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FANSAP-ICE軟件,計算了機翼在不同速度、攻角、溫度和MVD下的防冰熱載荷。經過兩組數據的對比,發現機翼的防冰熱載荷隨速度和溫度的增加和增大;機翼的攻角越接近0°,防冰熱載荷越大;當MVD位于20μm -30μm的某個值時,防冰熱載荷達到最大值。
關鍵詞:防冰熱載荷;機翼防冰;FANSAP-ICE
引
飛機在含有過冷水滴的云層中飛行時,會在一些表面出現結冰現象。飛機結冰會破壞飛機的氣動外形,增加飛行阻力,操縱性、穩定性下降等導致嚴重的飛行事故[1]為了防止結冰現象的發生,必須對部件表面防冰。
在進行機翼防冰系統設計時,需要根據機翼的防護范圍,確定嚴酷狀態點下的機翼防冰熱載荷,從而決定采用熱氣防冰還是電熱防冰,并確定引氣量、功率等參數。其中,機翼防冰熱載荷需要經過機翼外流場計算、機翼水滴撞擊特性計算,然后再根據熱平衡計算得出[2],其大小主要受飛行工況(速度、攻角等參數)以及氣象條件(溫度、水滴直徑MVD,液態水含量LWC等)的影響。
FENSAP-ICE作為一個專門用于結冰計算的軟件,其采用N-S方程求解空氣流場,利用Euler法計算機翼水滴撞擊,得到機翼表面水滴撞擊特性。根據水滴撞擊特性,FENSAP-ICE可以計算出保持機翼表面無冰的最小熱載荷密度(濕態防冰熱載荷)以及保持機翼表面無水的最小熱載荷密度(干態防冰熱載荷)。
本文利用FENSAP-ICE軟件,通過計算某飛機機翼在連續最大結冰條件下,不同飛行速度、溫度以及MVD時的機翼防冰熱載荷,分析了這些因素對機翼防冰熱載荷的影響。從而為防冰嚴酷狀態點的確定提供一定的依據。
1.防冰熱載荷計算模型
本文以某飛機機翼為計算對象,分別取機翼外側和內側的兩個截面Wing1和Wing2作為計算截面,其網格如圖1所示。網格沿展向拉伸一層,長度為1m。
根據圖1中的網格模型,設定不同的參數,進行兩組計算:
a) 當攻角分別-6°、-2.55°、0.9°、4.35°和7.8°時,計算機翼在速度分別為329km/h、410km/h、491km/h和572km/h情況下的防冰熱載荷;
b) 當MVD分別為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和40μm時,計算機翼在溫度分別為0℃、-5℃和-10℃情況下的防冰熱載荷。
2.計算結果及分析
2.1 速度和攻角對防冰熱載荷的影響
外側機翼截面Wing1在各速度下不同攻角的防冰熱載荷計算結果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速度越高,防冰熱載荷越大,同時攻角對于防冰熱載荷的影響也隨之增大。機翼有一定的安裝角,圖中攻角與機翼安裝角相抵消時,防冰熱載荷達到最大值。
2.2 溫度和MVD對防冰熱載荷的影響
外側機翼截面Wing1和內側機翼截面Wing2在各溫度下不同MVD的防冰熱載荷計算結果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溫度越高,防冰熱載荷越大。同一溫度下,隨著MVD增加到一定值時,防冰熱載荷達到峰值。峰值所對應的MVD大小主要受機翼翼型的影響,與溫度的關系不大。一般MVD在25μm到30μm之間時,防冰熱載荷達到最大。
3.結論
a) 機翼防冰熱載荷隨速度和溫度的增加而增加;
b) 機翼自身攻角接近于0°時防冰熱載荷達到最大;
c) 當MVD位于25μm到30μm之間的某個值時,防冰熱載荷達到最大,該值的具體大小與機翼翼型有關。
[參考文獻]
[1] 裘燮綱,韓鳳華合編.飛機防冰系統[M]. 北京: 航空專業教材編審組出版, 1985.
[2] 卜雪琴,林貴平,彭又新,郁嘉. 防冰熱載荷計算的一種新方法[J]. 航空學報,2006,27(2): 208-212.
推薦閱讀:飛機設計工程師職稱論文發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