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訊落后,影響了商品交換
山西省的通訊事業發展也比較落后,通訊主要是人們通過某一方式將信息發送給別人以達到溝通、交流等目的。在日益現代化的今天,通訊業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通訊業先后出現了固定電話、無線電話、手提電話、互聯網以及視頻電話等各種各樣的通訊方式。越來越便捷的通訊提高了人們的辦事效率,加深了人們之間的交流,對促進經濟的飛躍發展、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而山西省作為欠發達地區之一,通訊事業發展落后,跟不上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步伐,與發達的沿海地區比起來存在很大的差距。落后的通訊事業必然會影響商品的交換,信息不能及時傳遞,工作效率受到很大的影響,與充滿高科技產品的現代化社會差距太大。
二、思想觀念落后、勞動生產率低下
山西在太行、呂梁山區的農村中,村民思想觀念落后。而思想觀念是一種擁有強大力量的精神因素,好的思想觀念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進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而在山西一些落后的村莊,村民的思想觀念普遍陳舊,通常都是完全不加以選擇地繼承老一輩的認識,在他們看來,孩子越多代表的福氣也就越多,因此,越落后的地方,孩子生得越多,有的平均每戶好幾個孩子。這種思想觀念一方面使得農村婦女不能參加正常的工作,影響家庭收入,一方面又使得家庭人口多,生活壓力增大。同時,重男輕女的思想在農村里也是根深蒂固的,很多農民認為,生女兒最終是要嫁到別人家的,生兒子是可以傳宗接代的。因此為了能夠得到男孩,他們就會選擇多生幾個孩子,直到有男孩為止。這就使得農村的人口出生率高,較高的人口出生率就意味著較低的人均收入,這對生活水平的提高來說是一個不利的影響。由于山西省很多的農民收入完全依靠農業生產,所以農業勞動生產率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山西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農村中,農民在所有勞動者中所占的比重較大,農村人口太多,而可耕地面積是有限的,這就導致了人均可耕地面積較少。再者,因為農民的文化素質偏低,地理位置偏僻等各種原因,農村的農業勞作還采取的是傳統的落后方式,農業高科技產品使用率不高,即使是那些在發達地區的農村已推廣多年的農業機械設備,在山西省很多地區的使用率仍然不高,很多農業生產都是靠人力畜力來完成的,機械化程度低,既浪費時間又耗費精力。勞動生產率低下,嚴重制約了欠發達地區農業產業的發展,影響了當地財政收入的增加,阻礙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三、農村人口占比大,整體文化素養低
山西省4600萬人口,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農村,農村人口比重較大,農村整體的文化素質水平較低。在有些農村中,存在著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尤其是在一些偏遠的山區,要想上學每天就要長途跋涉走很遠的路,很多家長也認為孩子上學不僅要花錢,還得家人陪讀,得不償失。即使有些開明的家長,希望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改變家庭的生活條件,最終又因為家里貧困交不起學費而輟學,種種原因最終導致農村的整體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都只有小學或是初中,受教育程度較低,由于缺乏知識,他們很難在城市中找到好的工作,要不就是在城市中做一名默默無聞的苦力勞動者,得到低廉的報酬,要不就是在農村務農,重復前輩的生活,繼續貧困的日子。
四、城鄉收入差距大,使農民對投資工業望而卻步
城鄉收入差距大是全國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這一現象還在發展。但在東部沿海省份農村的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較高,科技含量高,農民生產性收入較高,與城市的收入水平雖然差距也在不斷拉大,而相對于中部欠發達的山西省而言,差距還是偏小的。山西省作為我國中部地區之一,位于黃土高原上,土地貧瘠,大型機械化農具使用少,現代化水平不高,地理位置不優越,農民依靠農業生產獲取微薄的收入,而山西省的大中城市雖然不如發達地區有那么高的收入,但是由于各方面條件都優于農村,其年收入也高于農村很多,所以,山西省較東部沿海地區而言城鄉收入差距更大,問題更加嚴重。最直接的后果是權衡城鄉,農民不敢進城投資,甚至不敢帶上家屬和子女進城住下來長期打工。所以,山西省要想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應重點從農村著手,推動農村整體的經濟發展,努力加強農村建設,對農民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擴大其就業渠道,改變以往單一地依靠農業收入的模式,增加其收入的來源。同時大力發展先進企業,帶動欠發達地區農村的發展,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提高農民的非農業生產性收入。作為政府,要加大對農村的財政轉移支付,發展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的公共服務事業。通過各種方法,增加農民收入,豐富農民生活,提升農民服務質量,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協調農村和城市經濟的共同發展。
五、鄉鎮企業稀少,經濟發展缺乏動力
山西眾多的鄉鎮上,企業的總數是很少的,即使有些企業,通常也面臨著種種發展瓶頸,例如小企業存在融資難的問題,嚴重影響企業的擴張,企業只能長期在較低的水平發展,很難擴大規模。企業的數量少、規模小,經濟發展既缺乏好的環境,又缺乏持續動力。企業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是農村經濟落后的一個原因,積極引進大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建立更多的企業,逐漸降低農業在經濟產業中所占的份額,逐步擴大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比例是推動城鄉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總之,山西各級領導,應樹立全局意識,統籌城鄉發展,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高度重視鄉村建設,努力做好以工補農、以城支農這篇大文章。
作者:李靜萍 單位:太原大學外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