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研究雜志
古籍研究雜志基礎信息:
《古籍研究》是由安徽省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創刊于1986年9月,1988年上半年因故???994年底,安徽大學、山東大學、淮北師范大學三高校古籍所聯合復刊,受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資助指導。2004年起改為半年刊,由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本刊為反映古籍整理與研究成果與信息的專門性學術刊物,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較大的影響,并被國內一些重點高校確定為專業核心刊物。創刊以來,受到國內外學術界同仁大力支持,成為古籍整理與研究領域頗受歡迎的學術園地,刊載了大量學術品位高的文章。內容涵蓋: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中的理論探討、方法論探討和經驗體會;有關目錄、訓詁、版本、??钡确矫娴膶W術論文;對歷代作家、學者的思想、著作和流派的學術探討;對重要典籍的評介;對古籍整理成果的評論;有關古籍和歷代學者的珍貴資料(包括手稿、讀書札記等,手稿可附照片)的輯及考證;國內外整理、研究我國古籍的學術動態和資料介紹等。
古籍研究雜志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古籍研究雜志收錄情況: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ASPT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工業期刊學會理論編輯部薦稿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
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
古籍研究雜志訂閱方式: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大學內,郵編:230039。
古籍研究雜志社相關期刊- 沒有相關文史古籍研究雜志社投稿信息1.本刊希求觀點與方法創新,學術性,理論性與實用性較強的文稿。
2.來稿請用電子文稿形式交納,在文末注上具體的通訊地址、電話號碼或電子郵件,以便聯系。
3.來稿文責自負,要求稿件論點鮮明、論據可靠、文字精煉,文章不超過5000字,題目不超過20字。非經約稿,專題綜述類稿件一般不予刊登。凡以國家和?。ú浚┘壙茖W基金資助的研究課題為內容的論文,應在首頁注腳標明,并注明課題代碼編號。
4.文稿題名、摘要、關鍵詞應有英文對照。摘要應寫成報道性文摘,以200字為宜,不宜用圖表。來稿應盡可能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取3~8個關鍵詞,所選詞應該是該文題名、摘要或正文中出現的能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名詞或名詞性詞組。作者還應從《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中查取中圖分類號1~3個。
5.文稿要求有作者中英文署名(署名限3人以內),次序按貢獻大小排列,標明工作單位及單位所在城市與郵政編碼,并附作者簡歷(姓名、出生年月、籍貫、學歷、職稱、主要研究方向)。作者的署名排序在投稿時確定,之后不得另行更動。
6.文稿中得外文字母、數碼、符號要求工整、清晰,對容易混淆得字母、數碼和符號,應標明文種、大小寫、正斜體,屬上下角得字母、數碼和符號其位置高低區別要明顯。量和單位須符合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量得符號一律用斜體(pH及特殊符號例外),量的單位一律采用正體。
7.文稿插圖請用墨線繪制,要求圖面整潔,線條均勻,有相應的圖名并具有自明性,凡照片要用清晰的黑白照片,并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照片中需標注的符號應另紙剪貼,不要直接寫在照片上。圖和照片的常規尺寸以寬7cm或14cm為宜。
8.文稿中的表格盡量采用三(橫)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橫)線,不留豎線和斜線。表格應有相應的表名并具有自明性,表的內容切忌與圖及文字表述重復,表內同一指標數字的有效位數應一致。
9.來稿所用引文及資料,請核實準確,注明出處。參考文獻的引用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年的文獻,應是最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列入,并由作者對照原文核實無誤。文獻標引序號請按文中引用順序依次排列,并注意引用處上對應的序號;凡涉及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錄法。參考文獻注錄格式:
(1)專著的著錄格式:序號作者.書名.版次(第1版不標注),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頁碼。
(2)期刊的著錄格式:序號作者.題名.刊名(外文刊名可縮寫),出版年,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3)學位論文的著錄格式:序號作者.題名:【學位論文】.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4)專利的料錄格式:序號專利申請號.題名.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
10.本刊逢每季度末月出版,用稿周期一般在3個月左右。對錄用的稿件,本刊充分尊重作者的觀點,但有修改或刪節,不同意刪改者請在投稿時注明。限于人力,本刊一般不辦理退稿事宜(事先申明者除外),請作者自留底稿。作者投稿時請勿一稿兩投,自投稿日起,凡3個月未接到錄用通知書,再自行另作處理。為免延誤,來稿請直接寄或送至本刊編輯部。
古籍研究雜志社編輯部征稿被不斷闡釋與重寫的先秦文獻——讀《逸周書研究》王建詩歌研究之津梁——評王宗堂《王建詩集校注》讀劉知幾《史通》札記戴震《族支譜序》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左傳》預言及其文學價值關于“好讀書不求甚解”外二章謠諺與唐代世風論略從語詞運用的角度看《天都外臣序》作者問題徽州古民居楹聯文化審美《方苞集》中的婦女禮教觀清代女子的七夕詞及其傳承典范的追隨與反爭:《東人詩話》與中國詩學金文“用”字考察及釋例《乾》卦九三爻爻辭中的“惕”字分析春秋文字義符替換現象的初步考察釋戰國文字的“叕”《祖堂集》詞語訓釋同素逆序詞與??弊⑨対h字性質論略《定州漢墓竹簡<論語>》??敝歌︸T紹祖??尽冻o章句》對《楚辭補注》的擇取與接受《藝文類聚》王元貞本淺論從《尚書義考》論戴震對古典文獻的考證《四庫全書》收錄之《屏巖小稿》辨偽《朱書集》輯佚及??眰魇啦貢尽蹲x書雜志》標點辨誤集成本《劇說》整理志疑讀孫詒讓《墨子間詁》和《札迻》札記五則關于《人境廬詩草》辛亥版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zfws_2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