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美術教育在人才培養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藝校的美術教學中將學生從被動學習、參加高考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培養其學習興趣和創造意識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筆者在此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下藝校美術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問題。
一、采用情境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滿堂灌”“以考試為目的”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它違背了學生的發展規律,阻礙了美術教學的進步。如何才能既培養學生的興趣,又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呢?“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人類的精神創造。”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拋棄以往的那種枯燥無趣的素描課堂模式。因此,在素描課上,我打破了原來的素描教學模式,采用了創意素描的方式。學習立方體時,在展示了立方體的教具后,我讓學生自由想象它可變成什么形狀或在它的周圍會有什么變化,學生紛紛進行討論,樓房、潛艇、禮物盒等都是他們經過想象后提出的。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畫出這些事物,由此逐步引導學生畫出自己的創意素描畫,這樣本來乏味的立方體課就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建立多元的評價獎勵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習慣把分數當作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標準,在學生看到老師一次次否定自己的時候,學習興趣會受到嚴重損害。現代教學理念突出強調對學生要進行多方位的發展性評價,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分數,更要注重其學習的過程,注重發現學生的潛能,從而指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價值,重新恢復自信。
充分發揮正確的評價教育功能,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作為一名美術教育者,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要拋棄原來用一個答案、一個標準評價學生的方式,樹立科學的評價觀。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采用多元的評價獎勵方式,重視學生的個性,從而對不同能力、不同個性的學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合作精神、參與意識以及質疑釋疑的能力都可以是進行評價的對象。同時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采用表揚和獎勵的方式,從正面對學生加以引導,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實行美術欣賞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的全面、長遠發展。美術自身所具有的欣賞內容滿足了學生的審美需求,可以達到愉悅、陶冶以及完善學生心理結構的目的。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實行滿足學生審美需求的藝術欣賞課,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也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審美情趣。在中外美術史上有眾多的流派,他們各具特色,藝術表現和美術風格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在美術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幻燈片以及看畫展的形式,對優秀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從而開闊視野。通過廣泛接觸不同的藝術風格以及藝術形式,親身感受不同的藝術風格帶來的不同感受,可以讓學生領悟到其中所表達的不同思想。優秀藝術作品,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對學生的精神進行陶冶,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藝校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并不是要其一定成為一名藝術家。任何工作都不能離開創造精神,人們只有在創造中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生活能給學生以更多的靈感。素描與快速寫作課上,我們要更多地帶學生到大自然中,與自然進行零距離的接觸,大自然的繽紛必然會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會對點、線、面以及空間等美術專業術語有一個全面的感受和認識,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在學生的學習中有著神奇的作用,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更應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