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產實習是機械類專業本科生的重要實踐課程,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在“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推動下,對生產實習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針對目前生產實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方案,從豐富實習內容,改善教學方法,改進考核機制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進,促進生產實習在新形勢下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生產實習;新工科;教學改革;機械專業;
生產實習是高等工科院校要求高年級學生參加的最重要的實踐實習教學環節,是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獲得工程化訓練不可缺少的重要過程。對于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來說,生產實習既是《機械制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和《機械制造基礎》等機械類核心專業課程的總結和應用實踐,同時也承擔著為畢業設計做準備的任務,是承上啟下關鍵的一環。但是,目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學生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生產過程聯系不夠緊密,導致學生工程能力不足,創新能力也收到限制。基于這個現狀,在生產實習過程中,將學生帶入生產企業,讓學生實地感受企業生產過程或者直接參與進行部分操作,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產進行融合,同時提高對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的理解,強化其工程意識。此外,同時引導和啟發學生加強對項目管理和項目運行等企業運作相關知識和理念的了解。
一、現狀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是一所石油特色鮮明、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和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并設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學校傳統主干專業,其前身是1953年我校(時為北京石油學院)成立時創建的“石油礦場機械專業”,目前已有60余年辦學歷史。機械類本科專業目前為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單位并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機械類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生的生產實習過程中,為了充分體現了學校在石油石化裝備和機械領域的優勢和特色,建設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南陽二機石油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為學生生產實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能夠接觸到車裝鉆機、橇裝模塊鉆機、拖掛鉆機、修井機、測井裝備等先進裝備和機械裝置的生產過程,并且可以學習機加工、熱處理、鑄造、鍛造、裝配等一系列加工生產工藝方法基礎理論,讓學生對石油裝備的制造流程和工藝特點有詳細的了解。
隨著“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推進,“新工科”建設勢在必行。國家對工科類專業人才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目前還存在部分學生對生產實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致使生產實習達不到預期目的。為了掌握未來發展方向,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需要進一步明確課程目標,完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研究和探索,從而改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二、生產實習教學改革,適應新的社會需求
1.豐富實習內容
除了專業知識以外,“新工科”建設強調加強工科學生的國際視野、法治意識、生態意識和經濟意識等。目前,作為機械專業制造類核心課程的生產實習在這些方面的內容還不充分。因此,需要根據新的需求和課程建設要求完善教學大綱,增加要求內容,在課程內容中體現“新工科”思維,增加新技術、新趨勢的介紹,刪減陳舊過時的內容和案例。
通過對教材進行選取,或者在課程內容中引入相關的案例進行講解,或者編寫講義,更多地體現法治意識、生態意識和經濟意識。并把相關問題融入到考核環節中。增加鉆井機、井機修和測井裝備等典型油氣鉆采裝備和機械的使用和維護等內容實習,以加強對相關機械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和操作特點等必要知識的認識,加強學生對相關裝備認識的全面性,不局限于機械結構的認識;增加企業工程管理、生成管理和質量認證體系相關的實習內容,使學生熟悉油氣鉆采裝備企業的運行機制,以便在將來的工作中能更快的適應新環境和需要遵守的基本規則;在理論課堂增加企業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遵循的法律法規、安全生產規范、環境保護規定和措施等相關內容,以增強學生的法制和環保意識,在設計和規劃時能考慮更多因素,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增加行業的發展趨勢,面對新的社會環境企業層面提高生產率的優化手段等內容,增加學生對整個行業的認識,不局限于某個具體的裝備和機械,站在更高層次考慮問題。
2.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機械類學生生成實習安排在大三結束時的暑假期間,這個時間段比較敏感,一是很多學生都開始準備考研或求職,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不穩定狀態,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生產實習學習過程中。二是目前生產實習時間比較緊張,學生還沒有充分適應新的環境實習就馬上結束了,導致很多學生在生產實習過程中以一種參觀的心態來看待,缺乏主觀能動性。
因此,在生產實習過程中應該采取理論教學和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一是在去特定的場地之間,花一到兩節課時間把相關理論知識進行一個導論性的講解,并提出一些工程實際中會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現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實踐的效果。二是部分實踐完成后增加一個以實際工程問題和案例為基礎的小組探討式教學,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提出企業目前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讓學生進行開放式討論,鍛煉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3.改進考核方式,促進學生提高對生產實習的重視程度
目前,生產實習的主要考核標準還是生產實習報告的撰寫。由于對實習報告的理解不是很深入,部分學生的實習報告質量不盡如人意。盡管強調不要寫成流水賬形式,多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想,但最后提交還是日記式的報告。針對這個情況,應該打破傳統的以實習報告加日常表現為主的考核手段。提倡在考核環節中加入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的思考和見解。實習結束前最后半天時間,讓各小組進行報告形式的實習總結,注重提出自己的感想和收獲,特別是新接觸到的概念和觀點。同時,要求學生在實習結束后列舉五個實習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裝備或工藝過程,描述其特點和工作過程,列舉出目前這個設備或工藝存在的問題或可以進一步改進的方面,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杜絕了學生對別的學生的依賴,這樣能真實反映學生對實習的掌握程度。
三、結語
生產實習對機械類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新工科”理念的提出,對生產實習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新的要求,改進和改革措施是必要的。今后的生產實習改革還將不斷深入、不斷發展和完善,使學生能獲得更全面的能力,在機械工程領域內能夠設計針對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參考文獻:
[1]孜力汗,袁姬.新工科形勢下的生產實習與管理模式探索.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18,(08).
[2]陳英,陳黃.“紫金模式”下,緊跟“新工科”的步伐——以紫金礦業學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為例.大學教育,2018,(102):35.
[3]楊叔子,張福潤.創新之根在實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
[4]孔寧,曹李.基于“新工科”理念的機械類本科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改革.中國冶金教育,2018,(188):79.
推薦閱讀:機械傳動期刊審稿發表容易嗎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