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理念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下衍生的產物,也是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矛盾的有效方式。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及城市的擴張,使得人們在追求經濟建設的同時,也越發關注交通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并意識到只有交通發展與自然和諧共處,人們才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本文通過對綠色低碳時代現代城市交通規則措施進行分析,以期我國可持續發展觀得以更好的貫徹落實,為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關鍵詞:綠色低碳,現代城市交通,規劃措施
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促使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而汽車則作為較為普遍的代步工具,廣泛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然而,汽車在帶給人們出行便捷享受的同時,也為生態環境與城市交通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而霧霾、酸雨、溫室效應等消極影響均與城市日益繁榮的交通現況呈正相關。此外,城市交通規劃不當造成人們出行不便也是嚴重制約現代城市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為了使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降低碳等有害物質過多消耗對大氣所造成的嚴重污染,“綠色低碳理念”作為實踐可持續發展觀的重要理念,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由此可見,為了緩解生態與人們生活發展之間的矛盾,分析現代城市交通規劃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1分析我國現代城市交通現況
①我國當前城市交通結構形式缺乏豐富性。在城市中小汽車、公共汽車、摩托車、自行車是出行主要形式。雖然,人們出行方式選擇種類較多,但是屬于綠色低碳理念的交通結構仍屬少數,因此呈現交通結構單一的現況;
②城市交通規劃與城市發展需求不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城市化建設腳步逐漸加快,而交通建設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程,并不能在短期內實現全面、合理以及系統的交通網絡,加之可供道路規劃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少,致使城市交通規劃建設并不完善,且成為阻礙綠色低碳理念下現代城市交通建設的重要原因;
③城市居民對綠色低碳理念缺乏深入認識。雖然,我國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已有很長時間,但是人們的認知還基本停留在廣告宣傳的認知上,對于大多數城市居民,實踐綠色低碳出行理念的人群仍為少數,嚴重影響城市交通優化建設的良性發展[1]。
2概述綠色低碳理念下的現代城市交通規劃措施
核心綠色低碳環保理念之所以成為當今社會交通規劃建設的中心思想,是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城市化建設進程的深入發展,導致道路擁堵現象嚴重,而汽車使用數量急劇增多,使得燃油廢氣成為大氣變暖、酸雨以及霧霾等惡劣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設綠色低碳的現代城市交通規劃措施的核心在于倡導低碳城市、低碳交通、低碳社會、低碳經濟等低碳生活概念,促使可持續發展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具體落實,為城市交通合理規劃的貫徹落實提供前提基礎。
3通過構建綠色低碳理念的城市交通目標實現優化交通規劃目標
①明確城市交通與環境目標。交通對環境有直接影響,因此在落實綠色低碳城市交通建設目標時,應充分考量汽車噪聲、尾氣、燃油等指標對環境的影響,促使交通規劃建設在該目標下可以有效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②明確城市發展與交通目標。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的逐漸加快,從而使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同時,為交通規劃帶來了極大的負擔,這就要求城市交通要通過合理規劃,調整交通路線與發展格局,使得交通線路更加優化,且符合城市發展需求,提高道路運行效率、提升人們出行舒適度、減少交通網絡的負荷;
③建立公共交通目標。通過優化建設公共交通系統,提高公共交通管理能力、使用效率、設施完善程度以及人們使用公共交通的觀念,促使公共交通成為人們最佳代步工具,為實現綠色低碳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規劃奠定堅實基礎;
④樹立非機動車交通發展戰略目標。自行車、步行均是有效緩解交通污染壓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國應積極建設步行與自行車通道,為選擇此種出行方式的人們提供前提條件,使得人們愿意選擇非機動車作為出行方式[3]。
4探析綠色低碳理念下現代城市交通規劃對策
4.1升級優化城市交通結構
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公共交通作為綠色低碳出行理念的有效形式,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應堅持以公共交通為交通結構主體,從而高效落實可持續發展觀下城市交通規劃建設核心內容,而另一個可行性較高且可以提高交通使用效率的策略則為合理控制小汽車的使用,促使城市交通結構得以優化。為了使人們對綠色低碳理念下的現代城市交通規劃,可以有更高的認可度與參與熱情,使得城市交通體系在人們的共同努力下達到綠色環保、節能降耗的目標,城市道路交通結構在優化設計時應以人性化、方便快捷、安全可行等“以人文本”的優化方針來指導實踐工作[4]。
4.2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網絡
公共交通作為承載人數多、綠色節能的交通運行方法,應作為落實綠色低碳城市交通體系建設的“骨架”,在減緩城市出行壓力的同時,達到城市交通體系節能降耗的目的。在公共交通網絡中應積極建設地鐵、輕軌、公交、出租車運行網絡等公共交通,而城市則應依據自身交通特點與城市分布等客觀因素,通過構建公共交通網絡,實現各個區域內交通優勢的互補,促使城市的共同交通網絡就有高效、便捷以及安全等優勢,為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網絡奠定基礎,使得人們的出行因系統化交通網絡而更加快速、舒適。
其中公共交通網絡主要有混合型、環形、棋盤型以及輔線型等,而軌道交通線路則主要有切線、支線、放射線、徑向線以及環線等形式構成,其中當前城市軌道交通布設較為常用的形式為放射線型,促使公共交通網絡更具方便、快捷的優勢。然而,放射線型道路建成規劃在較為繁華的地區卻具有一定的建設局限性,因此各個城市在建立健全的公共交通網絡的時候,仍應以城市本身屬性與環境特征為依托,促使交通規劃建設更為科學可行[5]。
4.3建設綠色交通運行體系
所謂交通體系是指組成城市交通出行主要形式的交通出行模式,介于城市交通體系不同,使得在城市中各個形式的出行比例存在差異,因此為了使城市可以更好的落實綠色低碳的交通體系,應通過調整城市居民出行結構來具體實踐。在當今出行方式中,屬于綠色低碳理念范疇的有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輕軌、地鐵以及節能型車輛均符合綠色交通運行需求的出行方式。由于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具有占地面積小、環境污染較少以及低能耗等優勢,因此只有將這一部分出行方式的比例進行高效調整,才可以實現建設綠色交通運行體系的暢想。為了實現交通運行體系的有效調整,城市建設綠色低碳交通體系時也有許多優秀成果。其中,BRT快速公交、動感單車以及建設自行車專用車道等項目,均成為有效推動綠色交通建設的強勁力量[6]。
4.4實踐綠色交通規劃評價措施
城市交通綠色出行是惠及民生的大計,雖然制定總體規劃與落實交通建設的是國家有關部門,但是真正得以實踐、體驗以及感受交通規劃策略可信性與科學性的主要人群,仍然是廣大城市居民,因此綠色低碳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規劃措施應啟動“評價”措施,并以人民群眾為評價主體,面向群眾廣泛吸收實踐性意見,促使城市交通規劃更具實效性。綠色低碳型城市交通規劃評價標準作為指導人們施行評價的主要原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①評價準則。雖然,在綠色低碳理念下的交通規劃應秉持環保優先的思路進行評價,但是交通的現實意義具體仍應放在出行便捷與優化建設上。為了將交通現實意義與綠色低碳理念有機融合,促使評價準則應圍繞環境保護、交通功能、綜合效益這三個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定;②評價具體內容。
秉持“以人為本”的規劃理念,在進行評價時應將受眾對綠色交通系統的滿意程度為首要評價內容,其次為綠色交通承建比例、節能降耗成效等方面。由此可見,實踐綠色交通規劃評價措施不能僅憑綠色環保型交通規劃建設數量,應從出行舒適度、居民滿意度以及減碳節能收效等具體內容,進行系統性品評,充分發揮人民大眾的能力,網羅各個層面的建議,促使城市交通規劃更具成效[7]。
5結束語
綜上所述,綠色低碳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規劃作為惠及民生的項目,應通過設置合理的城市交通規劃目標、升級交通結構、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網絡以及實踐綠色交通評價等策略,促使現代城市交通規劃建設可以得到有效落實,為實現城市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君,劉尚俊.綠色低碳理念下現代城市交通規劃措施分析[J].生態經濟,2017,33(2):54~57.
[2]周揚.低碳出行的住區布局形態研究[D].東南大學,2015.[3]張洪文.綠色、低碳理念在交通領域應用初探[J].低碳世界,2017(2):221~222.
[4]趙栗.基于綠色低碳理念的現代廣場景觀設計研究———以南京西安門廣場為例[J].建筑•建材•裝飾,2015(7):154,156.
[5]潘欣欣.探析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現代城市交通規劃[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36):3.
[6]李俊祥.現代城市交通規劃策略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2).
[7]劉明.新時期城市交通規劃工作的開展實踐及思考[J].現代商業,2015(8):135,136.
相關閱讀:城市規劃工程師職稱論文投稿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