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維修現狀和發展
1浦東新區農機維修的現狀
1.1個體維修點人員狀況
目前浦東新區個體農機維修點分布在各鄉鎮,他們大多沒有獲取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因此,從業人員素質、技能普遍較低,維修設備簡單且數量不足。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部分維修人員半路出家,不懂規范及質量標準;部分維修人員文化程度低,且大多數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技術水平不高。
1.2農機合作社維修點
農機合作社維修點全部以副業形式出現,業余時間從事種植業、打零工,農忙時搞農機維修,且主要從事本合作社的農機維修和保養,資金實力較弱,大多以電、氣焊為主,主要設備只有電焊機、氣焊、砂輪機、砂輪切割器、小型鉆床等簡單設備,沒有購置先進維修設備的實力,也沒有專業檢測設備,更沒有資質證,維修質量根本無法保證。
1.3農機維修的市場需求
隨著國家對農業機械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及浦東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購機補貼政策的帶動下,農業機具數量越來越大,僅2014年大中型拖拉機、收割機就猛增了292臺,其它機具增加了1000多臺。隨著高性能、高價值新型農業機具數量的快速增加,給農機維修帶來了技術、設備等難題。在機具“三包”期內,生產廠家還能進行必要的售后服務,但過了“三包”期,用戶只能自己想辦法,農機維修難已成為農民在使用農機時遇到的普遍難題。如農業機具為了一點小故障反復修幾次,而大一點的故障根本沒有條件解決;又如配件供應不及時,使一些用戶不得不為了一個配件等幾天,尤其是在農忙時,維修時間長,將嚴重影響機具的使用效率,影響農民的經濟收入。
2完善農機維修體制的對策與建議
2.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扶持政策體系是促進農機維修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國家已對農機購置進行了大量資金補貼,農機具的購買是農機經營中的重要一環,但農機維修是農機經營中的另一重要環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應對農機維修行業進行政策扶持,對大型的修理設備給予補貼(補貼標準不低于農業機械),這樣既能提高農機維修水平,又能反過來促進農機化事業的發展。
2.2創新農機維修體制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機化事業也在發展,農機維修體制必須創新,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需求。具體創新方法包括:
(1)在政策和資金方面對有實力的農機修理大戶進行扶持,在浦東新區范圍內,至少要設置1~2個農機維修點。
(2)做好農機經營組織“農機合作社”的扶持工作,提高他們的經營和維修水平。
(3)鼓勵在浦東新區內銷售農機達到一定數量的農機生產企業,在浦東新區建立易損件配件中心,以縮短配件供應的時空距離,從根本上解決配件供應難的問題;同時有償回收有修復價值的組件進行修復,減少資源浪費。
(4)優化農機維修網絡布局,著力解決高新農機具維修難的問題,不斷提升農機維修服務能力,滿足廣大農民的需求。
(5)建議農機生產企業借鑒汽車專營店的做法,開設農機維修的4S店,對精密部件進行專修。
(6)鼓勵探索社會維修網點與農機生產企業的售后服務相結合的模式,發揮生產企業在人員培訓、技術指導和配件供應等方面的優勢,支持社會維修網點做好維修服務。共服務中心。根據調查摸底,這12個村都配備了3~4個書柜,藏書在1500~5000冊,但書籍普遍陳舊、品種不全,且書籍實用性不強。同時,有10個村的電子閱覽室沒有專用于電子閱讀用的電腦,且網絡不通,不能夠完成網上閱讀。
2.2.2管理制度有漏洞。12家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大多是大學生村官,雖然文憑高、素質高,但其他工作繁忙,所以用于管理書屋的時間很少,且鎮政府、村委會對管理人員的考核標準也很低,每年只是檢查一下借閱記錄,也沒有過多更高的要求和考核標準,這也是村級領導對農家書屋不重視的主要原因。
2.2.3經費沒有保障。鎮政府對農家書屋并沒有專門的經費津貼,每年僅200元的報紙費用,這樣不僅不利于更新書籍,還導致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不高,管理處于盲目狀態。
2.2.4書屋人氣不旺。書屋看書或借書的人很少,一方面是因為宣傳不夠,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村里有農家書屋,另一方面是因為書籍實用性不強,缺乏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農民還沒有形成閱讀的好習慣,了解信息、技術的途徑還是局限于電視或口述。
2.3農家書屋建設對策
通過調查,部分學者為推進農家書屋建設,提出了推進農家書屋建設的相關對策,包括:在圖書配置方面,要合理配置文獻資源、優化書屋結構,可多配置一些農民需要的書籍,如一些生產、日常生活及法律規范方面的書籍等。在書屋的管理體制上,朱川連提出,要建設一批、鞏固一批、發展一批,千萬不要急功近利,不能把農家書屋建設搞成政績樣板工程,成為一種擺設,專供上級領導檢查之用。在農家書屋管理及經費來源方面,王素芳和金美麗均提出,農家書屋可與學校的圖書館資源結合,利用學校資源支撐農家書屋的發展;同時金美麗還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各地農家書屋要與縣、區圖書館結合,管理員、經費、管理制度均由縣、區圖書館統一規范管理,書籍統一調度,定期流動、交流,使各個農家書屋在有限的經費條件下實現最大的能效。經充分調研分析,劉橋鎮農家書屋建設的對策如下。
2.3.1政府重視,持續保證經費投入。要把農家書屋辦得有成效,經費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政府要對其足夠重視,并把農家書屋建設經費納入全年工作預算之中。各村也可在政府的引導之下,根據人口比例確定經費的投入力度,以不斷完善農家書屋內各項設備及保證各類書籍的不斷更新。
2.3.2優化管理,進一步夯實書屋管理員隊伍建設。農家書屋的管理員要選擇有責任心、甘于奉獻的人擔任,同時,管理員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農家書屋方面業務知識的能力,可聘用一些退休教師、離休干部或黨小組長、黨員中心戶、閱讀愛好者等。同時每年要有一些針對性的人員培訓,以提升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此外,要加強考核制度的制定與實行,保證書屋能正常、規范運行。
2.3.3加強宣傳,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可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廣播會和印發宣傳冊、公開欄公告、網絡專題等多種渠道對農家書屋進行廣泛宣傳,同時,可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農民的需求和建議,及時更新書籍,選購一些實用性強的書籍,把農家書屋建設得更有吸引力。
2.3.4完善硬件設施,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在經費投入充足的基礎上,完善好農家書屋的硬件設施、電子閱覽室及共享平臺,這樣不僅能讓農民有個好的閱讀環境,還能擴大農民的閱讀面。
作者:潘建平 邱康 單位:上海市浦東新區農機技術推廣站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5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