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行業經濟
2010年中國以高達41413億千瓦時發電總量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力生產國和消費國。電力是國民經濟中最大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部門,其排放量占國內全部石化能源利用碳排放量的38.73%,以火電為主的中國五大發電集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14.4億噸,僅華能、大唐、國電三大電力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高達7.69億噸,已超過英國全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因此,電力行業已經成為我國節能降耗和污染物減排的重要領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探討中國電力企業的低碳生態社會責任,對于學術界和企業管理層而言,都是十分必要且緊迫的問題。
一、低碳生態社會責任及責任范圍
企業低碳生態社會責任是以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將企業發展與低碳經濟、綠色生態緊密聯系的一種社會責任。就電力企業而言,低碳生態社會責任旨在凸顯企業在清潔能源、節能減排、綠色辦公、生態環保、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諧社區等方面的社會責任。電力企業低碳生態社會責任的范圍大致劃分為四大塊即廠區、市場、環境、社區,如下圖所示。
(一)廠區
廠區是指企業從事生產或者提供服務的場所。企業在廠區所承擔的低碳生態社會責任主要有綠色生產、綠色檢修、綠色辦公、節能減排、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低碳技術革新、清潔能源開發規劃、CDM項目開發與建設、企業管理創新、企業低碳文化建設等。
(二)市場
市場是企業通過所生產或提供的產品、服務或技術與客戶和其他利益方建立商貿關系的場所或者領域。在市場方面,企業承擔的低碳生態社會責任主要有促進綠色消費、消費者權益維護、股東權益維護、綠色合作伙伴共贏機制建設、海外市場可持續開發等。
(三)環境
環境是企業與非商貿伙伴建立社會關系的客觀條件或背景。在環境方面,企業承擔的低碳生態社會責任主要有投資地方生態環境保護、環保水保項目開發與合作、構建企業發展與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雙贏模式、積極加入低碳生態非政府組織、接受獨立第三方監督和考評等。
(四)社區
社區是企業向公眾提供社會服務和與社會團體建立更廣泛非商務伙伴關系的場所或者領域,通常不為謀求經濟利益。企業在社區所承擔的低碳生態社會責任主要有綠色公益、危機管理、和諧社區建設與管理、參與社會承諾、社會責任培訓和溝通等。
二、低碳生態社會責任主要利益相關方及責任內容
低碳生態社會責任的利益相關方主要有企業工會、員工、股東、客戶、合作伙伴、各級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當地社團和公眾等。
(一)企業工會和員工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電力企業,處理好企業與工會和員工的關系是現代企業的首要社會責任。“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是企業低碳生態社會責任的首要任務。企業對企業工會和員工的基本責任主要關注點為薪酬福利、職業規劃與發展、權益保障、健康安全、企業文化等。實現企業責任的溝通、交流方式主要有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關注員工健康、保障員工權益、促進員工成長、豐富員工生活、實現廠務公開、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建立多元溝通渠道、建設綠色多元企業文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二)企業股東
股東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作為投資方,企業低碳生態社會責任的承擔和履行情況是作為持續投資的重要考核指標。企業對企業股東的基本責任的關注點為誠信經營、規范運作、企業資產保值增值、回饋投資者。實現企業責任的溝通、交流方式主要有定期召開股東大會、積極的信息披露、投資者關系管理等。
(三)客戶
電力企業的主要客戶是國家電網、各級供電公司、大中型用電企業、用電機構或者個人等。企業對客戶的基本責任的關注點為提供充足、可靠、環保、價格合理的電能,提供安全、優質的煤炭資源。實現企業責任的溝通、交流方式主要有與客戶保持密切聯系、執行上網合同和購售電合同、維護電網穩定等。
(四)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主要包括國內外同行業其他電力企業、具有合作開發項目的企業或者組織、具有研究項目的研究機構或者個人、產業鏈相關企業或者組織如煤炭供應商、設備供應商、金融機構等。企業對企業合作伙伴的基本責任的關注點為戰略合作、信守承諾、專業技術交流、公開公平采購、利益共享。實現企業責任的溝通、交流方式主要有戰略合作談判、高層會晤、日常業務交流、國際合作項目開展等。
(五)各級政府部門
就中國電力企業而言,國資委、各級政府部門是一個重要利益相關方。企業對各級政府部門的基本責任關注點為電力資源安全供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遵紀守法、依法納稅等。實現企業責任的溝通、交流方式主要有認真執行國家能源政策、參與國家有關部委的調研與研討、接受監管考核、與地方政府溝通共商發展策略等。
(六)非政府組織
在當今世界,非政府組織對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與電力企業相關的國內外非政府組織主要有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亞太電協、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中國安全生產協會、中國產業促進會、綠色和平組織、金蜜蜂企業社會責任中國榜。企業對非政府組織的基本責任關注點為支持參與非政府組織、遵守協會章程。實現企業責任的溝通、交流方式主要有積極參加行業會議和其他協會會議、主動建言獻策等。
(七)地方社團和公眾
企業的地域性特點使得企業與當地社區或者公眾的緊密關系成為企業社會責任承擔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企業對地方社團和公眾的基本責任關注點為社區環境、社區和諧穩定、社會公益事業。實現企業責任的溝通、交流方式主要有參與地方社區建設、開展志愿服務、支持公益事業、建立慈善工作站開展扶貧救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