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著成本居高不下、生產效率低下、利潤空間越來越窄等發展瓶頸,包括國際競爭中一些國家制定的非關稅貿易壁壘等政策都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國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能力,我國農業經濟處于競爭的劣勢地位。為了扭轉這一不利形勢,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引入信息化技術是目前公認的最佳舉措之一。農業信息化能夠彌補農業生產經營者本身獲取信息能力不足的缺點,增強農業經營者及時獲知與處理相關的市場風險的能力等。
一、農業信息化概述
(一)農業信息化的定義
農業信息化即將信息化管理手段融入到農業經濟的發展中去。我們一般從不同的細分角度來理解農業信息化。從具體的農業經濟活動相關的流程來看,農業信息化指的是將農業生產流程、農產品銷售流程、農業宏觀決策流程、農業科技研發與管理等進行信息化管理的綜合;從農業生產的各個產業部門來看,農業信息化是指將林業信息化管理、畜牧業信息化管理、水產業信息化管理以及種植業信息化管理等綜合起來實現信息化的全面管理;從農業經濟具體運用信息技術的角度來看,信息化指的是將農業資源管理、農業生態管理、農業生產培訓管理等進行系統的綜合管理。
(二)農業信息化的具體內容
1.農業生產所需原材料與農業產成品的市場信息化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在市場方面存在著較多的矛盾,主要指在農業機械、化肥農藥、農作物種子等生產資料的購買上不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生產資料的質量、價格和品種等信息,導致其在購買過程中增加了時間成本與財力成本的耗用,并且很多情況下買來的生產資料可能與實際生產所需的資料要求不符,延遲了生產的進行。反過來,對于生產資料的供應者而言,他們也沒有合理的渠道去發布有關生產資料價格、規格等的信息。雙方之間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降低了交易的效率。所以,農業信息化在這一塊的運用能夠很好地解決生產資料的銷售與購買問題。同理,就農產品銷售的角度來說,使用了信息化技術,農業生產者們就能夠及時地將產品的銷售信息發布出去,尤其是農產品這類保質期不長、注重產品新鮮程度的產成品,更是需要及時的銷售。農產品得到及時、合理的銷售,能夠明顯增加農民的收入水平,甚至會關系到某一區域農業經濟的發展。所以為了能夠使得農業信息的市場化建設覆蓋面更加廣泛,有必要投入完善以計算機聯網的基礎性建設。
2.農業生產活動與管理活動的信息化農業生產活動與管理活動的信息化,顧名思義,是將信息化融入到農業生產與管理活動中去。農業生產受到季節性變化的影響十分明顯,包括天氣、蟲災等。而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農業信息化網絡能夠使農業經濟生產者提前獲知可能發生的災害,并且在災害發生后,有效地采取措施進行管理。信息化的融入將大大提高農業生產與管理的工作效率,促使農業經濟管理更加科學、有效。
3.農業資源開發的信息化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資源在地理上的分布極其不均衡,每一個地方所分布的農業資源都差異巨大。地方與地方之間由于生態污染、資源耗費等原因,其農業資源都可能在一定時間后發生了較為巨大的變化,所以,農業資源開發中引入信息化能夠更好地幫助農業生產者及時地掌握全國各地的農業生產環境的變化情況,從而更為有效地制定生產計劃作出更為有效的決策。
二、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1.農業信息化能夠幫助調整農業經濟的產業結構,從根本上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通常農產品的市場需求決定了農業結構的調整方向,所以是否能夠充分掌握農產品的市場信息決定了產業結構的調整能否取得成功。目前我國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都還不夠完善,道路交通不便、信息溝閉塞等問題較為嚴重,所以,農業生產者很難準確地掌握市場的相關信息,對于市場的需求不能夠及時地察覺,導致農產品出現滯銷的同時另一地區同種農產品卻供不應求。所以,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能夠讓農業生產者們更好、更便捷、更準確地了解到市場的供求信息,調整產業結構,以免出現生產與需求不匹配的情況。
2.信息化能夠促使農業經濟的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全球化趨勢也深入影響到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現在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國內生產的農產品不僅要面對國內同類產品的競爭,還要面對國際農產品的競爭。為了應對無法預測的市場頻繁的變化,農業生產者必須充分掌握信息,并且以信息為基礎來分析農業市場的發展趨勢,以便及時地作出反應。農業信息化的引入,將有助于農業生產者更高地審時奪度,生產出更加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提供更為受歡迎的服務模式。政府則可以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及時地對農產品的提供情況進行監督管理,確保產品與服務的提供符合質量要求。同時,對整個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指導,使農業產品或者服務的提供更加的順暢與高效。
3.農業信息化能夠促進農業資源實現優化配置現代農業的一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基于市場經濟,通過發達的市場經濟來促進農業的發展,所以現代農業要發展必須要每個經濟環節的相關信息都得到參與?,F代信息技術相比于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有效地解決信息閉塞導致的效率低下問題,將傳統農業中的各個經濟要素如資本、勞動力、耕地資源等等都通過信息化的渠道緊密聯系在一起,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對各種農業資源的有效挖掘與使用。
4.農業信息化促使農業經濟的技術水平得到提升在現代農業經濟中,科技進步及普及是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益和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步伐的有效保障。而農業信息化可以有效促進科技創新在農業經濟生產中的普及與傳播,使得更多的農業生產人員可以接觸到農業科學技術,普遍提高農民的生產知識水平,從而高效地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農業信息化能夠產生的效用體現在現代農業經濟生產的每一個可見或者不可見的環節之上,比如農業技術的更新與推廣、農業市場的開拓、農產品的開發與創新、農業生產人員的管理等等。詳細地比如在農業生產開始之前,需要根據市場目前的供求狀況、市場預期需求能力的變化情況等等,來引導農業生產者合理制訂生產計劃,確定生產目標;在農業生產階段,要根據出苗率、有效結穗率、種植量等等來對各個環節的生產進行嚴格的控制,以確保達到計劃的總產量;在農業生產結束后,根據生產過程中記錄的物資消耗等信息來對物資使用情況進行總結與分析,以此來完善物資的使用,提高各個階段的技術水平,最終降低成本,增加了經濟效益。
三、加快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1.促進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的統一建設,以此作為信息化活動展開與普及的基礎目前我國的信息化建設主要依據的原則是:政府主導、聯合建設、統一建設、彼此聯通、資源共享,同時要求堅持公用和專用相結合。從以上原則,我們可以看到,我國農業信息賴以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要在國家政府的統一規劃下進行,以維護國家整體利益為前提,調動各方面的建設積極性,共同做好聯合建設工作。在聯合建設中,實現“有線電視網”“、電信網”、“互聯網”三網的聯合十分關鍵。要綜合利用現有的互聯網資源,將傳統的電網運營機制,開發轉型成為企業化經營模式,使得各部門的專用電信網和公用電信網之間可以相互連通,實現規模效應,提高成本效益率;要加快普及農村的有線電視網,并且將互聯網引入到電視網絡中去,加強互聯網融入農村生活和生產的程度。
2.利用信息技術高度開發農業經濟中的信息資源在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的過程中,通常需要先對信息加以收集,在收集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處理,比如去偽存真、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使得保存的信息之間更具有邏輯性等。其次,要對已經經過初步處理的信息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往往是構建計量模型或者是對比分析等。然后,根據已經得到的數據分析結果,結合實際經驗,總結規律,預測未來,以此來指導以后期間的農業生產決策的制定與工作的進行。信息技術的開發與運用,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質量和信息資源使用效率,使信息的價值得到成倍的增加。
3.實現農業信息化的全民使用意識加強農業信息化的使用,最關鍵的是要在農業經濟活動的主體之間樹立信息化意識,通過這些主體來將信息化普及到農業經濟的各個流程中去。所以,為了提高農民的信息化意識,政府有必要使用多種形式來宣傳信息化建設在促進農業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意義,徹底改變農業生產者心中的傳統農業經營模式,并且要對農業生產者進行適當的培訓,使其掌握基本的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鞏固信息技術在農業經濟生產中的實際運用。只有加強信息技術的實踐,讓農業經濟生產者嘗到了信息技術的實惠,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全民農業信息技術意識的培養。
4.充分借鑒國外先進農業信息技術,加強合作與交流我國在信息技術上整體要落后于發達國家,所以在農業信息技術上也很有必要積極借鑒與引入國外的先進農業信息技術,加強對于這些先進技術的開發利用,縮短與國際農業經濟之間的差距,提高我國農業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同時,注重信息資源的雙向流通,將我國的農業信息資源積極地推廣到國外,走向國際市場,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農業生產的互利互惠。
作者:劉建紅 時華維 單位: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畜牧獸醫局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60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