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開發問題與對策
1概況
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腹地的子洲縣,境內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全縣總面積2042km2,人口31.5萬人,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49.5mm。縣境內河流溝道屬黃河水系,除極少數河流屬清澗河流域外,其余均屬無定河流域。全縣共有大小溝道2477條,有水河流807條,水資源總量為8027萬m3,地下水資源總量3885萬m3,主要為第四系孔隙潛水和基巖風化裂隙潛水,第四系孔隙潛水地下水埋深150m~250m,基巖風化裂隙潛水埋深在50m~150m,地下水利用條件較差,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主要工業產品有煤、石油、天然氣等。國內生產總值51991萬元,人均收入1513元。
2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2.1水資源開發供給情況
上世紀60年代以來,子洲縣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建設,多渠道投入,多形式開發,修建了大量的蓄、引、提水工程,為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創造了一定的條件。截至2013年底,全縣共建成小(一)型水庫2座、引水工程13處、提水工程114處、配套機電井工程共有77眼,年供水能力達到2355萬m3。2013全縣總供水量2331萬m3,工業用水234萬m3,占總量的10%;生態用水140萬m3,占總量的6%;城鎮公共用水58萬m3,占總量的2%;城鄉居民生活用水494萬m3,占總量的21%。整體而言,全縣年供水量約占水資源總量的29%,利用程度較低,農業為用水大戶,工業用水比重偏小,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我縣經濟發展的結構格局。
2.2全縣水資源特點
2.2.1水資源總量嚴重不足據測算,子洲縣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53m3,耕地畝均水資源量僅為55m3,遠低于全市人均占有水資源量892m3,畝均占有量372m3,為全省人均占有量1486m3的17%,全國人均占有量2270m3的12%,屬資源性嚴重缺水地區。
2.2.2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受地形、氣候、地質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子洲縣水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全縣多年平均降雨量為449mm,年最大降雨量688.7mm,最小降雨量206.8mm,其中7月~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8%以上,而且多以暴雨出現。河川徑流年內分配與降水基本一致,來水年內不均,非汛期水量小,除大理河、淮寧河、小理河等少數河流常年有流量外,其它河流均屬季節性山洪溝,難以進行有效控制和利用,開發利用難度較大。
2.2.3客水資源較為豐富子洲縣大理河、淮寧河、小理河分別從縣外穿境而過,帶來了約為全縣自產徑流1.8倍的客水,彌補了全縣自產徑流的不足,有待開發利用。
2.2.4部分地區地下水質差子洲縣地下水多為第四類潛水,大部分山區和河谷屬重炭酸和重碳硫酸鹽水,大理河、淮寧河河谷的大部分區域為氯化物鈉型水和氯化物酸鹽鎂水,水質微咸,礦化度較高,水質整體較差,多適用于農業灌溉。
3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子洲縣對水資源的需求持續增加,引發了在開發利用水資源過程中的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供需矛盾突出,爭水現象日益嚴峻
子洲縣水資源分布不均,開發利用難度大。目前,全縣用水主要以地表水為主,主要為農業灌溉用水。隨著子洲縣社會經濟生產結構調整,工礦企業的發展,未來工業用水將取代農業用水成為用水大戶。據預測,到2020年全縣每年缺水將達2240萬m3,約為2012年全縣用水總量,未來水資源將成為制約子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瓶頸”。同時,一些礦產資源的開采,造成地下水層破壞,引發了地表水流失,地下水位下降、部分地區地下水污染等,這讓子洲本就緊缺的水資源如雪上加霜,加劇了水資源供需矛盾。而由此,也引發了城市與鄉村、工業與農業的爭水矛盾。
3.2水利工程較少,雨洪資源不能充分利用
由于受經濟、技術等因素影響,長久以來,子洲縣水利工程的建設速度遠遠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全縣水利攔蓄骨干工程較少,除了清水溝水庫以及少量小型蓄水庫壩外,大理河、淮寧河、小理河主要3條河流上都沒有攔蓄工程,汛期只能看著雨洪資源白白流走。而到了枯水季節,卻是各方無水可用。據統計,2012年子洲縣各類水利工程年供水總量2331萬m3,其中按水資源類型分,地表水1710萬m3,利用率為21.3%,地下水621萬m3,利用率為16.0%,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開發潛力較大。
3.3水資源利用仍處于粗放式,開發利用率低
由于基礎設施落伍,管理水平低下,子洲縣水資源的利用率低,浪費現象嚴重。農業田間配套工程老化失修嚴重,跑、冒、滴、漏造成的流失率達20%以上,灌溉水的利用系數低于0.4。大部分渠道為土渠,多數地方存在大水漫灌現象。同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低,加劇了生產成本。
3.4水污染現象頻發,加劇了水資源供需矛盾
隨著子洲縣工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企業及城鎮廢污水排放量也在加大。由于污水管網建設不完善,污水處理不到位,使得污水亂排河道現象突出。同時,由于煤油氣開發,造成含水層破壞,地下水污染現象頻發,使得有限的水資源遭到破壞。
4水資源開發利用思路及措施
根據子洲縣社會經濟發展,預計到2020年,子洲縣每年需水量為4597萬m3。其中農業需水2025萬m3,工業為1180萬m3,城鄉生活1150萬m3,生態需水240萬m3。按照目前供水能力2355萬m3的水平,缺水2240萬m3。
4.1摸清水家底,科學謀劃水資源開發
受自然氣候和地理環境影響,子洲縣資源性缺水問題嚴重。加之長期以來,地方政府不太重視水資源工作,使得關于水資源蘊藏、分布及儲量的資料和數據均沒有進行過更新,仍沿用上個世紀80、90年代的數據。與子洲現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差距較大,必須進行數據更新,摸清家底。因此,建議在全省水利普查的基礎上,對子洲縣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普查,重點普查水源儲藏和開發、利用情況,以翔實的水資源數據支撐全縣水資源新的開發利用。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要全盤考慮,統籌規劃,科學開發水資源,以滿足子洲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4.2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加強骨干水源工程建設
從子洲實際出發,積極爭取實施一批蓄水骨干工程,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從根本上解決全縣缺水問題。工業用水方面:按照工業園區用水規劃,興建苗家坪工業園區供水水源工程和淮寧灣工業園區供水工程。兩大水源工程是向工業園區供水的主要基礎工程設施,是以供水為主,兼顧攔泥、防洪等綜合利用的壩系工程。其中苗家坪工業園區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1.4萬m3,年供水500萬m3;淮寧灣工業園區供水工程,日供水1.2萬m3,年供水440萬m3。縣城后備水源工程:近期為興建苗家坪鎮康家溝供水工程,兼顧苗家坪工業園區供水工程;中期為興建馬蹄溝鎮四旗里水源工程,日可供水1000m3;遠期為興建三川口鎮劉啟首后備水源工程,日可供水2500m3。為做好全縣水資源開發的長遠打算,還要加大力度向省市爭取引黃工程和王圪堵水庫用水指標。同時,充分利用縣污水廠中水。污水廠每年可生產中水47萬m3,可作部分工業用水,向苗家坪工業園區供水,解決該區近期缺水之困。
4.3加大灌區節水改造工程,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針對農業為用水大戶情況,加快推進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在對大理渠一干渠、二干渠改造的基礎上,繼續實施子洲渠節水改造工程。積極與省市相關部門對接,爭取五星渠、黃坪渠等11條渠道節水改造工程立項。按照近路、近村、近水、近田的原則,積極興建小型取水工程,解決川臺地、溝臺地及其它基本農田灌溉用水。大力發展噴、滲、滴等節水灌溉,建設一批有示范性的節水灌溉工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對高耗水作物,要適當予以調整,提高種植低耗水作物面積,因地制宜,水旱互補,形成一個較科學、節水、合理的農業產業結構。
4.4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全面解決城鄉用水需求
目前,子洲縣仍有飲水不安全人口9.6萬人,根據人口分布及水源條件,應通過三種模式解決:一是縣城及各鄉鎮周邊區域,將通過擴建供水工程、延伸管網解決,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2.9萬人;二是大理河、淮寧河川道地區及其它人口相對集中的溝道,將通過實施單村或聯村集中供水工程解決,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3.4萬人;三是地處山區,居住分散的3.3萬人飲水困難人口,擬采用聯戶或單戶深井供水型式解決。
4.5嚴格管護,以法加強水資源管理
要確保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就要堅持以法制水,嚴格管水。一是以子洲縣節水型社會建設為契機,深入貫徹執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在全縣創造節水氛圍,使得廣大群眾盡快樹立起節水意識,工礦企業爭創節水;二是以水定需,嚴格水資源項目審批制度,堅持一把尺子管水,嚴格實行水資源論證制、水資源使用審批制,堅決打擊和制裁無證取水的行為,理順取水程序,使取水許可納入法制軌道;三是加強水源地保護,水利、環保、城建、公安等部門,要協同作戰,加強河流、水庫等水域保護工作,對超排、亂排等行為要嚴厲打擊,堅決查處,同時,建立補償和處罰機制,使得企業不敢隨便污染水源。
5結語
子洲縣水資源緊缺,利用難度大。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以及榆林南部六縣被國家確定為生態功能區,子洲縣生產建設用水總量將大幅增加,到2020年,全縣用水缺口將達2240萬m3。通過分析子洲縣用水中存在的浪費嚴重、利用低下、污染嚴峻情況,從加大水源建設、加強管護、提高用水效率、因地制宜滿足城鄉供水需求等五個方面提出對策,以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作者:王建 張成 單位:子洲縣水務局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6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