗讀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強化他們對于朗讀節奏、停頓、語氣語調和情感的把握,尤其要重視并加強重音和語調的練習,嚴格要求學生的朗讀效果,避免他們在朗讀中出現破音和斷錯句的錯誤,這些都是小學生語感培養中需要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
在早讀課上我們經常發現,有的學生讀書跟唱書一樣,沒有節奏,沒有合理斷句,更無從談起抑揚頓挫,這種不良閱讀習慣不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語感的養成。 所以教師要通過細心觀察及時糾正學生存在的這些問題, 使學生能夠正確閱讀,科學朗讀,通過熟讀、深思培養他們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從而達成語文教學目標和任務。 學生通過抑揚頓挫的范文閱讀,和作者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強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使他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讀過程中升華思想。
如學習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可以讓學生先通讀全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然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同樣是十二三歲的年紀,面對修身課上校長的提問,學生的答案大多是關于個人和家庭的榮辱而做出的奮斗和努力, 唯有少年周恩來心懷天下, 認識到中華民族的興盛崛起才是中華同胞安居樂業的有力保障。
3.朗讀實踐活動,培養小學生語文語感。 文本閱讀和朗讀活動并不是培養小學生語感的唯一方式, 教師完全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提升他們的語感。 在日常教學中,通過組織各種演講比賽、朗讀競賽、講故事活動等形式融入語感教學,讓學生通過比賽訓練的過程感受不同主題、 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對文本語音語速和語調的不同要求, 在實踐中讓學生的語感得到培養和提升。教師可以在班級內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指定課本中的《呼風喚雨的世紀》《延安,我把你追尋》作為比賽的必讀文本,用抽簽的方式決定小組的朗讀文章。然后小組內進行首輪篩選,推選出一人參加班級內的比賽。 分組練習的過程, 既可以考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可以鍛煉組員的協作能力,讓學生在讀與聽的過程中找出差距,取長補短,在相互交流和評比學習中同步提升語感表達能力。
(三)通過感知作品的語言和文學魅力,提升小學生語感
教師帶領學生深入到作品中, 把握其時代內涵及精神內涵,更有助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讀懂作品,感受作者的語言美,學生語感及審美素養也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提升。 利用古詩文作為素材開展語感教學,通過仔細推敲詩中的字句,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和素養。通過詩句和詞的比較和揣摩,學生對古詩文有了更深的理解,既能夠感受到作者描繪的意境, 也能使學生認識到恰當合理的詞語運用可以增加遣詞造句的生動性, 學生對文章的語感也有了更好的把握。
(四)利用寫作練習,提升學生語言認知力
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 培養語文語感的最好方法是加強寫作練習。通過持之以恒的寫作鍛煉,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的閱讀和感知力獲得提高, 也奠定了寫作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教師在日常寫作教學中要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合理選擇寫作素材,把作文教學當作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路徑, 使學生的語言感知力和把握力得到同步提高。 另外, 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和運用能力在這一過程中也得到了培養。 可以景物為題,要求學生進行細膩的描寫。 在學生作文的過程中,運用自己對語言的把控能力,描述和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情感和對景物的感知能力。在反復的寫作訓練中,使學生熟練掌握語言的運用、表達和感知能力,便于其能得心應手地應付各種體裁類型的作文寫作要求。
(五)通過合作探究方式培養學生語感,提升核心素養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小組內合作探究、互相促進,可以利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合作探究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感。在師生間和學生間的互動中,可以進行聽說讀寫的知識積累和語感練習。在課文的朗讀練習中,引導學生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全面認識和熟練朗讀課文內容, 仔細觀察學生在閱讀和語感培養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利用范讀方式引導學生在朗讀通順的基礎上,準確把握朗讀中的語調、重音和停頓。 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提升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促進核心素養和語感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是學生整個求學生涯的學習基礎,語文語感教學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運用起著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小學語文教師要抓住培養學生語感的黃金期,利用閱讀教學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感;通過對作品的深入了解,尤其是把古詩文作為語感教學的重要素材,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和鑒賞審美能力; 利用反復的寫作練習,培養學生對語言的認知和熟練運用能力。 并在培養提高學生語感的同時,幫助他們牢固掌握語文文化知識,培養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成效。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