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科技論文
本文作者:彭未名 單位:武漢化工學院
一
科技時發表軔于15世紀的歐洲,它以其全新的要素———科學技術開辟了真正統一的世界歷史的新紀元。科學技術作為人類認識世界的結晶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作為第一生產力,它一直在歷史上起著巨大的革命作用,堪稱“歷史進步的火車頭”。它不僅推動著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也推動著社會精神文明的進步,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道德的進步。同時,也帶來了人的潛能的極大的發掘和發展。但是,科技時代本身亦包含著嚴重的危機。科學技術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生存和發展的工具,它既可以用于人類幸福的追求和創造,給人類以福祉,也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它既可以正面、積極地作用于社會,也可以負面、消極地影響社會的發展?;谶@種認識,人們普遍認為,要重建人的價值信念體系,把人從受壓制的狀況中解放出來,應對無所不在的工具或科技理性進行批判。對此,教育責無旁貸。“科學與技術必須成為教育事業基本的組成部分;科學與技術必須同一切兒童、青年或成人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以幫助個人既控制自然與生產的力量,也控制社會的力量,并從而控制他自己,控制他所作出的決定和行為。最后,科學和技術還必須幫助人類養成科學精神,因而使他能促進科學而作出的決定和行為。能促進科學而不致為科學所奴役。”人們在沉痛的反思后重新把目光投向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希望通過教育形成人的自主力量,以控制和操縱物質力量,使之不致成為一種“異化”因素去消解、侵獨人的性靈,使得一切受過教育的人都能按照人性的尺度、真善美的尺度去改善世界,使這個世界真正成為屬于人的世界。道德教育的社會目標,就在于培養出千千萬萬個具有道德主體性的公民,這是歷史發展的邏輯必須和最終歸宿。
二
從學校道德教育的視角來看,科學技術以其重大成果和道德意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式、消費方式和價值觀念。其正面影響有:
(一)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民主觀念,以及尊重事實、尊重客觀規律、勇于創新、合理懷疑的科學精神;有助于樹立學生珍惜時間、講究效率、勇于探索的品性。
(二)它對學生的學習方式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以腦力勞動為特征的信息社會,隨著多媒體、互聯網、信息高速公路時代的到來,學生原有的那種單一接受道德知識的學習方式,將被對道德信息的選擇、判斷、補充、整合的自學習和互學習方式所取代。
(三)它有力地改變著學生的生活方式。在科技時代,學生的生活方式呈現出體驗性、教化性、美學性、科學性、靈感性、心理性和評價性等特點。這些特點的出現,將導致學生的生活方式從受控制向自我控制與調節、自我培養和提高的方向轉變。其負面效應主要有:(一)高科技給傳統文化以侵蝕,使傳統文化出現斷裂以致出現對本民族傳統的認同危機。(二)科技發展給社會帶來的高科技產品,易使學生沉溺于“工商文化”的物質追逐與享受之中,其精神本身被技術過程及其產品吞噬了,導致精神價值的缺失、精神目的的實用化和精神領域的“殖民地化”。(三)科技進步在促進各種文明相互交流的同時,也加劇了各種文明之間的沖突。這使學生在強化本民族意識的同時,易產生盲目的“西方崇拜”或激起對他族文明的仇視。
(四)科技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性異化5即非人性6和人的個性喪失。這也使學生趨于平面化、機械化、大眾化、媚俗化,“個別的人已消失于類型之中”,“個人不成其為個人”。在這種情況下,一切都變成機械的操作,每個人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去完成一個個機構的任務———生存方式技術化。于是,人變得越來越片面———個人生存片面化,越來越缺乏靈性———人性沉淪,成為無個性創造過程中的一個個部件———創造力衰退。
三
現代科學技術的雙重效應是一種世界范圍的普遍現象,科學技術的危機實質上反映了人自身的一種危機,這種危機實際上是人的文化危機,是人的生存和發展的危機。要克服這種危機,實現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展這一根本目標,必須對人與社會進行變革,培育現代科技道德文明和人文精神。就學??萍嫉赖陆逃齺碇v,理應包括下列內容:
一、堅持人文精神與科技精神的融合,培養人文素質與科學素養相結合的人才。未來寄托于科技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結合和發揚。學??萍嫉赖陆逃龖e極探尋傳統文化意蘊與現代科技精神之間的聚焦點和契合點,把現代科技成果應用于對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發掘、整理、傳承和遠播,使之得以保持并發揚光大。這樣,既不丟失民族優秀思想道德文化傳統,又融合了現代科技發展的科技精神,可重新確立適應科技時代的價值體系,以對學生的新的道德觀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堅持科技人道原則,培養學生正確的科技觀??萍既说涝瓌t的宗旨是堅持科技發展為人類幸福生活服務。科技觀是關于科技的社會作用的基本觀點和看法,正確的科技觀是科技人道原則在人的素質上的具體體現。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科技觀,才能在實際行動中貫徹科技人道原則。我們應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科技的作用,認識樹立科技道德的必要性,培養真正的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
三、堅持科技生態原則,培養學生的整體科學觀、生態技術觀??萍忌鷳B原則是指科技應成為保護環境的工具而不是破壞環境的武器,必須維護生態平衡,走生態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這一原則,要求學生樹立整體科學觀和生態技術觀。整體科學觀和生態技術觀堅持人與自然、主觀與客觀、事實與價值、真理和美德的統一,是當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四、堅持科技活動的國際合作原則,培養學生的國際合作精神??萍蓟顒拥膰H合作原則是由科技活動本身的特性決定的,科技活動的對象、成果等具有普適性。在當代,科學知識所達到的空前水平的特性決定的,科技活動的對象、成果等具有普適性。在當代,科學知識所達到的空前水平和規模,自然科學各領域的巨大突破,人類對于微觀和客觀世界的探索,都不是單個國家而是多國乃至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為此,應對學生進行國際合作精神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以防止將科技活動引入相互殘殺的道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學生把國際合作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