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與環境學報
氣象與環境學報基礎信息:
《氣象與環境學報》創刊于1984年,原刊名《遼寧氣象》,2006年更名為《氣象與環境學報》。本刊是由遼寧省氣象局主管,中國氣象局沈陽大氣環境研究所主辦的科技期刊。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主要報道氣象、大氣環境與生態環境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創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觀點的綜述性文章等,以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繁榮我國氣象與環境科學事業。作者群和讀者群主要為國內外氣象、環境學科領域內科技工作者和有關科研部門、大專院校師生。曾用名:《遼寧氣象》。
氣象與環境學報欄目設置:
快報:快速、簡要地報道氣象、大氣環境與生態環境各領域具有創新性、高水平最新研究成果等內容。
論文:報道氣象、大氣環境與生態環境各領域具有重要意義的創新性科研成果,論文須有數據和實驗結果,證實其科學性、先進性和可靠性。
綜述:綜述所研究領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研究進展情況和研究現狀。
學術信息與動態:快速、簡要地報道氣象、大氣環境與生態環境各領域的學術交流、研究動態、進展情況等信息。
氣象與環境學報榮譽:
1992年獲全國優秀氣象期刊一等獎(省級唯一);
1994、1995、1998、1999年被評為“遼寧省一級期刊”;
1997年8月被評為“遼寧省科技期刊優秀編輯部”。
氣象與環境學報收錄情況: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ASPT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工業期刊學會理論編輯部薦稿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
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
氣象與環境學報訂閱方式:
ISSN:1673-503X,CN:21-1531/P,地址:沈陽市沈河區文化路66號,郵編:110016。
氣象與環境學報社相關期刊- 遼寧氣象雜志真菌學報錦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解放軍測繪學院學報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江西氣象科技雜志江蘇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江南學院學報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江漢大學學報氣象與環境學報社投稿信息1來稿務必論點明確,文字精練,數據可靠,圖表清晰。每篇論文(含圖表)一般不超過8000字,包括:題目(20字),作者姓名、單位名稱,城市名稱,郵政編碼,中文、英文摘要(不超過500字),關鍵詞(3—8個),正文,致謝,參考文獻。英文摘要附在參考文獻后面(范文模板請進入“下載中心”下載)。
2作者請登陸本刊網站,注冊并上傳稿件。文稿務必做到清稿、定稿,用字規范,精練,量和單位符號、標點符號規范準確。
3摘要應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所用資料及實驗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結論等,一般不超過500漢字。摘要請用第三人稱陳述性語言撰寫。
4量和單位及數字用法等應符合國家標準。外文字母應注明文種、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的字母、數碼、符號和位置高低也應注明。
5表格采用三線表。插圖(計算機繪圖)須清繪,寬度一般不超過13cm,線條均勻。盡量采用黑白線條圖(無底紋),坐標圖應標出量和單位符號。照片要求圖像清晰。
6引用他人成果的參考文獻請注明出處。尚未公開發表的文獻資料請勿引用。參考文獻按在文中出現的順序編號,并視具體情況把序號作為上角標,標注在文稿段落處。
期刊(公開發行)參考文獻格式:作者(外文姓前名后;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題名.[文獻標識符].期刊名,年份,卷號(期號):起訖頁碼。
專著文獻格式:作者.書名[文獻標識符].版次(初版不寫).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7來稿第一頁地腳附注該文屬何種基金資助(基金號)和作者簡介:姓名、性別、出生年、學位、職稱、主要研究方向及從事的科研業務工作、E-mail地址等。文稿末頁請務必附作者通信地址和電話號碼,以便雙方聯系。
8編輯部對刊發稿有權進行刪改處理,不同意本刊修刪者請書面聲明。
9本刊拒絕一稿多投,并請作者自留底稿。投稿后2—3個月內未接到本刊《刊用通知》者,請自行處理(可隨時來電咨詢)。
10若論文稿件系國家級等基金項目資助或高質量稿件,本刊將優先處理并發表。
氣象與環境學報社編輯部征稿德州市高血壓發病氣象條件與預報模式1961—2009年遼河流域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對水資源的影響遼河流域水生態功能一級分區指標體系與技術方法1981—2010年黑龍江省夏季土壤濕度演變特征東北地區水稻霜凍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南京市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與氣象要素的關系及預測CINRAD/SC天氣雷達發射系統反峰過流故障與排除RegCM3引入氣溶膠間接氣候效應模擬效果對比黃河三角洲退化濕地植被與土壤的恢復研究2009年2月遼寧一次暴雪過程動力條件診斷1873—2009年上海氣溫日較差變化及其影響因素河南省大風日數時空分布及其對沙塵天氣的影響汕頭雷暴日異常環流背景特征基于Z指數的河北省旱澇多尺度變化特征基于CI指數的黑龍江省作物生長關鍵期干旱變化1961—2008年銀川市灰霾天氣的氣候特征大型底棲動物在水生態系統健康評價中的應用東北冷渦數值預報系統建立與業務應用數值降水預報定量集成方法的業務應用一次降雨過程風廓線雷達回波特征臺風“碧利斯”的雷達反演與改進沈陽冬季供暖指數預報研究2010年8月19日阜新暴雨過程的多普勒雷達回波特征2011年7月31日黑龍江省暴雨天氣診斷分析2001—2010年大連地區暴雪天氣與雷達回波特征分析2009年11月石家莊暴雪天氣過程診斷分析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zrkx_26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