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我科共收治256例髖部骨折病人,其中男110例,女146例,年齡66~90歲,股骨頸骨折106例,粗隆間骨折150例,手術方式:切開復位內固定180例,髖關節置換69例,5例未治自動出院,2例髖關節置換術后2天出現肺栓塞轉入重癥監護室治療,其余均安全度過危險期康復出院。
2.1 術后護理:一般護理 ①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做好護理記錄,觀察傷口有無滲血,切口是否疼痛,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②飲食護理,由于老年人腸道吸收功能差,加之術后疼痛飲食減少,易引起低蛋白、低維生素貧血。營養不良可延緩傷口愈合。因此護理人員應鼓勵病人多進營養豐富、易消化富含維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以保持大便通暢,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愈合。③患肢觀察與處理,術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足穿“丁”字或繼續用皮牽引,以防止術后脫位,便于靜脈回流。注意觀察患肢末梢血運、感覺、溫度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鼓勵病人做患肢足背伸、跖屈動作及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活動。④術后切口置負壓引流,有利于術區積血及時清除,注意保持引流通暢。
2.2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2.2.1呼吸道、泌尿系感染的預防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日定時通風,囑患肢深呼吸做有效咳嗽,輕拍背部以助排痰,痰粘者可做霧化吸入,每日2次,囑病人多飲水,增加尿量達到沖洗膀胱的作用,保持會陰部清潔,每日清洗1~2次,預防泌尿系感染。
2.2.2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髖部骨折病人術后常見并發癥,由于老年患者術后體位限制,活動少,血液回流不暢,以及手術出血,血液濃縮,易引起靜脈血栓形成。我們從病因出發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如抬高患肢,減少局部壓迫,早期積極活動,指導并協助患者早期功能鍛煉,采取預防性抗凝治療,以促進靜脈回流,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及進入肺動脈可起一定作用。
2.2.3 褥瘡的預防 老年患者由于全身循環差可使用海綿床墊,氣墊床,骶尾部及骨隆突出處易發生褥瘡,協助患者抬臀,并局部按摩每2小時1次,以促進血液循環,保持床鋪平整干燥,無碎屑,皮膚護理每日2次。
2.2.4 假體脫位預防 假體脫位與手術入路,術中假體放置,體位護理不當,早期功能鍛煉不當或不正確的翻身有關,術后必須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禁止患肢內收、內旋和髖關節過度屈曲,如果因護理需要變換體位必須一人牽拉,使其在外展中立位進行操作。
2.2.5 其他 老年人應注意循環系統并發癥,由于手術創傷后易出現重要臟器的功能障礙,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應嚴格控制輸液量及速度,教病人做擴胸運動及深呼吸,使患者平穩渡過手術后期,觀察末梢血液循環,足部溫度,足背動脈,股動脈搏動情況,以檢測坐骨神經功能。
3 術后肢體康復指導
3.1 心理康復指導 應把心理康復作為機能康復的樞紐,以心理康復促進和推動機體康復調動積極心理因素,主觀能動地參與機能康復訓練,我們觀察到本組患者長期受疾病的折磨,有較強的恢復肢體功能的欲望,多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急于求成,鍛煉過度并隨意活動;二是過于謹慎,擔心活動后致手術失敗,手術前后應通過交談和觀察了解病人的心理問題,一方面鼓勵病人增強康復信心,另一方面介紹康復訓練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對急于求成者指導其掌握合適的鍛煉方法,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對過于謹慎者設法消除其疑慮,鼓勵并幫助鍛煉,最終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進行康復訓練。
3.2 床上功能鍛煉 術后第一天因疼痛多數病人對患肢活動有恐懼感,給予有效止痛,輔以被動活動,如腿部肌肉按摩,踝關節和膝關節的被動活動等,幫助托起患者的上身及臀部做機體向上運動,每小時1~2次,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和排痰,給予叩背,指導腿部肌肉的等長收縮練習上下各5~10min。術后第二天,繼續每天多次深呼吸、叩背,并加強腿部肌肉的等長和等張收縮訓練及關節活動,上下午及睡前各鍛煉20~30min,機體向上運動每小時3~4次并盡量獨立完成,注意運動量由小到大,活動時間由短到長,所有床上活動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狀態下進行。
3.3 離床功能鍛煉 一般手術后4~5天開始進行,在此之前逐漸延長半臥位時間為離床做準備。下床第一天柱雙拐站床旁5~10min(視病人體力情況而定),無不適時在床周行走數步,護士在旁扶持,觀察有無虛脫情況發生,如發生虛脫立即返床休息。第二天柱雙拐在病室內行走,步行距離逐漸延長,時間逐漸增加但每次不超過30min。行走時,患肢始終保持外展30度左右不負重,護士或指導家屬在旁守護以防意外。下床方法:患者移至健側床邊,健側腿先離床并使足部著地,患肢外展,屈髖〈45度由他人協助抬起上身使患側腿離床并使足部著地,再柱雙拐站起,上床時,按相反方向進行即患肢先上床。
3.4 自理能力訓練 鼓勵患者在床上進行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動,如洗臉、梳頭、更衣、進食等,離床活動后即訓練站立狀態下的活動,以增進食欲,改善自理質量,促進機能康復。
3.5 出院前指導 本組患者均于術后12~15天出院。因術后恢復期較長,故出院后自行康復護理至關重要,均給予詳細指導。①自行上下床指導,出院前兩天指導患者在家屬的協助下進行離床活動動作演示,指導患者利用雙上肢及健側下肢自行上下床的方法。②體位指導:臥位時仍平臥或半臥,3個月內避免側臥;坐位時盡量靠坐有扶手的椅子3周內屈髖〈45度,以后逐漸增加屈髖度;不將患肢架在另一條腿上或盤腿站立時患肢外展,6個月內避免內收及內旋動作。③肌肉和關節活動訓練及負重指導:按出院前訓練時間及強度,患肢不負重,柱雙拐行走,術后3個月患肢可逐漸負重,由雙拐—單拐—棄拐,但必須避免屈髖下蹲。④日?;顒又笇?,指導患者正確地更衣(如穿褲時先患側后健側)穿襪(伸髖屈膝進行)穿鞋(穿無須系帶的鞋);注意合理調節飲食,保證營養但避免肥胖戒煙戒酒;拄拐杖時盡量不單獨活動,棄拐后外出時可使用手杖以防意外,進行一切活動時應盡量減少患髖的負重及各側反應力。
4 小結
骨科疾病治療的最終目的是使病人盡早、最大限度地恢復功能,術后護理及康復指導是骨科護理的重要內容,我們在臨床工作中深切體會到,正確的康復護理是髖部骨折術后成功的重要環節,能有效改善和增進血液循環,增強肌力,預防并發癥,盡量恢復滿意的肢體和全身機能,同時有效克服患者的依賴心理,促進心理康復,護士在康復中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不同時期的康復訓練有針對性的指導,并加強與醫生、患者及家屬的溝通,指導患者術后早期活動,早期離床,早期功能鍛煉,是康復護理所遵循的原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