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保護論文
1蘭溪大水對當地生態環境影響及災后重建工作的分析
1.1蘭溪居民對當地生態環境破壞的認識分析
蘭溪自古便有“三江之匯”、“七省通衢”之稱,據《金華水旱災害志》考證,開國至今,水災發生率為平均每年1.5次。2011年,浙江蘭溪發生了56年一遇的大洪水。環境是人類生存的載體,不論是建造房屋,生產糧食,還是發展經濟,都離不開環境。調研中我們發現,75%的人對當地植被及土壤的破壞表示了較大的擔憂。分析數據后我們得知,許多居民表示洪水中大量的漂浮垃圾將加重當地河流的污染程度,并威脅著當地的飲用水供給。同時,我們就蘭溪居民愿意以何種方法保護生態環境進行了調研,加大宣傳及監管力度依舊是人們選擇的主要方式,另外,約54%的居民認識到了合理利用資源對保護環境的積極作用。
1.2災后重建工作的調查及分析
重建家園永遠是災難過后的當務之急,于是,我們通過問卷及實地考察等對當地的重建工作進行了調研。數據結果顯示,當地的居民積極參與重建工作,有超過91%的人聲明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非常愿意參與抗洪搶險工作,在完成常規救援工作的基礎上也希望相關部門盡量完善抵御洪水的方案,更好地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
2針對調研中所發現問題的分析
2.1蘭溪大水對當地生態環境影響的分析
2.1.1蘭溪大水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
洪水將大量城市垃圾、工廠化學物質、生活污水和農田、林草地等面源污染物沖入河道,導致江河湖庫富營養化、地下水受威脅等一系列水體污染問題。同時,洪水將大量沙土沖入河道,也帶走了原本蘊含在土地中的養分。這不僅直接導致土壤肥力下降,更有可能造成泥沙淤積,使河道堵塞,湖泊容量減少,調洪能力減弱。長時間被水淹沒導致大量植物死亡,流域野生動物被迫逃逸或被淹死,自然環境平衡受到嚴重的摧殘。居民房屋倒塌,農作物減產或絕產,公路、鐵路被沖毀,交通、信息也受到了阻隔。
2.1.2蘭溪大水對當地居民生態保護意識的影響
在過去,由于環境惡化的現象不明顯,生態保護意識的教育不夠普及,居民的生態保護意識嚴重缺乏,他們關注的重點是自我的經濟收益,對具有公眾利益性質的生態環境保護無暇顧及[1]。今年發生在蘭溪的特大洪水,在給當地居民帶來經濟上的沉重損失的同時也促使他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生態保護問題。水災過后,當地居民普遍表達了他們對環境的憂慮,他們也加強了環境與自身關系的思考。加之社會各方面對防洪抗災與保護環境兩者之間密切關系的宣傳,蘭溪居民越來越意識到保護生態的重要性。
2.2對大水過后蘭溪生態環境的整治建議
2.2.1促進觀念改變,重視工藝優化,發展綠色工業
蘭溪是浙江省一個重要的工業基地,紡織業、水泥業較為發達。特大洪水中攜帶的工業污水會對當地的水質造成嚴重的影響。政府應該積極與企業開展對話,提出科學的建議。同時,通過各種途徑,讓當地的企業主了解綠色產業的有關信息,并撥出一定的款項用于扶持環境友好型企業的發展。另外,引進新型環保工藝、改進現有的機器設備、安裝污水處理設施亦對當地環境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2.2.2制定完善政策,保護森林植被,落實災后工作
森林植被減少導致水土流失面積擴大,抵御洪災的能力減弱[2]。因此要大力栽植防洪林、防浪林和水土保持林,充分認識國家林業定位發生重大轉變的意義。同時,相關部門應該做好森林植被的保護工作,嚴防亂砍亂伐,加大打擊力度。針對災后事務,當地政府應該建立一套完備的災后環境整治系統,要深入到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及時地對當地環境受破壞的范圍、程度等進行分析及評估,并制定出相應的整治方案。另一方面,建立一套較為合理的問責制度,將災后重建的責任明晰到相應的部門,更加有效地完成災后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