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衛生檢驗論文
作者:周政華 楊元 單位:川北醫學院 成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要“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創新教育是指以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力或創新人格等創新素質以及創新人才為目的的教育活動[1]。楊金田等人[2,3]探討了創新教育體系的構建。目前,高等院校加強了衛生檢驗的辦學模式、課程體系、教材建設[4]、實踐教學[5]、畢業論文教學[6]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強化了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但未見報道實習方面的改革探討,尤其是創新教育在實習中的探索與實踐。本文分析了創新教育在衛生檢驗本科生實習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構建了實習中的創新教育體系;經過近十年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
1衛生檢驗本科生實習中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衛生檢驗需要創新型人才:隨著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如SARS、禽流感等)的增多,國家對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極為重視。公共衛生體制改革后,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衛生檢驗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對衛生檢驗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衛生檢驗專業人才需要創造性地研究新的檢驗方法,解決新的檢測問題,才能滿足解決公共衛生問題的需要。因此,衛生檢驗需要創新型人才,需要在高等教育階段對衛生檢驗本科生加強創新教育。
1•2實習有利于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實習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視,各高等院校均加強了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教學實習基地的交流與合作。實習貼近實際工作,可以較多地了解到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條件創造性地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因此,實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構建衛生檢驗本科生實習中的創新教育體系
2•1樹立適應創新教育的思想觀念:首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領導和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創新教育是培養高素質衛生檢驗人才的重要環節,實習教學基地應該承擔起這一重要的歷史使命。其次,要改變傳統的“幫、帶”的帶習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新觀念。傳統的“幫、帶”的帶習觀念就是各業務科室有什么工作,帶習老師就帶著學生做什么工作,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如果沒有工作,也就沒什么事做。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新觀念就是要圍繞實習培養目標,以學生為中心,結合科室工作,設置學生的實踐學習內容,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并注重個性發展,培養有個性特色的衛生檢驗人才。
2•2確立創新教育的目標:通過實習階段的創新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出高素質、綜合性的衛生檢驗創新人才。
2•3構建有利創新教育的培養模式:創新教育的培養模式由專題講座、學術報告、一對一指導和參與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等四方面構成。
2•3•1專題講座:針對學生掌握的知識結構、技能水平、職業需要和創新教育的要求,邀請本單位的專家為學生作系列專題講座,如“衛生檢驗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及如何滿足其需要”、“衛生檢驗領域科學研究如何選題”、“如何撰寫及發表科研論文”等。由于國家重視,近年來疾控中心大型精密儀器裝備提速,不少省市級疾控中心裝備了ICP-MS、GC-MS、LC-MS等大型精密儀器,現代分析測試技術已快速地更新了傳統分析技術,但在學校上課時可能對其只作了簡單介紹,學生對其知之甚少。所以,定期安排各類專題講座,講述現代分析測試技術在衛生檢驗中的應用及相關問題。
2•3•2學術報告:疾控中心經常性的學術活動,要求實習學生參與,通過學習和討論,學生可以了解公共衛生領域的發展現狀和研究熱點,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科研熱情。
2•3•3一對一指導:學生到教學實習基地實習一般實行科室輪轉,每到一個科室都會安排一位指導教師。老師指導學生熟悉各種儀器設備、掌握各種操作技能、做一些日常工作、討論實際問題。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可以與各科室的指導教師交流探討。對于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指導老師不宜武斷地作出“這個問題很簡單,沒有什么研究價值”、“這個問題太難了,不適合你去探索”等結論,而是與學生探討深入了解這個問題的方法、如何查找相關的文獻、如何從文獻中找到所關注的問題、如何寫出綜述文章,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研究現狀、值得探索的研究點。然后指導學生設計出有創新性、科學性和可行性的研究課題。老師在整個過程中只是指導可以采用的方法,不對學生所關注的問題隨意下結論。在學生遇到各種困難時,老師總是鼓勵學生多想辦法克服困難,用積極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讓學生逐漸建立起勇敢探索問題的自信心。老師要認識到贊賞的動力一定大于斥責的動力,任何無端的指責都會從根本上動搖學生科學探索的信心,扼殺學生追求新知的興趣。這樣一對一的指導模式有利于激勵教師-學生互動,形成教與學過程中創新意識的良性循環。
2•3•4參與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學生可以參與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指導教師以一個項目為范例,讓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程序,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科研精神;讓學生養成仔細做好實驗記錄的良好習慣,鍛煉學生撰寫論文的能力。同時,學生可以了解到科研立題、組織、實施等科學研究各方面的問題。
2•4構建促進創新教育的管理體制:構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科教科—各業務科室—指導教師三級管理模式。科教科全面負責組織和管理實習學生的各項工作,如組織參加專題講座、參加學術報告、創新教育基金的管理、實習考核等。各業務科室和指導教師負責設置和實施實踐內容,指導學生。科教科負責建立各項管理制度,如《創新教育實習手冊》、《業務科室實習指導職責及考核辦法》、《指導教師職責及考核辦法》、《學生實習考核辦法》、《創新教育基金管理辦法》等。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要有利于調動各業務科室、指導教師和學生實施創新教育的積極性。例如,指導創新教育的老師在年終業務考核中會獲得加分;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的科研項目可申請獲得創新教育基金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