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火電廠的發展,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類能源意識的不斷增強,火電廠開始逐漸引入熱能動力工程。論文主要探討了火電廠熱能與動力工程的應用現狀,具體分析了火電廠熱能與動力工程在應用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以供參考。
【關鍵詞】熱能動力工程;火電廠;應用
1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不斷地發展進步,在當今社會,人們對電力的使用需求不斷增加,這給我國火電廠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也對火電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能源有限的情況下保證人們的用電量,與此同時,保證火電廠的經濟效益成為火電廠行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在新時期,電力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促使著我國火電廠行業開始開展熱能動力的生產與經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發電的效率,緩解了我國能源緊張的問題。
2 火電廠熱能與動力工程現狀
2.1 重熱現象及其表現
就現階段來看,我國火電廠在應用熱能動力工程時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出現重熱現象。出現重熱現象會引發較為嚴重的負面效應,導致能源使用率下降。在火電廠生產與運行的過程中,一旦發生重熱現象,電廠很難準確、高效地對電能進行控制和利用,從而導致電能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另外,重熱現象的發生還會導致能源的燃燒率降低,一方面影響發電效率,另一方面還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并且,重熱現象嚴重的話還會影響整個電力系統的穩定,嚴重阻礙著電廠發電質量的提升,不利于電廠經濟效益的獲取和長久的發展。
2.2 濕氣損失及其表現
在應用熱能動力技術的過程中還很容易造成大量的濕氣損失。出現這種情況有多種原因,有可能是因為蒸汽在發生膨脹時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水滴,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蒸汽損失;也有可能是因為蒸汽在運動時,其運動速度大于水滴的運動速度,這就使其不斷地接觸水滴,從而引起蒸汽損失。事實上,只要蒸汽發生了主動運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有水滴存在,就會引起濕氣損失。要想降低濕氣損失率,就需要增加對設備調整的頻率,而這又會造成大量的能量損耗。
2.3 節流調節機器及其表現
節流調節屬于火電廠中較為常見的問題之一。例如,發電設備出現較為顯著的轉變時,電力系統運行可能出現較大的損耗,從而給火電廠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一般對于容量較小的設備來說,節流調節都可以滿足其運行要求,而如果設備運行的負荷較大,那么機組的數量會隨之減少,但是機組運行的級數會隨之增加,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3 火電廠熱能與動力工程應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3.1 科學運用重熱
在綜合了解了電廠熱能、動力工程存在的問題之后,可以充分總結得出,重熱現象一般表示多級汽輪機組內部在運行過程中與上一級相比較存在顯著的損失,通常這些損失可以應用到下一級中。在上文提到,如果不能合理運用重熱,就會降低電能使用率,因此,火電廠應派專業人員采取科學的方法對重熱進行運用,確保重熱系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對于汽輪機來說,要確保再熱熱段管道的完整性,通過增大熱段管道口徑值來減少對管道的壓損,從而可以降低熱量消耗。還可以減少凝汽器背壓。但是,不能無限降低凝汽器的
背壓,可以適當降低到9.55kPa,由此一來也可以降低熱損耗。
3.2 降低濕氣損耗
火電廠在正常運行和運營過程中會出現部分能源損失,對于濕氣損失來說,火電廠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善,以提高濕氣使用率:第一,對電機組進行相應的改進,積極采取除濕設施來提高其抗腐蝕能力,降低被腐蝕的概率;第二,在進行噴灌時,選擇有吸水縫的方法;第三,使用具有中間熱循環的方法。只有保證除濕的方式是科學有效的,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損耗,提高能源使用率,進而提高火電廠的運行效率。
3.3 提升節流調節可能性
在機組運行過程中,火電廠在應用熱能動力工程時,會將所有的氣體放入,當設備的運行狀態發生變化時,系統的運行溫度會隨之發生變化,由此一來便會引起能源損耗。對此,可以應用帶正常負載的裝置,并及時根據實際情況調節控制閥,通過接受調節控制單元輸出的控制信號,借助動力操作來改變介質的力量、壓力等,以此來提升節流調節的可能性。
3.4 明確熱能動力系統對火電廠經濟的影響
一些新技術的創造、應用和發展提高了火電廠的經濟效益,直接帶動了火電廠的發展。例如,應用于火電廠電泵的變速調節系統,應用于火電廠鍋爐點火系統的少油點火和離子點火兩種技術等。因此,火電廠領導者和管理者應當認識到熱能動力系統在火電廠運行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并加強對該系統的改造和升級,不斷查漏補缺,加強對熱能動力系統的維護,從而保證系統的正常、穩定運行,提高火電廠的運行效率,促進火電廠經濟效益的持續增長。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人們能源意識逐漸增強的今天,火電廠要想適應社會發展趨勢,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就必須明確熱能動力系統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切實降低能源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在促進火電廠發展的同時,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充足的動力,實現我國的繁榮發展。
推薦閱讀:《熱能動力工程》(雙月刊)創刊于1986年,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主辦。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