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循環農業建設論文
1烏當區新場鄉生態奶牛養殖基地項目
新場生態奶牛基地存欄奶牛近千頭,日產鮮奶8t,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牧草種植133.34hm2,年戶均增收達2600元,是當地農戶增收的支柱產業。基地利用年產牛糞8000t的優勢發展蚯蚓養殖,蚯蚓分解后的牛糞及蚯蚓糞便是種植果樹、蔬菜、花卉最好的有機肥,另外蚯蚓還是醫藥產品及高蛋白質飼料的原料。
2烏當水田禾順菌業生態循環種植項目
烏當區水田鎮通過引進貴州禾順菌業公司以“農戶+基地+公司”模式,大力發展食用菌生態循環項目。一是利用農業生產殘留材料(玉米芯、秸稈、稻草、木屑和麥殼等)生產菌袋,承包給農戶進行出菇管理;二是利用廢菌包,經科學轉化為菌糠飼料發展養殖業(飼養豬、牛、羊、雞、鴨、兔等);三是利用畜禽糞便和食用菌生產下腳料生產沼氣;四是利用沼氣余渣生產有機肥。通過該循環體系,實現農業生產殘留材料、食用菌生產的廢渣廢料、畜禽養殖糞便和沼氣發酵余渣進行綜合利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帶動周邊農民增收,實現農業生產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循環化。
3黔南甕安的“豬-沼-糧、菜(果)”生態循環農業項目
圍繞貴州省生態畜牧業大省發展戰略和“貴州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針對貴州生豬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與產業化配套發展問題,在黔南州甕安縣開展良種豬育、繁、供產業化與良繁體系建設、無公害規模養豬標準化生產、豬主要疫病監測及綜合防治、無公害豬飼料加工技術集成、飼用優質蛋白玉米種植與利用、“三高兩低”優質油菜種植與利用、無公害青飼料產業化、沼氣工程技術、有機無機復混肥加工與沼液(渣)高效利用、優質無公害果蔬產業化等方面的技術集成與創新,配套完成生豬產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創新貴州“豬-沼-糧、菜(果)”生態循環農業技術體系。
作者:寇冬梅 朱江 張琪 李渝 單位:貴州省農業資源環境管理站 貴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4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