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發展中農業標準化的作用
1實施農業標準化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
農業標準化是以農業為對象標準化的活動,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農業標準體系、農產品評價認證體系和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目前,我國的農業產業化水平還很低,農業資源的開發和配置上還不盡合理,市場農業還沒有真正的形成。農業標準化就是通過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成熟的實踐經驗組裝成農業標準,推廣到農業生產、加工、銷售、消費各個環節,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對生產、加工、儲藏、運輸全過程進行標準化管理的過程。這個過程能夠把先進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促進農業發展科學化、系統化、產業化,從而達到優質、高效的目的,取得經濟、社會、生態的綜合最佳效益。因此,實施農業標準化能夠促進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農業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產業內部結構調整,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發展轉變。
2實施農業標準化有利于創立農產品品牌,發揮地方特色
品牌化經營是把農產品質量優勢轉變為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是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培育主導產業的有效途徑。實施品牌戰略,應當破除傳統觀念的束縛,圍繞市場導向和市場需求來發展。這不僅僅要在技術引用和開發上動腦,更要從高、精、優上下功夫,靠產品質量和特點開發特色產品,使農產品質量融入品牌價值。遼寧省黑山縣是錦州地區的一個農業大縣,花生的種植面積很大。但在傳統的農業種植經營模式下,種植戶和加工企業的經濟效益都很一般。為了發展花生產業,當地政府在西部和北部適宜花生種植的地區建立了多個標準化示范基地,利用當地有利的自然環境優勢,進行科學種植和管理。2007年“黑山花生”以品質好、粒形圓、含蛋白質高、無黃曲霉毒素而被國家評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歐洲專業花生雜志專門介紹了黑山花生的優良特性,給予了高度評價。目前黑山花生連續20年出口日本、歐盟市場,供不應求。可見,依據先進科學的農業技術標準組織生產,充分發揮地區優勢,促進農業產品升級,創出獨特品牌,對地區農業的發展尤為重要。
3實施農業標準化有利于打破貿易壁壘,增強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農產品的競爭,實際上就是農產品質量的競爭,而產品質量是通過產品的標準來衡量的。中國加入WTO以后,貿易技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的限制凸顯。發達國家擁有農業技術標準的優勢,將農產品大量出口到中國,而中國由于技術標準落后,農產品的出口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建立一套即符合我國國情又能與國際接軌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以山東大蔥出口日本為例,在國內檢測的農藥殘留只有6項,但到日本要檢測10幾項,這些檢測項目是不斷調整的,而我們國內一種產品的檢測標準一般是多年不變化。隨著農業標準化體制的不斷發展,我國農產品體系的建設也在不斷進步中,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制定農產品國家標準300多項,行業標準900多項,地方農業標準15000多項,范圍延伸到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農業的多個領域。農業標準化是農業經濟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建立現代農業的基礎是推廣農業標準化,建立在標準化基礎上的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和終極目標。
作者:董玉明 單位:錦州市計量檢定測試所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5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