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現代文學論文
現代文學的寫實小說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魯迅為代表的現實主義文學。由于當時的中國時局動蕩、社會昏暗、民不聊生,所以寫實小說主要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所承受的災難,并對當局的殘暴統治進行了批判,同時剖析了國民性格上的弱點和劣根性。以魯迅為代表的當時諸多文學家用手中的筆作為武器,向當時腐敗無能的政府和人吃人的社會制度進行強烈的反抗,并喚起了民眾的覺醒意識。當代新寫實小說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學現象,新寫實小說同樣將寫作對象放在了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上,通過描寫這些小人物的奔波和辛苦,來展現社會底層民眾的生活面貌。只不過當代新寫實小說并不像現代寫實小說那樣包含作者對敘事的介入,而只是真實地再現人物的生活而已,而將對故事和人物的評判交給讀者。本文將對這兩種不同時代的寫實小說進行對比研究。
一相同的描寫對象
無論是以魯迅小說為代表的現代文學中的寫實小說,還是以池莉、方方、劉震云等諸多小說作家為代表的新寫實小說,都是把寫作對象放在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通過描寫這些地位和身份卑微的小人物的生活狀況,來向讀者還原社會生活的本來面貌。比如在《孔乙己》中,魯迅以孔乙己常去的酒店作為平臺,描寫了常去酒店的形形色色的社會人。雖然光顧酒店的有地主、當官的等有身份、有錢的人,但更多的無疑是類似孔乙己之類的社會普通勞動人民。小說中對以孔乙己為首的普通社會人進行了深入的描寫和細致的刻畫,描繪了孔乙己這樣一個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窮困潦倒的讀書人所接觸到的各種炎涼世態。小說雖然是以孔乙己作為故事主線,但同時還描寫了酒店伙計、力工等同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過著和孔乙己同樣艱難的生活,但卻并沒有對孔乙己表示出同情,反而嘲笑、譏諷這個穿著讀書人標志的長衫卻和短衣幫一樣在酒店外站著喝酒的人,甚至酒店的小伙計也認為孔乙己不過是個要飯的,而對他不屑一顧。最后,當孔乙己被打斷了腿,并寂寂死去也沒有引起人們多少的關注。
而在新寫實小說中,我們同樣能夠看到形形色色的社會人,雖然所處的年代不同,新寫實小說中的人們不用過著像以前一樣艱辛的生活,但同樣為了生計、為了生活去品味各種無奈。池莉的小說《不談愛情》中就描寫了生活的瑣碎和奔波對婚姻的歷練。小說中的男主公莊建飛是一個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的年輕醫生,女主人公吉玲則是一個出身于平民家庭的書店小姐,他們的相遇和相愛充滿了浪漫色彩,但彼此家庭的反對為他們的愛情乃至婚姻籠罩了一層陰霾。雖然兩個人沖破家庭的重重障礙走上了婚姻的殿堂,但婚后幸福的生活卻是那么短暫,之后便是普通生活的反復和瑣碎。在生活的反復磨練中,兩個人最初的甜蜜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為瑣事的無謂爭吵,最終終于因為看球這樣一件小事而引發了兩個人的強烈爭吵甚至要離婚。和前文討論的《孔乙己》一樣,這篇小說同樣是圍繞小說的主人公而展開了對和他們同樣生活狀況的社會小人物的描寫,比如雙方的父母、姐姐、妹妹以及鄰居和同事。相似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他們相似的生活狀況和思維狀況,這些人生活在莊建飛和吉玲周圍,共同形成了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眾生態。總之,無論是現代文學的寫實小說還是當代文學的新寫實小說,都把寫作焦點放到了社會底層人物身上,通過描寫最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來反映作者的寫作思想。
二相異的敘事姿態
現代文學寫實小說深受五四運動影響,強調人文主義,反對封建主義,以改造社會、改造人生為主要任務,被賦予了更多的歷史責任和社會責任。魯迅毫無疑問是現代寫實小說的代表人物,當他還在日本仙臺讀書的時候就意識到,如果國民思想愚昧、精神麻木,那不管他的身體如何健壯,也只能做任人宰割的亡國奴,所以魯迅毅然放棄了學醫,改用文學來改造國民的愚昧和麻木。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從魯迅的小說中看到極強的時局性和社會性,而這也是當時很多文學家的一種主要思想意識。所以,在現代文學的寫實小說中,我們能夠看到作者往往運用更加細致的描寫,刻畫生活在那個水深火熱年代的勞動人民所承受的災難,并且以冷峻的筆觸揭示國民性格中的弱點和劣根,最后對當局者面對外來侵略的軟弱和諂媚進行了譏諷和批判,企圖用犀利的文字喚起民眾的覺醒和反抗。《阿Q正傳》便是一篇典型的批判國民性的現代寫實小說。魯迅筆下的阿Q是一個生活在辛亥革命時期、飽受當局剝削和社會毒害的一個普通農民,他沒有固定的職業,也沒有固定的住所,整天為了生計奔波,流竄于各個場所。阿Q的生活是悲慘的,由于窮,他甚至被財主趙太爺剝奪了姓趙的權利,從此便沒有了姓氏。他沒有老婆,甚至因為向寡婦表達愛意時遭到了毆打,不但賠了錢,還斷了生路。阿Q悲慘的生活源于動蕩的時局和腐敗無能的政府。關于這一點,作者也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對這種人吃人的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但魯迅對阿Q的剖析并沒有局限在此,而是繼續對阿Q所代表的國民性格的弱點進行剖析和譏諷。小說中的阿Q雖然身體上經常受到毆打,但在精神上卻又異常成功,他自己虛構的種種勝利成為他支撐自己潦倒生活的主要動力,這種精神勝利法至今仍然被人們研究和分析。而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代表了當時國民精神中的懦弱、愚昧、不知反抗、幻想幸福能夠從天而降等種種民族劣根性。在魯迅看來,正是由于這種存在于每個民眾思想中的封建蒙昧主義的劣根性,才導致了當時中國國民眾多卻任人宰割、淪為亡國奴的屈辱歷史。現代文學寫實小說的寫實不但真實地再現了那段屈辱的歷史,更為那段歷史做了深刻的注解。和現代文學中的寫實小說不同,當代的新寫實小說只是對生活中的人物進行了真實的描寫,并不摻雜更多的個人感情色彩。所以,我們在當代新寫實小說中,看到的僅僅是一幅幅當代生活中的真實畫面,至于應該以什么樣的情感和態度來看這些畫面,便是讀者自己的事情,作者并不會有傾向性的評論或者指引。如果說現代文學的寫實小說是一部評論片,在向讀者展示生活事實的同時,不斷地指導讀者如何對這些事實進行更加深刻的思考,甚至告訴讀者作者自己看法的話,那當代文學的新寫實小說則是一部紀錄片,只是向讀者真實地再現社會普通勞動者的種種真實的生活,至于該如何看待和評價這些生活以及生活的人,作者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將這種評價的權利交給讀者。雖然沒有評論,但并不妨礙讀者通過作品對生活的思考。讀當代文學的新寫實小說,就仿佛看一面鏡子,每天忙于奔波的人們或許沒有時間停下來品味和反思自己的生活,而新寫實小說則給了讀者這樣一個以宏觀、俯視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忙碌的人生。思考是人類的本能,即使作者不加提示,讀者在讀到某一個情節時也會不自覺地進行思考。所以當讀者通過小說閱讀另一個和自己類似的生活在社會底層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的生命,會自然聯想到自己,并對生活進行反思,這也是當代文學中的新寫實小說區別于現代文學中寫實小說的主要特點之一。新寫實小說的代表人物池莉在《來來往往》中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成功后背叛妻子,和另一個女孩出軌的故事。如果單純來看這樣一句故事梗概,人們自然而然對小說中的男主人公產生鄙夷和唾棄,因為這無疑就是一個當代版的陳世美。然而,當作者以細膩的手法真實地再現了故事中應有的曲折和自然,人們讀過之后便不再單純地以世俗的眼光來看這個故事,而是用心去體會故事中的男主人公甚至女主人公所走過的生活,并從這種真切的體會中去尋找故事的答案。這樣,作者雖然沒有一句評論,甚至沒有一句傾向性的表述,但讀者讀起來卻并不缺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