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基礎(chǔ)信息: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人文社會科學的正確導向,貫徹雙百方針,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術(shù)結(jié)合時代之路,追蹤社會思潮、理論前沿和學術(shù)熱點;依托北大豐厚的人文社會科學資源,把創(chuàng)世界一流大學的品牌意識和辦刊的精品意識結(jié)合起來,把優(yōu)良的學術(shù)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辦刊理念結(jié)合起來,今天的北大學報既要發(fā)揚《北京大學月刊》、《國學季刊》探求學術(shù)的求實和嚴謹學風,又要發(fā)揚《新青年》感應(yīng)時代風云的敏銳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之同北大歷史上的學術(shù)名刊一脈相承。所以,把北大學報辦成名刊,既是弘揚北大優(yōu)良學術(shù)傳統(tǒng)的需要,也是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歷史邏輯之必然。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欄目設(shè)置:
主要欄目: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榮譽:
1999年獲首屆國家期刊獎;2002年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2001年入選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定的"中國期刊方陣"最高層次"雙高"期刊(高知名度、高學術(shù)水平);1995年,新聞出版總署舉辦首屆全國社科期刊評獎,獲優(yōu)秀學術(shù)理論期刊獎;1997年和1999年連續(xù)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第一屆、第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1998年北大學報發(fā)表的黃楠森《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一文于1999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論文獎。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收錄情況:
北京大學圖書館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1996、2000、2004四版均收錄北大學報為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亦收錄北大學報為核心期刊。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訂閱方式:
ISSN:1000-5919,CN:11-1561/C,郵發(fā)代號:2-88,地址:北京大學學報編輯部,郵編碼:100871。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社相關(guān)期刊- 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長沙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長安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錦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社投稿信息1.來稿以10,000字左右為宜。歡迎簡明扼要而又論證充分的短文。所論重大理論問題、重要學術(shù)問題的論文允許篇幅稍長一些。稿件正文之前請附論文中文摘要(3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允許與中文摘要有所不同,不必對應(yīng)翻譯,約200個英文單詞)、關(guān)鍵詞(3-5個)、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民族、籍貫、工作單位、學位、職稱)。如果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擔的科研基金項目,請注明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
2.對于人文學科的論文不再區(qū)分注釋(對文章中某一內(nèi)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或作者對自己觀點的闡發(fā))與參考文獻,二者均放在當頁,以腳注形式出現(xiàn)。對于社會科學的論文,仍然可以將注釋和參考文獻分開,放于文末的參考文獻采用“作者—出版年”制。
3.注釋與參考文獻著錄項目要齊全(不需要加文獻標識碼)。
專著:主要責任者,文獻名,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碼。
譯著:原著者國名,原著者,文獻名,譯者名,出版社.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碼。
期刊文章: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報紙文章: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專著中的析出文獻: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專著主要責任者,專著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4.引用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著作,采用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如《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選集》用1995年版,《列寧全集》用1984年以后版本,《毛澤東選集》用1991年版,《鄧小平文選》(一、二卷)用1994年版,等。
5.外文參考文獻要用外文原文,作者、書名、雜志名字體一致,采用正體;不得用中文敘述外文,如“牛津大學出版社,某某書,某一年版”等。
6.來稿請寄紙質(zhì)文本,注明詳細通訊地址(含街道路名)、郵政編碼、聯(lián)系電話。
7.請勿一稿多投。本刊實行雙向匿名評審制度。來稿3個月內(nèi)未收到本刊的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來稿一般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也不奉告評審意見,敬請海涵。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社編輯部征稿交易費用與公司資本制度的意義理智直觀與詩性直觀:柏拉圖的詩哲之爭論庾信在唐代陶淵明接受中的影響王力先生對漢語修辭格的研究古代小說邊緣人物的雙重屬性及文體意義古代小說中的戲曲因子及其功能近十年文化建設(shè)的回顧與思考南宋詞科取士與制文之體關(guān)系論略政治體中的信徒——公民困境:群體資格路徑宋朝搜集境外信息的途徑古代民本思想的當代價值探析辛亥前孫中山在日本和南洋革命活動的比較審美暗示:中國古代的開放性文論略論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國際并購戰(zhàn)略中的團隊重組及其增益效應(yīng)中國經(jīng)濟以自己的方式走出成熟發(fā)展的道路論宋代科舉考場外的詩歌創(chuàng)作活動馬一浮對熊十力《尊聞錄》之異議及其影響當代世界政治發(fā)展趨勢與中國的全球角色征服與綏靖——文明擴展的觀察與比較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shkx_30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