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新課程改革的出臺給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在新形勢下,高中體育教師也需準確解讀體育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教學后不斷反思總結,這樣高中體育課才能獲得實效。
一、準確把握新課程理念準確把握和解讀體育新課程理念,是有效開展體育課教學的重要前提。其中,有四點理論需要高中體育教育特別關注和充分解讀。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這一理念充分體現了體育新課程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關注學生健康意識和鍛煉習慣的養成,強調將學生的健康貫穿于課程實施的全過程。
2.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旨在說明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運用,都要圍繞學生的興趣來開展。因為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
3.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這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這一理念要求教師從多層面、多功能角度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其具有主動學習和主動創造的能力。在體育教學中,以主體性教育理論為依據,構建學生主體地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育理念,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必需條件。
4.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在教學中受益。要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這樣可以保證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完成相應的課程學習目標,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學生如果不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常常遭遇學習的失敗,他們就不可能也根本不會喜歡體育課,更不會主動地參與到運動中來。
二、體育新課程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將課堂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課堂內容的安排要服從于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個性,以人為本,以學定教。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要求以及體育學習的特點來制定教學內容。體育最大的魅力在于其競技性,所以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多安排一些能讓學生進行比較、分出勝負的比賽內容。課堂上時間的安排要服從于學生的實際需要,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要使學生感到課堂時間對他們是開放的,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表現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展討論,要創設輕松、和諧的氛圍,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怕出錯,敢于發言。
2.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倡“三動一導”的教學模式。“三動一導”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動手、動口、動腦,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組織能力。
學生在課堂上學過的知識,往往還需要在課后以“家庭作業”的形式加以鞏固。“家庭作業”不僅要有技術方面的檢查,還要有素質方面的練習。如在廣播操的考核過程中,一般以組為單位進行考核,要求每組自編兩節廣播操,自定義名稱然后進行練習、表演,然后由教師進行點評,給出成績。在課后也可以提一些與學生的實踐相貼近、易于探究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與討論。總之,體育教學中,要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好學、樂學、會學。
3.課堂提問應貼近學生實踐。
(1)問必有因。首先,精心設計問題,有疑而問,問在要害之處,問題要針對重點難點;問題必須有助于整節課主要目標的實現。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備課,清楚每節課的重點難點。其次,不要只把最難的問題推給學生,而要適當地鋪設臺階,讓學生經過思考后一步一步尋找到方法,最后解決問題。這樣的問題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
(2)有節奏提問。提問后,一定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要求學生把思考的結果原因說出來,這樣便于學生相互交流,動腦思考。
(3)重視每一次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先想后答。對于幾個學生回答有沖突的信息,師生要共同討論,從而加深理解,真正解決疑難。老師對學生的疑問,一定要有交代,不能含含糊糊地繞過去。
三、體育新課程教學實踐方法
1.教師要熟練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教師首先要對技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并熟練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才能保證學生掌握正確的運動技術。作為體育教師應該知道這樣一個教學的規律,即:一開始教給學生什么樣的技術,學生就會形成什么樣的技術模式。著名跳高運動員倪志欽在基層上跳高訓練示范課的時候,因為教學過程的需要,黃健教練讓他做一個錯誤動作,可他反復做了幾次也沒做出來。當有人問為什么做不出來時,他說因為他的教練從來就沒有教過錯誤技術動作,所以無法做出來,這就是在技術教學中嚴格要求技術動作的結果。
2.教師課堂語言要精煉準確。精講的本質特征是主次分明,講在要害之處,講在非講不可之處。在指導學生進行練習時,無論是學習新內容還是糾正錯誤技術,教師精確地使用指導語言至關重要。滿堂羅嗦、沒有主次、不得要領的講解,是難以有效地解決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的。因此,每次課的重點是什么,要解決什么關鍵問題,一定要明確表述。
3.授之以“漁”。練習方法是指根據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需要,通過身體活動有意識地反復做某種動作的方法。這主要包括:完整練習法、分解練習法、重復練習法、循環練習法、游戲練習法和比賽練習法等。筆者始終認為,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告訴學生應如何練習,如何更好地協作。如在教學生如何倒立時,應首先教會學生如何保護和幫助他人,并讓每個小組的組長保護與幫助其他同學完成動作,然后這個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練習。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正確的練習方法,學生才能積極、有序、有效地掌握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