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對高中生的教育培養持重視態度,并根據發展需要與高中生的現狀推進新課改。而我國屬于法制社會,高度重視法制教育,逐步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財政法律意識的培養,以增強高中生的財政法律意識與相關知識,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與價值觀,為后期進一步發展做準備。通過引導高中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對財政法律知識進行了解,對于其自身思想行為完善以及后續步入社會均存在有積極意義。
一、高中生財政法律的現狀
高中生心智處于發展階段,各方面相對來說,沒有那么成熟,同時在財政法律知識方面有所欠缺,意識較為薄弱,以往接觸財政法律知識主要通過思想政治課程進行學習,但是僅僅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學習,所接觸的財政法律知識較少,不全面。因財政法律與日常生活密切關聯,在高中階段更需要對財政法律意識、法制觀念等進行提升。全面提高高中生的財政法律意識,可以幫助高中生提高防騙意識,更容易的加入到社會中。
二、求真務實,走近實踐
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與科學驗證的過程可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財政法律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因此在提升財政法律意識過程中,可以通過現實中常見的例子進行舉例說明,立足于現實生活中,從自身熟悉的方向出發,方便理解。例如,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候,可以根據一些同學愛玩游戲、賭博或盲目跟風消費的角度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開展,引導學生理解父母的辛苦,無規劃的將錢財、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上的事與物上可能會產生的后果,同時也為同學分析沉迷于游戲賭博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可能性,并付之于現實例子說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與人生觀、價值觀。在初步了解財政法律知識的同時,可以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向其拓展相關的法律知識,或是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重要法律知識。因此從實際生活出發,從實踐著手,讓學生切實認識到、接觸到、理解到財政法律知識,進而提高財政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學習理財方法等。此外,更需要將財政法律意識培養與學生日常生活進行關聯,引導其積極發現身邊的違法行為,通過開展辯論賽或者論文比賽等方式,引導學生對身邊的財政法律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創建情境,提高興趣
在對財政法律進行了解與掌握的過程中,相對其他應試科目,財政法律知識較為枯燥,多數高中生對此興趣較為缺乏,學習氛圍也有所欠缺,通過直觀引導與講解的方式幫助學生對該領域進行初步認知,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為幫助該階段學生對財政法律知識進行更加直觀的理解,可以根據部分財政法律知識講解視頻,并結合內容創建適當的情景,讓學生融入情景中切身感受,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興趣,同時還能讓學生可以直接接觸到財政法律知識,體驗其在情景中的應用。例如,在引導學生對納稅與征稅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解的過程中,可以根據現實中近期名人明星等納稅與逃稅情況設定情景,并讓學生進行情景扮演,融入到情景中,通過情景場景讓學生自身體驗法律的應用、逃稅的影響與后果等,讓學生感受到納稅的相關知識及其意義與重要性,進而普及學生的法律知識,增強其財政法律意識,入社會后需要依法納稅。
四、把握時機,認知規律
高中生對于財政法律知識的了解處于入門階段,在引導學生對財政法律意識進行提升的過程中,更需要注重對時機的把握。財政法律知識面涉及較廣,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把握時機引導學生對相關的財政法律進行了解。在引導過程中,可以從課程滲透的層面進行,在政治以及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逐步對財政法律知識進行滲透,通過列舉具體事例,幫助學生對自身財政法律知識進行思考與感悟。同時,可利于網絡技術的先進性與實時性,了解當下的實時熱點,把握時機,就著當下的熱議話題進行舉例說明,并結合具體內容展開引導,通過多媒體等方式加深學習,如視頻、PPT等多樣化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
五、結束語
高中生作為祖國的花朵,民族振興的未來希望,肩負著國家、社會發展的重任,其需要有著較強的財政法律知識與意識,以便快速融入到社會中合理科學地發展。但高中生法律財政意識較為淺薄,需要通過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逐步引導,加強其財政法律意識,高中生提高財政法律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科學性,將法律財政知識的了解與日常生活進行關聯,增強其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法制觀等,為長遠的發展打下基礎,避免不懂法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推薦閱讀:《民主與法制》(半月刊)創刊于1979年,由中國法學會主辦。雜志伴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進程成長和發展,是集政治、法律、倫理、社會為一體的綜合性新聞半月刊,也是全國法制類報刊中創辦最早、影響較大的中央級知名媒體。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