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心得體會
近年來,我所遵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設“國際休閑度假島”“加快發展生態漁業、現代漁業”的戰略目標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科研為基層服務,為生產服務的宗旨,加大了科技服務職能。為漁民提供實用的科學技術,通過舉辦學習班、印制科普材料等形式,把科技知識盡快傳授到基層。近幾年, 縣海參育苗業發展迅速,全縣從事海參育苗的業戶達2000多家,群眾對實用技術非常渴求,我們及時派人到基層單位幫助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受到了基層稱贊。
一是深入一線防病害。 年入夏,由于氣溫和水溫升高,特別是受滸苔的影響, 縣個別海水池塘的水質發生了變化,有的池塘養殖的鮑魚、海參等品種出現感染、死亡等現象。我站水產技術人員極投入生產第一線,逐個池塘進行水質檢測,發現造成鮑魚、海參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水的PH值和氨氮偏高,溶解氧偏低等因素。通過指導養殖戶在池塘內投放水質改良劑等措施,水的各項理化指標都恢復正常,病害得到控制和解除,將病害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直接挽回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
二是積極開展科技入戶和送科技下鄉活動工作。專業業技術人員以養殖示范基地和各村養殖大戶為重點扶持對象,以池塘刺參和設施漁業健康養殖技術為重點推廣服務內容,促進產品標準化生產,不斷培植無公害名牌產品,以此帶動各村漁業經濟發展。近幾年共發放技術資料3000余份,培訓漁民400余人次,培植50家養殖示范戶,并帶動全縣1200家養殖戶提升科技素質。
三是扶持指導海珍品養殖業,繼續扶持指導以 刺參和櫛孔扇貝兩大優勢品種產業發展,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刺參養殖面積已發展到2萬多畝,櫛孔扇貝養殖通過貝藻間養、輪養等有效方式,得到了進一步的科學調整,養殖面積穩定在1萬畝,是我縣加工出口創匯主要品種之一。
四是指導發展苗種綜合繁育,穩定工廠化養殖。經過幾年的指導培訓全縣共建立100余家育苗場,達到10萬方水體,能夠培育刺參、扇貝、對蝦、鮑魚、牡蠣、海帶以及各種魚類等十幾個品種,工廠化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養殖品種主要為黑鯛、黑?、牙鲆等。
與此同時,作為全縣唯一的水產科研技術單位,我們先后承擔了省、市、縣下達的水產科研和水產技術推廣課題32項,有許多項目經過試驗后在生產實踐中得到了應用,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有3個課題項目獲省級以上成果獎,7項獲市級成果獎。“蝦夷扇貝底播增養殖技術推廣”獲 省科技推廣二等獎;“蝦夷馬糞海膽良種繁育增養殖技術開發”獲國家科技部星火獎;“櫛孔扇貝健康苗種培育技術體系建立與應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幾年來,經過全體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我們在工作業務上取得巨大進步,并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很高評價。幾年來,先后有3人被提拔到鄉鎮領導崗位,有1人被評為 市優秀共產黨員,有2人被評為 市和 縣拔尖人才,2人被評為 縣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年1月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創建先進單位”; 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才工作先進集體”; 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建設 先進單位,今年又有兩名同志當選為 市級黨代表和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